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南这个古建筑,到底是“种玊上围”还是“种玉上围”?
潮客小镇网 来源 :潮客汇 2025年03月21日
在丰顺县汤南镇新楼村,有一座350多年历史的城堡式围屋–种玊上围,又称上围古寨,2014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古村落”。
汤南罗姓自宋末从福建宁化石壁村迁徙至潮州府揭阳县蓝田都上阳,700多年来繁衍生息,枝繁叶茂,由17姓混居到罗姓独占一方,成为当地大族望族。人丁兴盛必然要分迁,改善居住环境,才有助生产发展,满足生活需求和宗族公益活动。于是,建造种玊上围成为刚需。并于清顺治九年(1652)动工,历经18年,至康熙九年(1670)才建成。
种玊上围西门外月牙形的池塘和五丛古榕,积淀在里面的故事就足以让人探寻。而种玊上围的“玊”字,众说纷纭,彼感困惑,似谜一样令人费解。生僻的“玊”字,游人十有八九都会读作yu`(玉),亦有文字功底扎实的人读作su`(玊),而当地罗姓族人则口口相传读yu`(玉)。
单纯从字眼分析,“玊”读作su`才是正确。玊的字义,字(词)典的释义有3种:①有疵点的玉;②琢玉的工匠;③姓。
如何理解蕴含吉祥寓意的种玊上围之名称,“上围”两个字就容易理解,这里不多赘述。“种玊”特别是“玊”字值得考究。笔者请教丰顺书法名家,认为种玊上围的“玊”是“玉”的书写体,历代书法名家把“玉”书写为“玊”的比比皆是。如潮州市牌坊街“玊署仙班”的“玊”字;山东曲阜孔庙牌坊“金声玊振”的“玊”字,都是点在“玉”字中横之上。当地文史学者还指出,“种玊”出自“蓝田种玉”典故,亦称“种玉蓝田”。虽然揭阳县蓝田都非“种玉”的蓝田县蓝田山,但蓝田山能“种玉”,蓝田都亦能“种玉”。故罗姓宗贤借“蓝田种玉”美好寓意起村寨之名,如《种玉龙岗》《种玉高冈》《种玉上龙》《种玉大同》等,期盼居住在那里的罗姓族人生活富裕,人才辈出。
“种玉”寓意培养有出息的人才,“中一举植一榕”表达了罗姓族人对人才的期盼,成为激励后人奋发向上的象征。试想,那个罗姓宗贤会用有瑕疵之“玊”起村寨之名,培养有疵点的人才呢?
通过对“玊”字(词)义的学习,对“玉”字的书写习惯的了解,对“蓝田种玉”典故的温新和罗氏宗贤对培养人才初衷的理解,“种玊”之谜也不再成谜—“种玊上围”的“种玊”即是“种玉”。当然,把“玊”读作su`也对,只不过不知其义也。
种玊上围“玊”的读法和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知当初题写匾额的罗姓宗贤是否有意为之,还是正逢明清朝代更迭而隐忍之?但无论如何,都为当今种玊上围文旅推介活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