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隍这位女校长,太牛了!
人物简介:谢小丹,中共党员,丰顺县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校长,原丰顺县留隍第二中心小学校长,道德与法治教师,曾获 “ 梅州市优秀少先队工作者”“丰顺县教学工作先进教师” “优秀共产党员”“教学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构建三大体系 丰富德育课堂
2003年,谢小丹来到了丰顺县的一个小镇——留隍镇,在这里做一名小学老师。面对破旧校舍与师资匮乏的困境,她毫不退缩,始终以“德育铸魂、创新赋能”践行教育初心。她将党的政策融入课堂,用知识为山区孩子点亮希望。在德育领域,她构建了“主题班会固本、家校共育润心、专题活动铸魂”三大体系。
谢小丹深知山区孩子接触面较窄,便从他们的生活实际与成长需求出发精心挑选主题。每周的班会课,她会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比如留隍镇的传统民俗、红色故事等,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环境中理解德育内涵。她还创新班会形式,不再是单一的讲解,而是引入情景剧表演,让孩子们扮演不同角色,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开展小组辩论赛,围绕 “诚实与善意的谎言”“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 等贴近生活的话题展开讨论,在思想的碰撞中明晰是非对错。同时,她会在班会中融入党的政策知识,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结合身边的变化,比如校舍的逐步修缮、道路的畅通等,让他们感受党的关怀,树立爱党爱国的意识。
谢小丹还主动走进每个学生的家庭。她利用课余时间,穿过山乡小巷进行家访,详细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她还建立了家校联系册,经常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记录孩子的进步与不足,共同商讨教育方法。为了让家长更深入地参与到教育中,她定期举办家长学堂,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分享育儿心得,也会自己讲解教育理念和方法,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等。此外,她还组织了像 “亲子共读”“一起做家务” 等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共同参与中增进感情,也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在孩子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谢小丹注重“活动铸魂”,她结合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在清明节,她带领孩子们前往当地的烈士陵园扫墓,邀请老战士讲述革命故事,让孩子们在缅怀先烈的过程中传承爱国精神。她还组织开展了 “爱心帮扶” 活动,鼓励孩子们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比如一起学习、分享文具等,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和责任感。同时,她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成立了兴趣小组,如绘画小组让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家乡的变化和对未来的憧憬,歌唱小组教唱红色歌曲,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升道德素养。
创办学生档案 情暖留守儿童
在工作中,她发现学校留守儿童较多,便召集学校班主任,为学校里的120余名留守儿童建立档案,落实帮扶计划,以仁爱之心守护山区儿童健康成长。据了解,谢小丹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后,已经助力6名困境儿童完成学业,累计帮助困难儿童争取企业、个人资助5万余元。
“我们学校有30%左右的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大多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或者寄住在亲戚家里,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学习、同伴交往的难处只能自己克服。所以我总在想,要是学校的老师们能多花些心思去了解这些孩子,多倾注些真诚的关怀,尽己所能去填补他们成长。”谢小丹说,她心里最想感谢的,是每一个伸出援手的企业和个人。5万元数额或许不算大,但对这些孩子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 “及时雨”。这些资助不仅解了部分孩子的燃眉之急,更在他们心里悄悄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让他们真切地相信,努力就会有回报,未来终能靠自己的双手活出想要的模样。
除了在课堂上孜孜不倦,她还明白课外的实践对于学生来说同样重要。她组织开展了3场红色研学活动,撰写百篇实践心得,所带的班级12次获评文明班级,助力学校获评县级德育示范基地。教研工作中,她主持两项省级课题,聚焦农村阅读能力提升与资源匮乏问题,成果惠及区域多校。她指导课题研究30余项,培养骨干教师32名;创建了“线上+线下”教研模式,指导5位教师在省级教学竞赛获奖。近十年组织教研110余次,培养32名骨干教师,推动学校教学成果屡获县级一等奖。担任管理者后,她引入130万元改善阅读空间,解决教师洗浴难题,开发“校长小助理”课程培养学生领导力。
“我从教已经22年,也扎根在山区22年,我想照顾好每一位山区的孩子,帮他们实现走出大山的梦。” 谢小丹的眼睛里始终闪烁着对教育的热爱与希望,她表示,她会继续耕耘在教育这片沃土上,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