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丰顺民生 丰顺民生 关注:9 内容:1396

    关于汤坑东山社区的新闻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丰顺 > 丰顺民生 > 正文
    • 丰顺民生
    • 成熟

      关于汤坑东山社区的新闻

      来源:潮客汇 2025年10月30日 12:01 广东

      “立足丰顺实际深化实践探索,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持续提升治理效能、不断突破重点领域工作、广泛凝聚社会力量,推动社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前不久,丰顺县委社会工作会议召开,县委书记张志锋的部署为全县基层治理创新划定了“路线图”。

      而在这场县域治理提质行动中,如何让党建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让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既“察实情”又“解民忧”,成为亟待突破的关键课题。

      汤坑镇东山社区,正是丰顺县破解这一课题的生动实践样本。

      关于汤坑东山社区的新闻

      2024年,丰顺县汤坑镇东山社区被确立为中央社会工作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一年多来,东山社区以此为契机,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交出了一份“上有部署、下有行动、民有所获”的生动答卷,为全县乃至更广范围的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强基

      以组织聚能 破解治理“散”的难题

      “以前社区人手少、资源散,想办点实事总觉得力不从心。”回忆起观察联系点建设初期的困境,丰顺县汤坑镇东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马海琴连连摇头。

      东山社区,位于汤坑镇城区东片区,东至东山路,西至新邮路,北至大山背体育公园,南至汤坑路,管辖面积1.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570户、5850人,常住人口3535人。其中80岁以上共246人,低保户17户共28人,特困户共7人,残疾人共96人,退伍军人245人、优抚对象33人。

      特殊群体集中、民生需求多样的特点,本就对社区治理提出更高要求,而“治理力量散、服务阵地弱”的问题,更让基层治理一度陷入“想为而难有为”的困境。

      2024年4月,随着社区党组织从党支部升格为党委,这一局面迎来转机。

      关于汤坑东山社区的新闻

      马海琴介绍,升格后的社区党委,现有“两委”干部8人,实行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两委”交叉任职比例达100%,组织架构更趋精干高效。“同时下设3个党支部,将111名党员精准划分至4个管理服务网格,构建起‘党委统筹、支部联动、网格覆盖’的组织体系,从制度层面打破了此前党员力量分散、服务响应滞后的短板,为治理聚能打下坚实基础。”

      基层治理,首在基础。组织架构的优化,让社区有了破解治理难题的骨架,但要真正让治理“活”起来,还需直面服务阵地薄弱这一核心短板。即便党员力量下沉网格,若没有足够的服务空间承接群众需求,高效治理仍会沦为空谈——这也是观察联系点建设启动后,东山社区党委首先聚焦的问题。

      社区党委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核心诉求,将“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增效”作为观察点建设的首要攻坚任务,巧妙运用观察点带来的关注度和协调优势,在汤坑镇党委和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精准盘活县自来水公司闲置多年的收费大厅。

      这一盘活的不仅是310平方米的物理空间,更是社区服务群众的综合承载力。

      “改造后,东山社区办公用房从原来的80平方米扩展至310平方米,不仅大幅拓宽了服务群众的物理空间,更通过同步优化功能布局,如增设便民服务窗口、矛盾调解室、群众议事厅等。”马海琴介绍,这一改变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的综合承载力,实现了党群服务中心硬件扩容与服务提质的双重突破。

      从“有地方办事”到“好地方办事”,观察点建成了展现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前沿窗口,前来办事的群众感受最为真切。

      “以前来社区办事,地方小,人多的时候都得排队站着。现在好了,宽敞明亮,功能还多。”社区居民陈伯的真切感慨,正是东山社区以组织聚能破解治理“散”难题的生动注脚——当组织架构更紧密、服务阵地更完善,治理力量自然聚起来,服务效率也随之提上来。

      联建

      以机制聚势 打通服务“堵”的症结

      “基层治理不是社区‘唱独角戏’,单靠我们8个‘两委’干部,就算天天连轴转,也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得让更多单位、更多人参与进来。”在社区治理专题会议上,马海琴的这番话,点出了此前服务堵点的核心症结。也正因此,社区将“大党委”工作机制作为观察点重点跟踪的联动载体。

