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国温泉产业发展趋势浅探
来源:互联网;时间:2019-12-25
![近年中国温泉产业发展趋势浅探,中国温泉产业现状](http://chaoke7.com/wp-content/uploads/bbs_files/image/20191225/1577257861475134.png)
温泉纵观全国温泉企业发展态势,已经从2006年前后的风生水起,逐渐变成近年来的谨慎入市,投资规模也从追求高大上逐渐向特色突出、主题鲜明及地产和旅游综合体项目配套方面发展。
2013年,以国家经济新常态和中央八项规定为转折点,温泉、酒店等旅游产业的发展出现时间拐点,在此时期,国内温泉旅游产业进入业态结构调整期。近年来,温泉酒店业竞争持续激烈,整体进入微利时代,普遍的温泉、酒店业盈利水平呈现下滑趋势。出现这种情况,既是受到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所致,也是产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必然结果。
1,温泉产业普遍面临一个“阿喀琉斯之踵”
按相关数据调研,不少温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面临一个盈利周期性的问题,这个规律已经十分明显。在开业后的3-5年,如果没有新产品和新业态的补充,企业将进入盈利瓶颈,市场份额将逐年下滑。主要原因是:由于前些年温泉行业的井喷式蓬勃发展,造成目前许多温泉的业态同质化与游客需求多样化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导致项目“高大上”、“大而全”,但缺乏鲜明特色个性不足,导致游客持续追求的“新、奇、特”的心理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出现对产品的审美疲劳,如果再加上运营管理和营销的痛点无法有效解决,造成很多温泉企业开业后度过3年的黄金期后就难以吸引更多游客。
![近年中国温泉产业发展趋势浅探,中国温泉产业现状](http://chaoke7.com/wp-content/uploads/bbs_files/image/20191225/1577257940461820.png)
2,温泉产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和商业模式推陈出新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旅游消费观念已发生重大转变,他们对旅游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多且向个性化、体验式方向转变,由此倒逼温泉企业开始思考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变化。目前,传统的“酒店+温泉”“温泉+地产”的业态已难以构成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旅游目的地成为温泉企业的共识。在这一共识下,2010年起,不少富有远见卓识的国内温泉企业老板已开始进行了温泉业态的革新和积极探索:他们在现有温泉的资源基础上,不断叠加新的旅游要素,如主题乐园、水上乐园及亲子活动、美食节庆等内容来不断丰富温泉旅游地的体验感,逐渐形成了多元化与多样性的“温泉+产品”组合。
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温泉产业将进入产业结构性调整期,温泉产业单一的商业模式开始被多元化的商业战略所取代。一些经营效益差、管理落后的温泉企业或破产或被兼并、被重组将不可避免,而活下来的温泉企业也将更加注重节能降耗,更加注重创新产品体系和商业盈利模式,更加注重消费者需求。
3,量身定作,定制化温泉的出现,有可能改变市场格局
细分市场,跟进需求开发特色产品,是温泉旅游大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调查表明,当下针对中年男性、两性、家庭群体、老年保健和中小型商务群体的定制温泉旅游产品最受追宠。对此,海森公司已经掌握了一种定制化温泉的发明专利。
该发明是在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用户多样化需求打造温泉环境中的视觉模块、听觉模块、嗅觉模块、味觉模块和触觉模块五个模块,利用人造温泉发生器控制温泉池的水量和温度;该技术不依赖地热资源和泉水资源,能在全国各个区域打造出各种水质和疗效的温泉,给游客带来丰富的全方位的多感体验。
对区域市场进行细分和研究,对同一区域细分市场的消费游客再进行细分和研究,针对不同的年龄、消费能力、偏好提炼消费需求,并通过市场的检验进一步提炼,形成定制化产品,相信这也是新时期温泉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4,温泉产业有向养生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国家计生政策的调整和国家健康产业的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社会将逐渐进入“未富先老”“边富边老”的老龄化社会。在新时代的养生,绝不是单纯的“养生”,而要和休闲相提并论,利用休闲来调节心态,解郁强身。休闲养生产业以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休闲理念结合为背景,以健康长寿为核心,以养生文化为灵魂,以养生产品和养老服务为支撑,以养生资源的开发和养生市场的运营为主体的人文生态型产业。
21世纪的新兴“休闲朝阳产业”养生养老产业正在成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温泉产业应该看准温泉养生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借力而为,顺势而动,才能打造温泉企业的产业链条,形成新的盈利模式。
====================
