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成年人都要牢记:日常生活法律小知识,句句是金听知要当心
刑法篇法律小常识
1、喝酒、吸毒之后千万不要开车,一旦开车被查,危险驾驶罪给你留下一辈子的烙印。
2、开车途中如果撞到人,不要惊慌,第一时间拨打报警和叫救护车,救人第一,否则只要构成重伤,负主责以上,就构成交通肇事罪,过失犯罪也是犯罪。
3、信用卡好用,但是要及时还款,跟银行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要欠款超过5000、被银行催款两次、超过三个月不还,就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不要以为变更联系方式银行找不到你就万事大吉了。
4、某些具有赌博功能的游戏机超过一定的数量,是会构成开设赌场罪哦,一旦查出,赌资是要上缴国库的哦~
5、小朋友,千万不要太社会,用暴力或威胁手段抢零花钱是要构成抢劫罪的哦~
6、一言不合能BB千万别动手,动手代价大,赔钱是小,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可不是闹着玩的!
7、这年代好人难做!不要让任何人在你的管理空间内吸食毒品,否则容留他人吸食毒品罪会让你长记性的!
8、废品收购、垃圾分类利国利民,但是千万擦亮眼睛,不要装糊涂,如果明知是不法所得还进行收购,就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当然,路边有人神态诡异的1000元卖给你IphoneX的时候,千万不要贪便宜!
9、相约自杀万万干不得!一旦别人先行一步,你却突然反悔了,赶紧报警救人,否则故意杀人罪让你无处后悔。
10、维护民族团结,从点滴做起,歧视、侮辱少数民族可是要构成犯罪的。
民法篇法律小常识
1、如果你手头宽裕出借资金给他人,一定要记得“先小人后君子”,书写《借条》是极其必要的!而且别不好意思写利息(月息2分以内都是受法律保护的),如果不写,将来想要都没有。在亲密熟悉的人也要把身份证号码和身份证复印件附上,否则我保证你将来哭都找不找地方。
2、身份证丢失及时补办登报声明,千万别不当回事,一旦被别人盗用,将来你就是冤大头、替罪羊。
3、不管买啥,一定要注意收据上是“定金”还是“订金”。如果你不确定将来一定履约,那就选“订金”,否则,你的一念之间或许是半年积蓄。当然,如果你确定将来肯定会守约,那就大胆按照合同标的额的20%缴纳定金吧!如果对方一旦违约,你将获得已付定金双倍。
4、不要过于迷信高科技,越是古老的越是安全的。比如,交易或履约过程中能书面交流,就不要微信、QQ等聊天软件,因为这些并不当然具有证据效力,ps是个强大的发明,你懂得~但是重要的聊天记录千万不要随意删除,会起到辅助的证明作用。
5、商品交易中除非商家特别言明或者是法律规定的特殊商品外,均适用7天无条件退货,网络购物如果没有运费险,退货运费是由买方承担的哦。
6、不要随便给他人的贷款、借款合同提供担保,借名贷款更是万万使不得!否则你定会尝到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滋味。担保的成立生效只需要你签个字就够了,但是一旦借款人不还钱,出借人可以不找借款人,直接找你担保人要钱。一定要记住:没用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7、都是社会人,就别装单纯。不管什么文件送到你跟前,先看清楚再落笔,否则,别说不知道自己签的是“卖身契”。
8、都男女平等多少年了,现代女性何必忍气吞声?遭遇家暴该报警报警,该去医院去医院,也不要害怕麻烦村委会、社区和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组织,因为,你不能保证忍得了一时,也能忍得了一世,一旦将来离婚,满身伤痕却无法摆脱噩梦缠身。
9、切莫图一时之快,如果未婚先孕,一旦奉子成婚失败,女方有权要求男方赔偿损失的。
10、婚姻生活中,如果没做好迎接小生命的准备,就不要轻易放纵,一旦意外怀孕,女方有权终止妊娠,这并没有侵犯男方的生育权。
11、我国早在1994年就已经取消“事实婚姻”一说了,所以,办了婚礼没有领结婚证,也只是同居关系,将来劳燕分飞只要处理好财产和子女问题就可以了。
12、分居满两年是准予离婚的法定情形,但是是需要证据的,不是自说自话就够了的,而且我国从未有“自动离婚”一说,切莫听信谣言!另外,一定要明确分居是“分地而居”,不是“分床而居”。
13、孩子是一家人的心头肉,但某些时候也是争名夺利的工具,看了那么多宫斗戏想必大家都很明白,所以,不要轻易把房子、存款、遗产等加在一个孩子身上,否则对孩子太不公平了。如果说非要不可,建议花点钱请律师起草一份妥帖的协议,先切实保障孩子的权益。
14、婚姻中一方出轨为人不齿,但是只是受道德谴责,不会因一方出轨而不分或少分财产,除非双方约定在先(婚内财产协议或婚内夫妻协议了解下)或者《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
15、离婚时,放弃抚养权易,重获抚养权难,所以,一定要考虑清楚。
16、合同一般情况下都是有效的,不需要公证。
17、没有维权意识不行,维权意识太强有时候也是一种烦扰。被别人骂两句、发个照片不算什么,何必较真?名誉权、肖像权的受诉条件是非常严格的。当然,如果你有证据证明受有损失、能证明名其中因果关系,我倾尽毕生所学为你助力!
