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 (民间扫尘、祭灶的日子)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小年日期是除夕。
历史渊源
灶王爷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近代我国一些地方流传,小年“官三民四船五”,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其实,传统上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祭灶是小年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据我国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宋代范成大所作的《祭灶诗》:“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2]
在清朝中期之前,祭灶日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说,乾隆一朝,每年腊月二十四晚上,祀灶神于坤宁宫。 [4]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上行下效,北方地区百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时间差别
北方大部分地区: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上行下效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1
南方大部分地区:腊月二十四——“民间传统小年”,(潮客小镇留隍地区过小年,祭拜灶神爷是腊月廿四)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这天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江浙沪地区:除夕前一天——“小年夜”
江浙沪地区习惯称除夕为“大年夜”,与其对应,除夕前一晚则被称为“小年夜”,这一天也被称为小年。历史上,腊月二十四夜,吴人称廿四夜,是送灶的日子,因称此夜为小除夕。
四川、贵州部分地区:除夕夜——“小年”
在我国西南的部分地区,人们会在除夕夜过小年,他们的大年则多在正月十四或正月十五。
江苏南京等地:正月十五——“小年”
相传明成祖朱棣篡权夺位后,南京百姓对其残忍和苛政怨声载道,借由正月十五的灯会怀念上一位帝王的宽政,于是元宵节成了南京的小年。
民间习俗
祭灶王
祭灶
祭灶
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民间传说,每年小年这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据说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6-8]
祭灶日期,由于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其日期也不尽相同。有现存文字记载的,在南朝时,部分地区祭灶日是在腊月八日,与腊八节重合,如《荆楚岁时记》里记载道:“其曰,并以豚酒祭灶神”。
到宋代时,祭灶已经与小年合并起来,定在了腊月二十四这天。如范成大的诗《祭灶祀》:“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4] 在北宋时,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节”。南宋时则称为“小节夜”。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腊月二十四日交年,汴梁城里非常热闹。无论穷富,大家都忙着买酒买肉买水果,买金银纸来祭祀。
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但是清朝也的确有腊月二十三祭灶的记载。《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清嘉庆二十年刊《温江县志》:“十二月二十四日,旧传灶神上天奏事,先于二十三日夜,各具香花、酒果、灯烛、场糖、钱褚致祭。灶神上天仍是二十四,但是祭祀迁移到了二十三。”
扫尘土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吃灶糖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婚嫁
过了小年,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地方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
延伸阅读:
小年溯源:“迷糊”的小年,关于小年不得不搞清楚的3个问题
一到腊月二十三(或四)小年节,客居异乡的游子归心更切了,超市里的年味儿更浓了,家家户户也都忙活起来了。这预示着春节即将加载完成。小年大概是中国人过的节日中最迷糊的一个了,比如小年祭灶祭的是谁?哪一天祭灶?凡此种种,每年都得讨论一番,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过得不亦乐乎。
一、灶神是谁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神。祭灶,商周时就已经存在了,是国家“五祀”之一。灶神是玉帝的特派员,常驻每家每户,不仅管着一家人的饮食之事,还兼管言行。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神要上天跟他的领导汇报工作。为了不让他乱说话,人们就给吃糖瓜。灶王爷知道吃人的嘴短,所以“上天言好事”,光捡好听的说。
给灶王爷吃的糖瓜
奇怪的是,年年祭灶神,却没人说得清灶神是谁:
有的说,灶神是炎帝。淮南王刘安《淮南子·礼论训》中说:“炎帝作火,而死为灶。”
有的说,灶神是祝融。祝融是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颛顼的儿子,是火神。这种说法反应了原始人类对自然力“火”的崇拜。
有的说,灶神是黄帝。看出来了吧,无论灶神到底是谁,他的来头都大得吓人。
