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公共教育 公共教育 关注:8 内容:238

    汤西100多名老师学生来到菜园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教育 > 公共教育 > 正文
    • 公共教育
    • 汤西100多名老师学生来到菜园

      潮客小镇网         来源 :潮客汇 2024年12月16日

      为了丰富小学生思政课的素材,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聚焦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汤西石江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努力挖掘石江村乡土教育资源,于12月13日开展了以“感受家乡‘蔬’香魅力 探寻宗祠红色历史”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教育研学活动。学校部分领导和师生共1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汤西100多名老师学生来到菜园
      汤西100多名老师学生来到菜园

      上午十点钟,由四至六年级学生代表组成一支朝气蓬勃的小队伍齐聚在学校操场,校长廖瑞珍为大家讲了此行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同学们怀揣着对这次“行走的思政课”的好奇和憧憬,走进了石江村“三农”蔬菜种植基地。

      到达目的地后,早已在蔬菜基地等候同学们的石江村“两委”干部热情地招呼着大家。石江村委书记陈玲静滔滔不绝地跟同学们介绍起了蔬菜基地的情况,大家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一边参观。只见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菜畦,成行成垄。有的是刚冒绿的小巧玲珑的叶片,有的是绿意葱茏的待采摘的蔬菜。“蔬菜色泽翠绿,片片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中摇曳起来,好可爱!”同学们看到成片的蔬菜地后,都不约而同地惊呼道。

      “别看这些菜长势喜人,那里面不知倾注了多少农民伯伯的汗水呢!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耕,就这样日复一日呵护着它们。”陈玲静和同学们互动起来,耐心地回答,“近年来,石江村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开辟新路子助农增收,蔬菜基地是“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基地负责人廖叔生动朴实地介绍道:“蔬菜基地占地面积约100多亩。眼下正值秋冬蔬菜收成之际,有时候还得披星戴月忙着采摘、包装、运输到南市场批发。菜地有忙不完的活。”离开基地前,同学们放下笔记本,挽起衣袖,走到田垄间,帮忙拔杂草,亲身体验农民伯伯劳作的艰辛。大家纷纷表示,劳动能够带来快乐,同时也是非常不易的,以后将更加勤奋学习,用知识的力量赋能农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汤西100多名老师学生来到菜园

      下午第二节课,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学校附近的胡氏宗祠。负责此次主讲的是丰顺县教育局退休干部、乡贤胡源有。他首先进行自我介绍,在场的师生了解到胡源有为了家乡的公益事业,一直在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用行动诠释了作为石江人的爱乡情怀,一次次不遗余力建设美好家乡的生动例子。

      随后,胡源有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导入思政课,揭示了下午这堂“行走的思政课”的不同凡响的意义。在他那声情并茂的讲解中,同学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共同回顾着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悲剧,大家义愤填膺,表示要珍爱现在幸福的生活,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向上。他还告诉同学们,石江小学旧址就在胡氏宗祠,当年名为安定学校,这里面还蕴藏着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故事。

      据说,东江特委常委兼军委书记古大存与八乡山人民共同战斗期间,曾在安定学校设立游击队地下联络站。这里的老师白天上课,睌上乔装打扮,冒着腥风血雨传送革命机密,为东江革命斗争中书写了一段光辉故事。听着别开生面的思政课,看着历史遗留下的红色印记,在场师生心中为之动容,他们深刻感受到石江村历史的厚重,并且立志把爱国、爱乡情转为强国、强乡行。他们将感悟着这份历史的光辉历程,铭记红色故事,自信追逐自己的梦想。

      同学们通过对蔬菜基地的参观,领略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在亲身体验中收获成长的新动能。在探寻宗祠红色历史的过程中,孩子们在心中播下了一颗爱国爱乡的种子。“行走的思政课”让石江学子们深切感受到家乡人、家乡事的独特魅力,这些实践课程将伴随着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来源:汤西中心小学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