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祭祖,场面壮观
2025年10月29日(九九重阳佳节),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采芝村谢氏宗亲怀着崇敬之心,齐聚汤坑陈千一郎谢公墓前,隆重举行年度祭拜活动。这场延续多年的传统盛典,既是谢氏后裔对先祖的深切缅怀,更是家族传承优良家风、凝聚宗亲力量的生动实践,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的深厚底蕴与鲜活生命力。
作为埔寨镇的重要家族,谢氏在此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根基与文化脉络。据统计,埔寨镇全镇总人口近五万,其中谢氏宗亲达两万人,占比近四成;采芝村作为谢氏聚居的核心村落,村内谢氏族人更是多达五千余人,形成了极具凝聚力的家族社群。此次祭拜的陈千一郎谢公,自揭阳桃山迁徙至丰顺汤坑开基立业,其事迹经世代相传成为家族记忆的核心,更孕育了“陈谢无二姓”的深厚情谊与感恩奉献的家族基因。历经岁月变迁,陈千一郎谢公墓于乾隆壬申年重修,其规制承载着家族对先祖的敬仰,更成为传承家风家教的精神地标。
当日上午,祭拜仪式在庄重有序的氛围中展开。谢氏宗亲理事会成员带领宗亲代表,严格遵循传统礼仪完成盥洗、上香、献帛、诵读祭文等环节。祭文追溯了陈千一郎谢公艰苦创业、知恩图报的生平事迹,回顾了家族自开基以来“忠孝传家、耕读继世”的家风传承,更提及明清时期禄营把总谢宗成、修职郎谢宗荣等家族贤达,以及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谢非等当代杰出后裔的事迹,激励宗亲后辈以先祖为范、以家风为尺。
仪式现场,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抚碑追思,讲述家族典故;也有青年后辈认真聆听,体悟家训内涵。谢氏宗亲理事会负责人表示,家族始终将祭祖活动作为传承家风家教的重要载体,通过讲解先祖“以陈充谢仍不忘养育之恩”的故事,传递感恩奉献的品德;通过重温历代先贤清廉为官、勤勉治学的事迹,培育后辈担当精神。为确保传承实效,理事会还专门整理了族谱文献与家风故事集,在活动中向宗亲发放,让优良传统可感可学。
此次重阳祭拜活动,不仅让埔寨镇近两万谢氏宗亲得以共叙亲情、共话传承,更让采芝村五千余名谢氏族人进一步强化了家族认同与文化自信。谢氏宗亲以实际行动践行“尊祖敬宗、睦族兴家”的理念,将先祖遗留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涵养家风、培育后代的生动实践,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温暖而坚实的家族力量。
谢氏逢春公系(墓兴宁市水口镇小峰村)→志道公(墓兴宁市石马镇大觉村)→陈千一郎公[丰顺蓝田谢氏始祖](墓丰顺县汤西镇石岗村)→四八郎公生五子: ①大一郎(字水生)生子: 献略(居丰顺县埔寨枧桥村),念三郎(居揭西县龙潭谢洞村)。②大二郎(字木生)居潮阳县。③大三郎(字金生) 后裔迁居广西贺县公会。④大四郎(字火生)生二子: 肇嵩(居五华县双华大岭下)/肇基(字枧下,居丰顺县埔寨采芝村)。⑤大五郎(字土生)生子:法聪(字王福)居五华县棉洋平安村。
来源:广东谢氏总会









002.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