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潮客往事 潮客往事 关注:3 内容:15

    音箱丰顺 潮客交融展风姿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潮客往事 > 正文
    • 潮客往事
    • 音箱丰顺 潮客交融展风姿

       

      时间: 2013年06月10日 来源:丰顺商会 作者: 林韩璋 

      音箱丰顺 潮客交融展风姿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丰顺中学读高中时,同学中有说客家语的,客家语又分汤坑、八乡、丰良、潘田、茶背等声调;也有说潮汕话的,潮汕话又分留隍、汤南、黄金“漳州福佬话”声调,更有一部分人会操潮、客两种方言,但语音既不像潮,又不像客,一些语音潮、客相渗透,发音比较深浊昴重,故有“三分学老四分客”之说。当时丰顺全县人民只有30多万人,为什么一个小县竟有这么多有趣的语言?我不解,是为心中一个谜。

       

        之后,又从乡土地理了解到,丰顺南部平原低处仅海拔8米,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北部层峦高处,铜鼓嶂海拔1559.5米,则具大陆性气候特点。丰顺地貌的差距如此之大,我不解,心中又是一个谜。
        由于心中的谜越积越多,我终于钟情起丰顺这块神秘的土地来了,开始对丰顺人文地理进行探索、思考,就这样,谜一个个地解开了。
       

      270 多年,丰顺建县的历史变迁

      音箱丰顺 潮客交融展风姿

      解开神秘丰顺的谜语,需从丰顺的地理位置和建县经过说起。
        丰顺位于广东省东部、梅州市南部,居汕头梅州之间,韩江纵贯县的东部。东毗潮州市,南邻揭阳市,西连五华、兴宁,北接梅县、大埔。
      丰顺县地,春秋战国时为百越地,秦属南海郡揭阳县,汉代属交州南海郡揭阳县,东晋至隋属义安郡海阳县,唐代属潮阳郡海阳县,宋、元、明时属潮州海阳县。丰顺县地原属揭阳、海阳、嘉应、大埔四州县边陲之地。长期以来,民众据险抗粮拒差,偷矿造反,各县衙门难以管理。明嘉靖年间设潘田巡检司进行弹压,隆庆初又于海阳县丰政都境内筑通判府城,移潮州府通判一员驻守,事态平息则搬回州府。崇祯初设丰顺营汛守,置守备署于原通判城内。清乾隆二年(1737年),两广总督鄂弥达巡视潮州时,认为海阳县光德乡丰政都(今丰顺县丰良、留隍一带)万山围绕,地僻峦险,远离县城,鞭长莫及。其地“仲坑一山,数十里密菁林深,向为盗薮,又为数县交界之地,奸民负险梗化”,遂奏请朝廷设县,以加强统治控制。次年经乾隆皇帝钦准,割海阳县丰政都、揭阳县蓝田都、大埔县清远都和嘉应直隶州万安都的部分田粮户口,建置新县,县署驻丰政都汤田(今丰良镇),是为丰顺县。新中国成立后,县城由丰良镇迁汤坑镇。
      “丰顺”之名,由来已久。据县志记载:明崇祯初(崇祯元年为1628年)已有丰顺营设置;又据丰良东关坳石刻:清顺治九年(1652年),里人吴立奇立的“金汤巩固”碑中的一方石印,有丰顺吴府四字。建县后隶属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潮州府惠潮嘉兵备道。辛亥革命后,隶属广东省政府潮循道。民国25年(1936年)隶属广东省政府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解放后隶属兴梅专区专员公署。值得注意的是,丰顺是梅州唯一不曾由兴宁县管辖的一县,因此与民国时的兴梅区六县没有共同历史渊源。1953年隶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隶属汕头专区专员专署。1958年撤销丰顺县,县地分别并入揭阳、大埔两县。1961年恢复丰顺县建置,县城仍驻汤坑镇,隶属汕头地区行政公署;1965年隶属梅县地区行政公署;1987年隶属梅州市。
      现在虽然属梅州管辖,但在丰顺县270多年的历史当中,在潮汕的管辖下的时间就占了80%以上,潮汕文化逐渐影响了丰顺境内的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由于丰顺地原属四州县边陲之地,处于客家和潮汕两大民居系杂居的地方,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不断碰出了火花,也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丰顺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由此形成了一种既非纯客家的文化,又非纯潮汕文化的一种潮客文化相融特色的“半山客”文化。
         由是,谜底解开了。

      音箱丰顺 潮客交融展风姿

      潮客混融,造就“半山客”特色文化

      “半山”是一个地理概念,除了丰顺县外,还包括揭东县的西北部、揭阳县大部分及陆河县等,相连百多公里狭长山区地带。这里居住着的人群,从语言看,讲的是客家话,但或多或少又掺入潮汕话;从风俗习惯看,既源于客家却又具有潮汕人某些特点,属于客潮两大系的客家分支,称“半山客”。
      而丰顺的半山客却更具有其典型性。目前,在丰顺县的17个镇场中,汤南、汤坑、留隍、黄金、潭江等几个乡镇都是半山客,其它乡镇不属半山客,但各镇居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也对潮汕方言略知一二,可以说,语言这一最具区别功能的文化特性,在丰顺人身上更表现出混融状况。著名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学者赖广昌,在研究韩江流域的潮客混融现象时,曾到过丰顺县留隍镇等地访问,也提出在潮客分立的边缘区域,有通常称之为“半山客”的居民,丰顺人就是他所说的“半山客”。
      由于丰顺地处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的中心地带,潮客不断兼容,丰顺说客家话的乡亲与丰顺说潮汕话的乡亲几百年来在通婚、通商等社会经济交往相当频繁密切,故一向和睦相处,相互扶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潮中有客,客中有潮,不分一家,水乳交融的潮客文化在这里绽放光彩!