18、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买卖要办理变更登记才行,不能变更登记,这辈子他都不属于你!
19、开发商迟延办理房产证屡见不鲜,但是开发商只有办理大产权证的义务,而没有办理分户小产权证的义务,因此只有在没有办理大产权证时,你可以根据《购房合同》追究他的违约责任。而一旦取得大产权证,开发商只有协助办理分户小产权证的义务,如果拒不协助,也只能行政处罚,业主是不能追究他的违约责任的。
20、三个鉴定要分清:工伤鉴定是职工因工负伤后由社会保障部门依据劳动者或用人单位的申请做的鉴定,该鉴定标准较伤残鉴定标准低,赔偿标准高,但是获取赔偿耗时较长;伤残鉴定是用于交通事故或一般人身侵权案件中,依被侵权人申请由社会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标准及要求较高,赔偿标准较低,获取赔偿耗时较短;伤情鉴定是刑事伤害案件鉴定,一般情况下是由公安机关的法医鉴定部门鉴定,不需要受害人申请,一旦鉴定结果为轻伤二级以上,即可追究施害人刑事责任。
21、最后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小看各种名单、名录,比如: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个人信用报告、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不信你可以试试看!
十条法律小常识: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什么人都要遵守法律,无论什么人犯法都要受到法律追究,不因身份、地位、民族、性别、贫富、职业等而有所区别。
2、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切法律都不能同宪法的规定相抵触,任何人要服从宪法权威。
3、我们国家的审判机关是人民法院,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部门要分工合作、相互监督。
4、窃盗罪。所谓窃盗罪,就是指『偷东西』。在没经过主人的同意下,随便取走他人的财物,包括钱和物品。
5、伤害罪。因为打架造成别人身体上、健康上的伤害,依据受伤程度可细分为:普通伤害罪、重伤罪、普通伤害罪之加重结果犯。
6、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7、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8、被人殴打以后怎么办?第一、设法与才老师或家长取得联系,以便尽快得到救助。第二、及时治疗。第三、妥善保管包看病治疗的医院单据和诊断书,以备后用。第四、及时报案,要报清出事的时间、地点、打人凶手的特征。
9、我国刑法的任务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我国刑罚中最严厉的手段是死刑。
10、《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七条: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关注真扬律师自媒体,您身边的律师!
为您解答法律生活方面的困惑!
资料来源:http://kuaibao.qq.com/s/20190305A028DF00
10、《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七条: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拓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参考资料: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什么人都要遵守法律,无论什么人犯法都要受到法律追究,不因身份、地位、民族、性别、贫富、职业等而有所区别。
2、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切法律都不能同宪法的规定相抵触,任何人要服从宪法权威。
3、我们国家的审判机关是人民法院,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部门要分工合作、相互监督。
4、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依法治国。
5、《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6、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7、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8、窃盗罪。所谓窃盗罪,就是指『偷东西』。在没经过主人的同意下,随便取走他人的财物,包括钱和物品。
9、恐吓取财罪。就是用不当的手法,包括:恐吓、威胁、暴力等,向别的同学借钱不还或强索金钱。
10、强盗罪。是拿著武器,如:刀械、棒棍或其他具有危险性的东西,威胁同学,使他不敢反抗,然后强行夺取身上的财物。
11、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资料来源: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116214451023288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