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历史 历史 关注:4 内容:33

    丰顺韩江曾有鳄鱼食人?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历史 > 正文
    • 历史
    • 丰顺韩江曾有鳄鱼食人?

      潮客小镇网      来源 :潮客汇 2023-10-11

      伫立家乡古码头,举目眺望,一江碧水,微波轻漾,汩汩流淌。韩江,犹如一位文静闺秀,碎步轻移,娇柔动人。然而,谁能想象眼前娴静的江流,历史上也曾有过惊涛骇浪。

      韩江在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唐代韩愈的祭鳄备受瞩目。史料记载,古时韩江有“恶溪”“鳄溪”之称,常有凶猛鳄鱼吞噬人畜。遭贬治潮的韩愈关心民瘼,颇有政绩。当他获悉鳄鱼肆虐,大笔一挥,以一篇笔锋雄奇的《祭鳄鱼文》(亦称《鳄鱼文》),祭鳄驱鳄,以图解除鳄患。后人为感恩韩愈功德,恶(鳄)溪改名韩江。韩愈祭鳄,在潮汕家喻户晓,无须赘述,这里要提的是北宋陈尧佐,在历史上治理韩江鳄患中,其功绩堪与韩愈比肩。史料记载,宋咸平元年,陈尧佐也因直谏时弊被贬到潮州任通判。他写了一篇《戮鳄鱼文》,记载了由他发起的一场与鳄鱼短兵相接的决斗,地点不是在府城江边,而是在潮州府治上游——时属海阳县今属丰顺县的留隍镇。

      丰顺韩江曾有鳄鱼食人?

      韩江,凤凰摄

      陈尧佐在《戮鳄鱼文》中记载:“己亥岁,予于潮州建昌黎先生祠堂,作招韩辞载鳄鱼事以旌之。”咸平元年,贬到潮州的陈尧佐为韩愈建祠堂,颂扬韩公驱鳄等功绩。“明年夏,郡之境上地曰万江村曰硫黄,张氏子年始十六,与其母濯于江涘,倏忽鳄鱼尾去,其母号之弗能救,洎中流则食之无余。”说是第二年夏天,在郡治上游万江村一处名叫硫黄的地方,也即现在的留隍镇,张氏的儿子与他的母亲在江边洗濯,倏忽间被鳄鱼尾巴卷入江中吃掉了。陈通判闻知,极其伤心,遂即“命县邑李公诏郡吏杨勋,拏小舟,操巨网,驰往捕之。”估计当时李县令和郡吏杨勋两个听后会半晌回不过神来,这不是近于天方夜谭吗?浪急流湍,鳄鱼“形越数丈”,凶残无比,尾巴一甩,岸上人都被卷入江中,如今仅凭小船和大网岂能捕到?于是,惊疑的下属便劝陈通判,何不学韩文公写一篇祭文,杀猪羊到溪边去祭鳄鱼了事。陈尧佐却说,我没有韩文公的声望,不能感化鳄鱼;文笔也没有韩公高超,祭不走鳄鱼。我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与鳄鱼决(斗)”,将其捕捉。他还搬出王法,“律杀人者死,今鱼食人又何如焉”?即按律杀人者偿命,鳄鱼食人岂能逍遥法外?天威森严,你们尽管前往执捕。无奈,下属只好奉命率人前往事发地点万江村(留隍)江段“捕捉”“食人犯”了。

      面对渊深浪骇,鳄鱼凶残,网捕依令而行。天下事有时就是那么吊诡,“是日乃投网,辄止”。投网那天,不知是慑于“天威”,还是服于“律法”?凶残的鳄鱼竟然乖乖地被网获。“伏不能举,繇是左右前后力者凡百夫曳之以出”。巨鳄沉伏太重拉不动,集万江当地丁壮“凡(共)百夫”合力协作终将鳄鱼拖拽上来,可见体形之大。然后就把鳄鱼的嘴和脚捆绑起来,用大舟装载顺流而下抵达府城。文章的前因后果写得有声有色,偏偏捕获过程记载惜墨如金,仅寥寥数语,便给文人们的想象留下空白,网捕过程有各种版本说辞,不乏穿凿附会,信口开河。但不管怎样,那条巨鳄就是被捕获了。陈尧佐命将鳄鱼置街市示众,府城人见后惊骇不已。如此巨大的食人鱼,远远望见唯恐避之不及,竟能用网捕获,实是“今古之所未闻也”。最终鳄鱼被陈尧佐历数祸害后处死,并撰成《戮鳄鱼文》。至此,鳄患得以消除。

      及后,明代潮州知府郭子章出巡途中作的《留隍夜宿》可作佐证:

      产水驿前洄,留隍路已开。

      海云随浪卷,竹月破窗来。

      猿鹤时相狎,鳄鲸不用猜。

      秋声飘岭树,归梦绕乡台。

      丰顺韩江曾有鳄鱼食人?

      韩江,林旭军摄

      诗中叙述郭知府乘船从潮州溯江而上,夜宿留隍驿站的观感。“鳄鲸不用猜”,意即江中鳄患已除,再也不必担心了。的确,当时沿岸生存环境实在恶劣,韩江历史上伤害人畜的鳄患得到清除之后,才使沿江民众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

      历史总是耐人回味。韩愈的《祭鳄鱼文》,文笔奇谲诙谐,纵横恣肆,大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气概。但是,祭鳄也引发纷争不断,有人传为佳话,有人斥之荒谬——凭一纸文字就能驱赶鳄鱼?是荒诞不经还是非同凡俗?这里不加妄断,但换个角度思考,从鳄患的借喻引申开来,面对黑恶势力,若皆噤若寒蝉,岂不悲哀!总得有人挺身而出,敢于发声,韩愈就是敢于发声之士。当然,韩愈也知道光发声还不够,所以还留有“操强弓毒矢”的后手。这后手被陈尧佐用上了,问题也圆满解决了。比起韩愈雄奇恣肆手法浪漫的祭文,陈尧佐的《戮鳄鱼文》重于记实,前因后果,层层推进,浑然一体,彰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实干精神。可见,陈尧佐是一位勤政实干的官员。君不见,历朝历代官场上消磨怠工、撞钟过日者并不少见,缺的就是这种勤政实干的精神。高山仰止,时至今日,潮州及沿江人们仍对不计较自身浮沉、勤政为民的韩愈和陈尧佐两位古贤推崇备至。

      岁月钩沉,历史长河总有动人心魄的浪花。

      来源:梅州日报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