清明冬至等重要传统节日,出行安全成重点,安防助力构建智慧景区
信息来源:移动哨兵 2018-04-09
结束了又一年的清明小长假,相比于往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回乡祭祖之余更注重于春游踏青。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统计,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1.01亿人次,同比增长8.3%。随着消费的升级,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愈加重视,假期旅游,正成为人们的日常休闲方式之一。
然而,热门景点随着大量旅客的涌入,也为景区带来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方面的难题。如景区人流密集,管理者难以掌握每位人员的身份,极易发生盗窃案件;景区在停车位、入口、重点地段的检票、人员梳理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饱量游客的涌入,不仅容易造成群体性伤害事件,且极易对景区环境造成人为破坏,需要管理者的随时监控。火热的市场,尴尬的景区安全管理现状,使得智慧景区的构建逐渐被提上日程,这也为大量的安防企业提供了进入良机。
智慧景区
用科技手段解决景区难题正成为共识。旅游行业如火如荼,“互联网+”也刮起了大风。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旅游业的深入使用,刺激了旅游产业模式的升级。安全,作为景区得以蓬勃发展的保障,智慧景区的建设也离不开众多安防产品的助力。
人脸识别进景区
人脸识别作为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在安防领域的重要应用,其在公安、交通、金融等行业都有着不俗的场景应用。人脸识别门禁与智慧景区建设的相结合,游客在购票时的同时注册人脸信息,后续游客在某一时间段内即可通过人脸识别随意进出景区,降低了景区检票管理的人力过度投入。除此之外,人脸识别设置更可通过设置黑名单,将不法偷窃份子列入其中,在识别到其人脸时,将其拒之门外,保障了景区游客的安全。而面对景区中的原住民及商户,则可通过设置白名单,录入其脸部信息,便可不受时间限制进入,在有效限制冒充现象的同时大大提升了景区人员流动的效率。
景区游览导航
人流视频监控
视频监控可以说是每个景区必不可少的安防设备,是景区安防系统成果的重要保障。在智能化的发展潮流下,除了传统的在景区重点标志物周边部署高清监控,防止游客不文明行为对景区的伤害外,越来越多分类的摄像机在景区防控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在一些山林景区中,热成像摄像机的投用能够第一时间察觉山林火点的情况,避免火灾的进一步恶化;而在景区接待处、重要景点等人流量密集的地区,通过部署智能化摄像机,标注分析游客的变化趋势并结合客流统计进行管控和分流并发送到游客的移动终端上,让游客对路线进行重新规划,有效防止大规模群众性事件的发生。
人防+技防相结合
来源:移动哨兵
整理:潮客小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