      留隍镇和汤南镇在丰顺“半山客”现象中更具有代表性。留隍镇居民上三代说客,下三代说潮,实际就是典型的“潮汕人客家祖”现象。汤南镇恰恰相反,罗氏先祖原籍福建莆田,时值宋末乱扰,偕弟辗转前来潮州避乱,后定居于汤南蓝田上阳里,居民世代自认“潮属”,但今也说客家话,不就是“潮汕祖客家人”吗?

      丰顺“半山客”文化主要表现在:语言上使用客家话和潮汕话两种语系,并出现一种混融状态。在风俗民情、生活习惯上,丰顺客家也喜欢看潮剧,表演潮州大锣鼓,舞火龙、金狮;小孩子15岁也“出花园”(潮汕特有的成人礼仪)。饮食就以工夫茶“三杯茶”待客最为出名,其次流行潮汕人在节庆日炒面线的俗食,并在小吃、婚丧嫁娶等习俗具有潮汕特色,还有很多潮客相融的节日、祭祀等风俗习惯,如信仰揭西“三山国王”等,无一不体现着潮客文化的交流和相融。

      在建筑上,民居建筑和祠堂、庙宇等体现出潮客交融的特色。最典型的是留隍镇口铺村朱拉伊、朱孟依、朱庆伊家族祖屋——笃庆堂。丰顺朱氏始祖丰三万五公,原为金陵人士,元末明初年间,因避祸乱辗转到黄金镇清溪村创乡。清咸丰元年(1851年),其派系十七世孙朱公德创建笃庆堂。笃庆堂融入潮汕、客家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风格,主屋结构为潮汕平房式宅第“驷马拖车”形式,而后围则为客家“围龙屋”的围龙。它深刻反映出潮客交融的传统文化内涵,故饮誉海内外。

      2710 平方公里,人杰地灵的热土

      据《丰顺县志》记载,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正月初一日,日月同升,水、金、火、木、土星同天空一方,出现“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的罕见天象。人们预见,这潮客交融的地方,是最神奇和奥秘的地方,又一定是人杰地灵的地方。
      在丰顺这片2710平方公里神奇而又美丽的热土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丰顺子民,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自秦开五岭延及明清直至近当代,许多文臣武将、革命先驱、科技精英、教育贤能、社会贤达、华侨领袖、英才辈出,光辉史册。如:
      唐代将军陈元光,比韩愈到潮州早148年,平定潮、泉二州边乱,倡置漳州于潮州、泉州之间,首任漳州刺史,后奉为“开漳圣王”、“潮州陈姓开基祖”。
      明初副将黎翼士,在危急之中勇驾渔舟搭救朱元璋脱险,为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明末将军吴万雄,督师死守肇庆,誓与城池、人民共存亡,最后力竭战死。吏部主事罗万杰,高风亮节,深得民望,与林大钦、翁万达、郭之奇、黄奇遇、许国佐和肖端蒙等人齐名,时称“潮州后七贤”。推官柯化鹏,倡筑柯屋寨,后人尊为县城汤坑开埠奠基人。

      清初总兵吴六奇,为清廷在华南和东南沿海完成统一大业的重大军事活动中立下显著战功,誉为“青史若标豪杰传,男儿不愧数吴钩”。太平天国冬宫正丞相兼平西将军罗大刚,“剽迅如风,跷勇如龙”,是太平天国初期每战必胜的一员大将。翰林院庶吉士郑家兰,为官严正,清操自持,爱护子民,百姓都称其“郑菩萨”。巡抚丁日昌,是清末洋务运动的先驱,杰出爱国革新家,中国四大藏书家之一,为近代中国工业、军事、海防之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民国时期有革命烈士黎风翔,民族英雄徐名鸿,追随和参加孙中山先生推翻清朝帝制革命活动的陈励吾,华侨运动组织者冯灿利、张鉴初、黄光荣,国民党的爱国将领吴逸志等。

      在当代,优秀人物更是群星灿烂。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华夏女杰、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李坚真;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教学家李国平;还有著名学者、专家丘恩处、朱师晦、李铭槃、陈其铨、黄国俊、彭庆环;海外知名人士、爱国侨领丁家骏、郑明如、丘细见、罗名等、陈修试、何侨生等,他们都是功绩彪炳、享有盛誉的人。

      丰顺人慈善心,大爱颂歌

      潮客交融的丰顺,山川毓秀,人杰地灵。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大批有识之人、才俊之士勇敢地跳出山门,以勤朴为基础,以才智为保证,以永不言败的理念为动力,凭着丰顺人自强不息、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实现了他们的人生理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有一颗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的慈善之心——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捐建公益事业,他们用切身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丰顺人、慈善心”的大爱颂歌!

