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留隍 留隍 关注:7 内容:286

    《万江乡土大观》前言:千年一书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留隍 > 正文
    • 留隍
    • 《万江乡土大观》前言:千年一书

      作者:林韩璋

      万江,一个古老的名字。据古今书籍记载,万江之名早已有之,如北宋真宗咸平二年(9年)被贬为潮州通判的四川阆中人陈尧佐在《戮鳄鱼文并序》云:“余郡之境上地曰万江,村曰硫黄。”说潮州上方有个地方叫万江,万江有一个村叫硫黄(嘧隍的前称)。万江之名由来,大概因濒临韩江,又处在众支流(汀江、梅江、梅潭河及境内产溪、风凰溪、九河溪、蔗溪等)之汇合地带,而以此得名。

      万江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境内繁衍生息,文化渊源久远;乡土民风淳朴,民性刚毅:崇尚文化,历代锦心绣口的人才辈出,可谓地灵人杰也!

      《万江乡土大观》前言:千年一书

      留隍之名取代万江,最早见于《永乐大典》卷5343引《三阳志》云:“至绍兴六年犹熙宁之制,九年复元丰之制,潮止二县也,乃置揭阳县,初创于刘黄村。”刘
      黄的“刘”与硫黄的“硫”谐音,均为𨻧隍前称。

      相传宋末皇帝赵昺被元兵追赶,往南撤退途中,曾在刘黄村万江古庙住宿过一夜,我们的先人便把刘黄村改名为“留皇村”,为避元朝嫌疑,乃在两字左旁各加上耳旁。后来,不分官方民间,一概用“𨻧隍”为正式地名」。

      丰顺置县前,𨻧隍地域属海阳县(今潮安县)丰政都二图。置县后为丰二图,建国后为噹隍(第五)区,之后分置为𨻧隍(西溜)、东陷、茶背三乡镇。后来时分
      时合,分分合合,直到200年又重新合并为𨻧隍镇。

      嘧隍依山傍水,山光水色相互辉映,钟灵毓秀,是一片神奇而多情的土地。天时、地利为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繁荣社会经济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数百年来,以勤劳、勇敢著称的𨻧隍人,披荆斩棘,开拓富源,发展经济,弘扬文化,描绘出一幅幅绚丽神奇、浓墨重彩的𨻧隍历史画卷。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𨻧隍人民更加意气风发,以冲天干劲移山改水,战天斗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使𨻧隍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英雄业绩。

      如今,在这片美丽可爱、欣欣向荣、充满生机活力的热土上,勇于开拓的𨻧隍人正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奏出时代最响亮的华彩乐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骄人业绩更似叶茂花繁,硕果累累,我们的乡民正昂首阔步走在奔康路上。

      𨻧隍很早就有先民漂洋过海,战风斗浪,去开拓新的天地,还有许多人旅居香港、澳门、台湾和全国各地。他们艰苦奋斗,从无到有,化腐朽为神奇,对侨居国或旅居地的开发和经济繁荣作出贡献。他们虽身居异国他乡,但一直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家乡的建设出谋献策,为改善当地的教育和卫生设施捐献巨资,为扶贫济困、救灾解难慷慨解囊。他们爱国爱乡业绩,遐迩称誉,处处留芳,无论是东西两馏,还是茶背地区,都有一道崭新的、独特的、亮丽的风景线,桑梓人民为此而感到骄傲自豪𨻧隍,美哉!𨻧隍人民,伟哉!

      然而,由于政治、经济、人才综合因素的制约,𨻧隍千百余春秋历史沉淀的辉煌旧页,以及海外华侨和外出乡贤的开拓精神和传统美德,没有被整理出来编纂成书,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因为,历史发展有它的轨迹,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没有今天,也就没有明天,不了解过去和现在,就不能很好地建设未来,正如古人所说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此时,正逢祖国繁荣昌盛,于盛世编书修志,有很多的有利条件。于是,我们义不容辞担负编纂这“千年一书”的神圣使命,为过去的历史立传,为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新时代树碑。

      《万江乡土大观》前言:千年一书
      本书书名由“万江”、“乡土”、“大观”拼接而成。无有过去,焉有现在?无有宗祖,焉有后人?故用“万江”之名;山之盈,风物之美,人文之盛,均为本乡本土,故称“乡土”。内容包括历史和现状的部分事录,还包括风土人情、名胜风光、民间传说、逸闻趣谈以及诗词书画等等各方面;文字不拘一格,除注意易懂易读
      外还运用生动活泼谐趣的语言,以增加情趣,故称“大观”也!

      这里须要说明的是,《万江乡土大观》中在叙述事物时,按𨻧隍、东馏、茶背三个地区排列;涉及地名时,在村名前冠上地区名称,以尊重习惯和便于阅读,如:东陷口铺村、茶背岽下村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参考了历代正史、旧志,新编《丰顺县志》、专业志、年鉴、《丰顺人物辞典》;还参考了县、镇政府有关材料。因篇幅关系,难以一一注明出处,在此,谨向他们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本书编纂出版的社会各界人士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谢谢再谢谢!

      在编纂过程中,我们深感家乡要写的事情太多了。本书已多达⑧O万字但难免挂漏万,许多事情仍未有涉及或叙述不够;而且囿于水平、时间,谬误殊多不善之处祈望乡亲们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更为充实、完善。

      来源:万江乡土大观,作者:林韩璋

      代表作:《许应裘》

      《万江乡土大观》前言:千年一书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