      “我们让社区党委牵头,我来担任‘大党委’书记,社区党组织委员任专职委员,再把县住建局、教育局这些共建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请过来当兼职委员。”马海琴解释道,这样的组织架构设计,就是为了打破过去“各管一摊”的条块分割壁垒,让社区党建从“垂直管理”转向“区域融合”,“比如之前想搞老旧小区改造,单靠社区协调不动施工队,有了‘大党委’,县住建局的同志直接参与方案制定,推进起来顺畅多了”。

      毋庸置疑,这种“条块协同、资源整合”的治理模式,也成为观察点重点记录的鲜活样本。但是,光有机制还不够,还得有“眼睛”和“耳朵”去发现群众需求。

      关于汤坑东山社区的新闻

      立足“察民情、解民忧、聚民智”的核心功能,东山社区精心组建了一支由机关“双报到”党员、网格员、居民小组长等15名骨干力量构成的多元化、专业化社会工作观察员队伍。他们深入楼栋院落、街头巷尾,成为感知群众需求的“移动探头”。

      “这些同志要么熟悉政策,要么扎根网格,要么在邻里间有威望,就像社区的‘神经末梢’,能帮我们及时摸清群众的急难愁盼。”马海琴说,为了让队伍发挥作用,社区还严格照着省、市、县的操作指引,明确了观察员“信息收集员、矛盾调解员、政策宣传员”的三重职责,“每周都组织培训,让大家知道该看什么、该问什么、该怎么帮”。

      这支队伍没让人失望。居民李叔说:“之前我们楼的路灯坏了,晚上出门黑漆漆的,我跟观察员张大姐提了一嘴,第二天社区就派人来修好了,效率真高。”今年以来,观察员走街串巷,累计收集了38项观察事项,小到垃圾清运不及时,大到邻里因漏水起纠纷,都第一时间反馈给社区党委。

      值得一提的是,东山社区还积极对接公益组织,如引入嘉应学院美育筑美团为社区儿童提供系列免费绘画课,实现了高校资源与社区需求的有效对接。同时,联动辖区企业、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等142名“社区合伙人”,常态化开展义诊、关爱未成年人、反诈骗宣传、文艺晚会、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24场。

      惠民

      以服务聚心 回应群众“盼”的诉求

      群众提了需求,得有办法落实。为此,东山社区依托“大党委”机制,建立了“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的闭环机制,将观察员反馈信息视为基层治理的“晴雨表”,建立了“分级响应、限时办结”机制。

      退役军人刘某对此深有体会。此前,他家居住的房屋因外墙渗水,不仅自家墙面发霉,还影响到楼下邻居,双方多次协商无果,矛盾逐渐升级。从观察员上报到社区干部多次协调推动解决,问题快速解决好,他连连竖起大拇指夸赞:“以前总觉得‘小事没人管’,现在才知道社区是真把我们的难处放在心上!”

      信息“上得来”,关键在“办得好”。从老旧小区路灯维修,到儿童美育课堂、爱心冰柜、暑期学堂,再到独居老人养老认证、困境儿童助学、为低保户送温暖……东山社区20余个“微项目”和38个“微心愿”的落地,既是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更是观察点验证党群联动解民忧、凝聚治理合力的生动实践,让治理更具前瞻性和精准度。

      关于汤坑东山社区的新闻

      “光解决眼前问题还不够,还得让群众主动参与进来,治理才能长久。”基于这样的思考,东山社区以观察点为依托,持续深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着力构建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具体而言,社区定期召开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常态化开展“讲政策、带示范、帮难解、议民生”活动,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以前开居民会,大家要么不说话,要么光提意见不参与,现在不一样了。”在马海琴看来,这种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作为”的转变,正是基层治理最宝贵的成效。

      基层治理的成效,最终要用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东山社区观察点始终将服务群众作为核心标尺,精准把握群众意愿,推动解决急难愁盼。

      今年以来,社区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累计解决群众关切事项39个,特别是在“三线”整治和污水管网改造中,观察员收集的进度反馈成为社区主动协调的有力依据,最终推动重新铺设污水管网6125米,彻底解决了新邮路汤井巷多年的排污积水难题。

      “以观察点为抓手,要在民生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持续发力,让更多群众感受到治理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谈及下一步的发展,东山社区党委会上,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建设的目标再一次明确。

      来源:南方+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