还有的说,灶神是一位老妇人。
后世祭灶是由男性主持,奇怪了,在家庭生活中,围着锅台转的大都是女性,跟灶神关系也更密切,但女性却没有祭灶的权利。宋代范成大在《祭灶词》中说“男儿酌献女儿避”,男人祭灶的时候,女人都得回避。
那为什么会有灶神是老妇人的说法呢?这是因为,进入母系社会以后,人类信仰发生了变化,开始从自然崇拜转向人神崇拜,“女性灶神”就是这一社会阶段的产物。到父权制社会后,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庸,女性灶神也只好让位给男性灶神了。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在民间传说中,灶神是寻常男子演化来的神。传说,有一男子叫张万仓,因为妻子郭丁香不能生育,就抛弃了她,另娶王海裳为妻。丁香自杀不成,被一个樵夫救下,两人结为夫妇,并很争气地生了儿女。(这么看,好像是张万仓不能生)
后来,张万仓家道败落,只好沿街乞讨。一天,他乞讨到前妻门口,一看是前妻,顿时羞愧难当,一头撞入灶门而死。后人感念他尚有羞耻之心,又是死在灶下,于是就让他看守灶门,主管饮食之事。后来就演化为高深莫测的灶神老爷。
清代天津杨柳青《灶君神位》
这样的灶神多了一些烟火气,少了一些官僚气。
二、哪个朝代始过小年
腊月二十三(或四)是小年,这一天必然是要祭灶的。要知道,祭灶是古已有之的习俗,而小年却是后起的。
汉代已经有过小年的习俗了,此时小年叫“小岁”。汉代崔寔(读shí)在《四民月令》中记载:“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在小岁之日,人们要特别向师长进酒,体现尊长尊师的美德。
到了宋代,才提出真正意义上的“小年”。宋代周密《武林旧事》也说:“禁中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日。”也就是说,腊月二十四晚上是小年夜,腊月三十为大年夜,如今我们说的大年三十,大概就是由此而来。这里的“禁中”,指的是帝王宫所,可见过小年是从上而下流行的官方性质的节日。
灶王爷年画木雕老印版
三、小年哪天过
如今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群体,过小年的日子也不同。有“南三北四”的说法,南方人过二十三,北方人过二十四,但北方很多地区也过二十三。再如,山东日照地区有“军三民四”的说法,军人过二十三,老百姓过二十四。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在宋明时期,小年的时间是很明确的,周密《武林旧事》中说了,就是腊月二十四。到了清代,从雍正朝开始,皇帝在腊月二十三进行腊祭的时候,也顺带祭祀灶神。于是乎,上行下效,民间一些官绅也开始在腊月二十三祭灶,导致二十三、二十四并存的局面。
明清时期,军户营兵属于军府,他们祭灶的习俗肯定要跟着皇帝来,在腊月二十三祭灶。清同治五年《远安县志》中记载:“营署营兵均以二十三夜祀灶。”“军三民四”的说法,大概渊源于此。
所以,小年该哪天过呢?原来怎么过就怎么过吧,毕竟灶王爷的上班时间不大好调啊。
平遥古城 灶君庙
文史君说
码字码到这里,文史君只想说:甭管灶神是谁,也甭管他哪天跟领导汇报工作,反正多给他吃糖就对了!文史君恭祝各位小主新年快乐。
参考文献
陈晓红:《 “祭灶”的渊源及流变》,《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
王军:《灶神与祭灶古今考》,《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李现红:《从祭灶时间的确立看灶神信仰文化的变迁》,《民俗研究》2012年第3期。
张彦林:《清代湖北地区的“小年”》, 《三峡论坛》2017年第4期。
顾希佳主编:《中国节日志 春节 浙江卷》上[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版。
殷伟、殷斐然编:《节令年画》,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青骢马小史博士)
————————
灶王爷“秘史”
原创|发布:2018-02-07
明天2月8日是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农历的小年。
这一天也是我国民间传统中祭祀灶神的日子。传说这一天是家家户户里面的灶神也就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全年情况的日子。因此祭灶神还要给灶神好处(比如用灶糖把灶神嘴巴粘住、用酒把灶神灌醉),以便让灶神上天之后替人类多说点儿好话。
灶神伴随我们到今天,已经差不多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了。在小年前夜,大锤就向列位读者听友八一八,灶王爷那些不太为人所知的秘史。
这里大锤还得跟大家解释一下,上一期大锤八卦的是古代墓葬防盗的故事,那么这一期本来说好了是讲盗墓故事作为续集,不过因为这一期正好赶上小年在即,所以大锤说史集中爆料灶王爷的秘史。下一期大锤说史,咱们会补上盗墓故事的续集。咱们这不是跳票,不是跳票,不是跳票,重要事情说三遍。
书归正传,咱们先考察一下灶王爷的出身起源。从我国的历史资料来看,灶神有多种起源,有人说他是炎帝,就是咱们炎黄子孙的老祖宗之一;有人说他是五帝之一的颛顼[zhuān xū]的化身,这个颛顼也就是黄帝的孙子;还有人说他是颛顼的儿子祝融;还有人说灶神就是黄帝,也就是炎黄子孙的另外一个老祖宗。
到了唐代,还出现了更新颖的说法,说灶神并不是三皇五帝这种大牛人,而是一个姓张名单字子郭的男人,而且他是一个长得跟美女一样的老爷们。后世学者推测,之所以灶神出现了张姓,应该是跟唐宋时期道教张天师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有关。当然了,既然有道教影响了,那就不可能只有姓张这一种说法,很快历史上就出现了灶王爷姓李的说法,这估计就是从道教祖师爷老子姓李这里算起的。
除了起源身份有很多之外,其实历代对于灶神是男是女,也是有争论的。比如在《庄子》中就提到,灶神平时穿红色衣服,看起来就是个大美女。这一点在《后汉书》里也得到了证实,说西汉时候有个孝子叫阴子方,他有一天就遇到灶神下凡了。怎么下凡呢?一个黑色长发披肩的黄衣服女人,夜深人静的时候从灶台里自己爬了出来……列位看官听友,您看到以上这个1700年前对灶王爷下凡的描述,有没有恐怖片贞子从电视机里爬出来的错乱感?