      仅在2010年6月30日广东省第一个扶贫济困日,丰顺县政府召开的扶贫济困项目启动暨捐助大会上,当场就接受了1.033亿元的捐款。其中朱氏企业属下的新南方集团、珠江投资、合生创展、珠光集团共捐资5080万元,用于社会医疗救助金;陈绍常的常裕瑞实业投资集团捐资700万元用于养老保险和医疗救心工程;冯少华的洋浦南华糖业集团捐款100万用于黄花村60岁以上老人和砂田镇特困户办理农村养老保险;林艳和的深圳市生物谷科技公司捐款3100万元用于养老保险,陈生跃的广东千江集团捐款135万元用于汤西南礤村老人买社保等等。扶贫济困是中华弘扬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倡导的时代新风,更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丰顺人在这方面树立了一面旗帜。

      自秦始皇遣徙50万大军定居于南岭后,又有中原士民随着战乱和戌边而成批入潮汕定居。之后因人多地少的矛盾出现,使不少人迫于生计而移居海外,这样就逐渐形成潮汕人的流动性、外向性、开放性和以四海为家、刻苦奋发的特征,以及具有很强烈的冒险精神和经商意识及创业精神,这与中华民族传统保守、稳妥的性格不同,他们面对恶劣的环境无所畏惧,大声疾呼:“战去!”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地缘的特殊性,潮汕人的宗法规念和伦理道德也较为根深蒂固,故注重礼仪,互助友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潮汕地区有着悠久的经商传统,潮商以善于适应环境,开拓进取的特点而著称于世。在潮汕这方水土上,养育了大批优秀企业家。潮汕商人经商刻苦、勤俭、精打细算、勇于拓展、善于经营,更善于主动迎接挑战和寻求机会,改变环境。丰顺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促使了丰顺人民在接受文教昌盛、吃苦耐劳、刻苦质朴的传统客家文化熏陶的同时,风格上又融汇、糅合了潮汕文化的精华瑰宝,造就了丰顺人民既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又有崇商重企的理念;既有谦让和善、助人为乐的性格,又有自强不息、勇于竞争、永不服输的骨气;既有诚实、踏实的为人处世准则,又有精明、精细的生活工作作风。

      著名侨领,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会长何侨生,外出乡贤、广东新南方集团公司董事长朱拉伊,丰顺县本土纳税大户、祥旭家具有限公司总裁林旭武等一大批成功企业家,他们身上都具备了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乐善好施的特质。他们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功,正是他们身上那种丰顺人潮客相融的特质使然。

      音箱丰顺 潮客交融展风姿

      何侨生先生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先后为家乡教育医疗事业捐资逾6000万元,主要捐资项目有丰顺县黄金中学、黄金镇卫生院、黄金镇陈南寺、汤坑中学、万佛园中华龙、黄金镇侨生学校、黄金镇自来水工程等。泰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陈修试和泰国丰顺会馆永远名誉主席徐廷侨先后捐资千余万元用于家乡公益事业。南粤慈善家朱的先生、刘惠英女士及其家族长期以来情系家乡,先后捐资多达数十亿元,为家乡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捐资1100万元成立“丰顺县朱的刘惠英教育助学基金会”,捐资500万元成立“丰顺县留隍镇朱的刘惠英慈善教育基金会”,捐资1200万元新建留隍中心小学,资助家乡经济发展项目50多项,金额3亿多元,深受社会赞誉。广东凯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应袭先生为家乡公益事业捐资千余万元,其中1994年捐资200万元,为留隍球山中学兴建坚真教学楼;2005年捐资168万元建设留隍站口小学;2006年捐资486万元建设家乡道路及篮球场;2007年捐资120万元赈灾;2008年捐资200多万元兴建坚真纪念亭;2009年又捐资600多万元兴建球山中学坚真科学馆。自1992年至2009年,丰顺县乡贤先后有罗名等、蔡礼亮、罗锦碟、陈修试、徐廷侨、林炎炮、朱孟依、何侨生、刘佐职等15人荣获“梅州市荣誉市民”殊荣。

      2009年广东丰顺商会在广州成立,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拉伊、洋浦南华糖业集团董事长冯少华,广东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少林,广东速度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敬,广州金马模特道具制造厂总经理冯永超、珠光集团总裁朱庆伊,深圳市九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仁烁、广东常裕瑞实业投资集团总裁陈绍常、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董事长谭伟龙等一批经营有道、热爱家乡的商海达人成为商会领导班子,丰顺商会为在外发展的丰顺人提供了一个展现创业成果、交流从商心得、增强沟通了解的良好平台。

         潮中有客,客中有潮,潮客交融的特殊文化,这就是我的丰顺印象。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