![近年中国温泉产业发展趋势浅探,中国温泉产业现状](http://chaoke7.com/wp-content/uploads/bbs_files/image/20191225/1577258363873612.png)
中国温泉产业现状
第一、产品雷同,缺乏艳艳色。
温泉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方式,正在迅速发展,然而伴匯着开发热潮而来的是温泉旅游开发模式和产品雷同化现象的日趋严重,同类型温泉旅游产品的竞争十分激烈,导致温泉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生命周期知暂,资源浪费严重。
开发商盲目开发,设计理念老化、陈旧,没有高品位的设计,造成温泉酒店软硬件不到位,让客人感受不到温泉带来的欢愉。某些开发商开发温泉心切,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盲目照搬,大兴土木,结果往往是消耗大量的资金开发出一些只有其形无其质,无内涵可言的产品,大同小异,缺乏特色。
温泉旅游文化特色成为决定温泉旅游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目前温泉旅游产品和活动项目主要停留在温泉泡浴的层面上,缺乏特色的个性化产品,行业间一味效仿的方式不能带来自身的生命力,温泉旅游产品大多为千篇一律、个性化不足、主题不鲜明,单一的温泉沐浴产品。
同时急功近利的经营不能创造出具有良好发展前。只有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创新,赋于产品不同的个性,不断满足市场对温泉旅游产业的需求,才能创造出别人无法复制的产品价值。
![近年中国温泉产业发展趋势浅探,中国温泉产业现状](http://chaoke7.com/wp-content/uploads/bbs_files/image/20191225/1577258377816265.png)
第二、行业混乱,缺乏规范。
产业规范不完善,产业道路靠摸索。温泉产业从兴起到成熟的阶段,正是各种题充分暴露的时候。相当数量的温泉旅游企业存在着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欺骗、隐病现象导致消费者对整个产业的质疑东北财经大学王艳平博士分析了日本温泉旅游开发的成败后指出,我国温泉产业开发初期速度快,总体规模大,政绩型、投机型和哄抢型开发的热潮愈演愈烈,有的在自来水中加入化学物质假冒温泉,有的在温泉中掺入自来水,有的将用过的温泉加温后循环利用,有的甚至用石油钻井机掠夺式开掘地下温泉资源等等。
产业弊病如得不到及时治理,产业的竞争就会衍变为价格的比拼、规模的较量。同业间的无序竞争、恶性循环,不仅使企业疲于应付、效益下滑,而且严重损毁着整个产业的品牌开缘如何规避行业间恶性竞争,自相残杀的局面。
一是要加强規范产业秩序,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要从矿热开采法规执行上加大管理力度,要尽快制定行业自律条例,行业规范管理办法,行业规范服务标准。
二是要应培养温泉旅游经营管理高素质队伍,培养、造就温泉旅游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服务技能,提高整体服务意识和服务业水平。还可学习日本实施温泉治疗医师认证制度,使温泉医疗服务专业化、规范化,通过各种岗位培训来增进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是要学习国外度假旅游区的管理模式和国内成功温泉企业先进经验,结合温泉旅各地各自特点,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确保行业规范健康的发展。
第三、质量不保,缺乏标准。
温泉旅游产品缺乏行业标准,使这一朝阳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一是目前温泉旅游产品由于缺失行业标准和监管力度,我国温泉产业面临最尴尬的问题是,所有的热水都号称是“温泉”,很多想泡温泉的游客因此无法得到正确的信息。而对于拥有真正温泉资源的度假区,消费者又不敢轻易相信,从而使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深受其害。
二是市场上看似产品丰富,实际上既有温泉,也有热水游,更有热水混合药物、花瓣牛奶的产品。往往一个市甚至一个乡就有大大小小数十家温泉度假地、数百个温泉池,在没有行业监管的情况下,难免有企业滥竽充数。
三是价格比拼、从200多元到20多元,恶性竞争势态越来越严重,最终可能导致行业的恶性循环。这些问题要通过制定相关公平竞争的标准加以解决,作为温泉旅游服务标准化,对温泉的定义应是:
温—-水温高于或等于25℃;
泉—-无外界压力而自动流出地表且含有对人体有的益微量元素的地下矿热水为泉。
对温泉旅游的定义应是:以沐浴温泉为主要内容,体验温泉、感悟温泉文化为主题达到养生、休闲、度假目的的旅游活动。温泉水温并非越高越好,一般在38℃–40℃为宜,高温久泡会影响生育能力。
对出水温度过高的泉入池前应采用“冷热交换法”,而绝不能兄冷的自来水,以致改变了矿化度,达不到医疗保健的作用。对温泉水质、水温、泉质功效等予以明示既要保证宾客享受到货真价实的温泉“原汤”,浴泉于乐,切实感受到温泉旅游的情趣。
中国旅游学院研究员李庚将我国温泉旅游分为天然型、设施型、精致型和娱乐型四种业态。他认为,我国温泉旅游的消费趋势已从贵族泡汤为主过渡到大众健康为主,中华温泉文化“养身一养心一养德”这一适应不同人士不同层次需求的深厚内涵也越来越为人所接受,温泉旅游将迅速走向成熟,要建立行业标准。
国内的部分省市已经制定了温泉旅游业的相关标准,但是从全国温泉旅游健康发展的大局着眼,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参考国外温泉旅游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系统、完整的行业标准对温泉旅游标识使用规范、温泉旅游服务场所等级划分与评定。
PA经营场所等级划分与评定,进行标准化定义。