隋唐时期的著名学者孔颖达则继续发挥,他认为灶神是个老太太神仙。现在看来,之所以灶神会有女性的身份,很可能是原始的母系社会在我们人类记忆中留下的记忆,后来进入父系社会之后,灶神就变成男的了。也就是说,很可能我国是先有女性灶神,再出现男性灶神。
孔颖达
正因为灶王爷来源比较多,而且姓轩辕的姓张的姓李的都有,因此到了后来,一个灶王爷的职务真心是容不下这么多人了,清代《灶王经》曾经列过一个灶王爷谱系大全,在这里大锤就引用一下,让诸位读者听友观赏一下,经过2000年的发展,灶王爷他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灶王经》说,灶王阵容包括昆仑老母、东方青帝灶君、南方赤帝灶君、北方黑帝灶君、中央黄帝灶君、五方五帝灶君夫人、天厨灵灶神君、地厨神灶神君、曾灶祖灶神君、灶公灶母神君、灶福灶妇神君、灶子灶孙神君、灶家姊妹媳妇神君、五方游奕神君、灶下灶涛神女、运合左右将军等等等等,后面还有一群。
虽然经过2000年来的不断进步,灶王爷家族可谓是人丁兴旺人多势众,但是呢,另一方面,灶王爷家族的法力和管辖内容却在这2000年里不断地缩小。
起初的传说中,灶王爷的法力是很强大的。咱们前文提到的阴子方,就是因为在家里遇到灶神之后隆重纪念,用了黄羊,规格比较高,结果就是家族暴富,而且“子孙必将强大”。这句话可不是大锤说的啊,这是正史《后汉书》里的原话。至于所谓“强大的子孙到底”是谁呢?
其实阴子方的后代中强大之人不止一个,不过最强大的,估计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老婆阴丽华了,就是那个在十四五岁时被刘秀看到后刘秀当场立下人生目标“娶妻当娶阴丽华”的东汉皇后。
到了后来,灶神的管辖范围就开始缩小,法力也跟着削弱了。比如说,灶神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被麻糖来粘口、酒水给灌醉,也就是能被老百姓的小伎俩给制住,这种情况在法力强大的那些神仙那里,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巨大的落差呢?有学者认为,这实际代表了我们祖先在做饭这方面的千年的发展过程。在灶神最开始辉煌的时候,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烹饪技术不发达,做个饭点个火很不容易,甚至还有失火的危险,因为这种不可预测性较大,人们才会特别崇拜灶神、希望灶神能够保家宅平安;等到了两千年的中华烹饪技术发展下来,生火做饭已经没有原来那么恐怖那么神秘了,那么作为这方面的保护神灶神,神秘感下降后自然牵连其法力和管辖范围也跟着下降了。
而且过去,灶神祭祀是非常严肃庄重的事情,以前还有很长时间是有官府负责祭祀的。后来,官府逐渐就不祭祀了,民间对灶神的祭祀也不再那么严肃,而由于腊月二十三距离春节已经很近了,逐渐小年祭灶的传统被春节传统给吞并了。
如今,我们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吃的是灶糖,送的是灶神,而心中,默数的却是春节的脚步。
是的,到了小年,春节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