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赞!丰顺女教师37年山路与讲台
2025年06月29日 11:59 广东
清晨的八乡山镇还沉浸在薄雾的静谧里,杨素娇老师又一次走进蝉联小学。校门口的老蒲公英抽着新绒,就像她悄悄爬上鬓角的白发——从1988年开始参加工作,三十七载春秋流转,她守着这方土地,让知识的种子在大山深处扎下了根。
一、以学为进,夯实专业根基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杨老师坚持着这份信念,在教育浪潮奔涌向前的时代,她的身影像座移动的灯塔,当技术如潮水般涌来时,她躬身成为弄潮儿;总能在办公室里看到年过半百的她,戴着老花镜伏案在电脑前学习多媒体技术。学生们最喜欢她的课,因为她总能把课本知识讲得又专业又有趣,像变魔术似的把枯燥的公式变成生动故事。
二、以岁月为经,薪火相传
在培养年轻教师方面,杨老师更是不遗余力。每当有新教师加入时,杨老师比谁都上心,她经常组织教学研讨,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鼓励年轻教师提出问题和想法。她指导年轻教师备课,从教学设计到课堂管理,她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攒了几十年的“教学宝典”拿出来分享。在她的引领下,一批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成为了学校的教学骨干。“杨老师无论是专业方面的钻研,还是在教法上的指导,都给我们年轻教师带来非常大的帮助,希望能够不断地从这样的模范教师身上,汲取到更多知识与力量,将教育工作更好地延续下去。”青年教师陈润说。
三、以勤为径,用细节书写师者担当
教师工作,事无巨细,琐碎而繁重。而正是这些日复一日的点滴付出,牢筑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石。杨老师始终将“勤”字铭刻于心,落实于行。杨老师总能把琐碎变成温暖,晨曦微露,她已早早到校陪学生早读,课间时分在走廊“巡逻”护安全。她主动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放学后她常与家长深入沟通,探寻“问题”背后的根源,寻求家校共育的良方。在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数名学生在升中考试中数学获得满分,2016年一名学生被丰顺县丰顺中学录取;2021年一名学生被丰顺县实验中学录取!
四、以爱为舟,用温暖点亮心灵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杨老师始终秉持的教育信条。作为教师的她深知,每个孩子不仅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一个个鲜活、独特、充满情感与可能性的生命个体。因此,她始终将“爱”作为教育的底色和基石,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每一颗年轻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光芒,寻得属于自己的璀璨星空。
五、以勇为责,担社会之任
2022年10月29日,丰顺县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53岁的杨老师每天还吃着降压药,顾不得家里人的担忧,毅然决然地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从报道到解封十五个日夜,杨老师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直坚守在汤坑镇金丰村参与为村民上门采核酸的志愿服务。杨老师这双曾经只握粉笔的手,如今搬物资、做登记,磨出了新茧。原来师者大爱,并非只停驻于三尺讲台,它更在危难时刻躬身入局,以自身为碑,默默为身后的万家灯火筑起一道温暖的屏障。
六、春华秋实,耕耘沃土结累累硕果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硕的果实。凭借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对教育的无限热忱,杨老师在教学教研、班级管理和个人成长方面,收获了骄人成绩。
暮色中的蝉联小学被群山温柔环抱,杨老师整理着办公桌上的学生作业和教案。55岁的她,即将告别讲台、可她留下的;是大山里永远不灭的教育火种——那些她亲手浇灌的种子,早已乘着风,飞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这或许就是乡村教育最美的模样:于平凡的坚守间,生长出穿透群山的力量。
致敬杨素娇老师!致敬所有把青春献给乡村教育的“燃灯者”!
作者:张自萍、邓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