这些条款既要能保证消费者享受到货真价实的温泉旅游的情超,也能保证温泉旅游的安全。
这一行业标准必须规定,未获得旅游温泉标识的单位及场所不应在场所及其所有宣传材料上标注:“天然温泉”“生态温泉”“矿热温泉”等等,不得欺骗误导客
无论属于那一种温泉,行业协会要尽快制定准入标准,质量标准和服务标准。
用于指导和规范温泉行业地发展。
第四、自建自营,缺乏品牌。
据统计,目前89%的温泉企业都是自主开发,自营式股东式家族式管理,种种原因,没有请托专业的管理公司。尽管拥有一流的温泉旅游资源,投资上亿元打造的温泉旅游产品也不在少数,但却一直没有形成合力,没有打造出品牌开象。
一方面,缺乏高水平的总体规划,使得众多经营者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建设,水资源严重浪费。
另一方面,缺乏鲜明特色和成熟的管理模式,远不能满足现代旅游度假市场发展的需求,未能从温泉文化、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中汲取足够养分,以致现有的温泉旅游产品还非常浅薄,不能突破单纯的泡浴的概念,不能实出温泉的产品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不能树立鲜明的品牌开像。
其次,温泉产业对于服务要求很高,因此在温泉产业中一方面应加强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加强环境卫生的整治,望造优美、健康、舒适的旅游环境另一方面应培养温泉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的高素质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服务技能,提高整体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第五、忽视文化,缺乏内涵。
温泉旅游实质上是旅游者对温泉旅游文化的体验,温泉旅游的开发就是温泉沐冾文化的望造。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背景文化和元素,不同的历史时段有不同的文化体现。行业间一味效仿的方式不能带来具有本土气息的浓厚企业文化,温泉文化建设力度较小,对文化价值挖掘的重视度不够,文化内涵极其单薄,产品的同质化、跟风现象引起另一个突出状况就是企业本土文化的匮乏,对游客吸引力弱,只能是自产自销。
中国温泉文化历史悠久,当温泉从贵族享受转为众化健康休闲产品时,温泉必须体现休闲、保健、养生等文化内涵。温泉旅游区应当在注重文化品位的前提下,让温泉与生态、农家游、观光游、民俗游等产品嫁接起来,从此延长温泉游得产业链。
日本温泉、瑞士温泉、德国温泉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他们都有着自己成功的文化内涵,而这些文化全都出自本国度的浓厚文化。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背景文化和元素,不同的历史时段有不同的文化体现。只有以文化为基础赋于产品不同的个性,才能创造出别人无法复制的产品价值和吸引力。温泉游一旦缺少了独特的文化附加值,消费者就会对其慢慢失去兴趣和信心。
温泉文化有不断创新的过程,应不断吸收与借鉴外部新文化、新思想,不断地挖掘符合自身企业发展所需的优质文化,不断地提炼与总结企业优秀文化元素,去充实现有的温泉文化,促进温泉企业文化在执行中充实、在充实中提升。
温泉的创新是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产品是做大做强的载体,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必须树垃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观,开发有企业特色、地持色的个性化产品。并以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创新,不断满足市场对温泉旅游产业的需求。
在国内部分温泉也挖掘了与当地有关的佛、道、儒家的文化或者皇家文化和名人文化,给温泉产业注入浓厚的文化内涵,起到积极地作用,但切记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否则得不偿失。
![近年中国温泉产业发展趋势浅探,中国温泉产业现状](http://chaoke7.com/wp-content/uploads/bbs_files/image/20191225/1577258829814146.png)
第六、忽视学习,缺乏交流。
我国地大物博,温泉众多,自然气候的差异,风俗习惯不同,投资理念的超越,形成了百花齐放,千泉齐开,万全齐鸣:山水神韵、田园风情、现代海湾,异国风采,宫廷服务、平民自乐等特色模式;开成了春秋国,各领风骚的竞争局面。这是市场经济下的行业繁荣的产物,是积极的值得肯定的。同时,我们要避免泉人相轻,辜负自封,动辄就用什么:“最大”、“最好”等字眼来标榜自己。
温泉行业应博采众长,虛心学习,共同进步。我国温泉当前虽然处在“小、差、散、乱”的状态,集团化规模的产业优势还未开成,但区域内一枝独秀的名企有许多值得学习的长处。如以古今温泉文化探索而著名的广东天沐集团;以弘扬皇家文化而著称的珠海御温泉;以抒写山水之秀泉水沸潭民风淳香的咸宁温泉;还有把道教文化和山、水、湖、泉融为一体的太乙国际温泉度假村;还有椰凤海韵生态度假的三亚珠江温泉等等值得我们去借鉴。温泉行业协会应创办自己的干物发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信息互动,研究借鉴和营销推广的作用同行不宜相轻,只有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交流学习,共同发展,才能把这行业做大做强,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整理:潮客小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