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纪念馆 纪念馆 关注:2 内容:28

    韩江风物志:三溪公祠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纪念馆 > 正文
    • 1
    • 纪念馆
    • 韩江风物志:三溪公祠

      2020-03-26  

      三溪公祠坐落在韩江中游西岸的留隍古镇,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深情重义”的精神风尚,赋予了这钟灵毓秀的千年古镇别样的风韵。

      韩江风物志:三溪公祠

      奔腾不息的韩江河,两岸峻峭的高山在这里廓然开阔,急湍的河水,性情也突变成少女般温柔,静静的流淌着,岸边栉比鳞次的古镇建筑群,以及远处莽莽的群山,倒映在宽阔的河面上,宛若一幅动人山水画卷。

      韩江风物志:三溪公祠

      三溪公祠就矗立在古镇的下横街口。一座两层楼的砖木结构古老建筑,外墙虽然经过精心的粉刷,却终难掩饰住多年风侵雨蚀所带来的沧桑。然而,在全球至少十三万人的心目中,它却有着独特的神圣地位。每年十月三日,来自世界各地众多的人群,汇聚于此,焚香点烛,虔诚叩拜。

      与别的众多祠堂不同,三溪公祠名字中的“三溪”,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它包含着三个不同的姓氏的鼎鼎大名。只是每个人的名字中,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溪”字。

      韩江风物志:三溪公祠

      让我们穿过苍茫的时间隧道,追溯到四百六十二年前的明朝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揭开尘封的历史,去了解这三位名人的动人故事:

      韩江风物志:三溪公祠

      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黄道吉日,海阳县丰政都(今丰顺县丰良镇)的一座关帝庙中,来了三位穿戴整齐的年轻人。他们在这里焚香点烛,虔诚地面对着关帝神像,谨行叩拜大礼。他们都才22岁,未脱稚气的俊俏的脸上却带着几分的成熟与刚毅。今天,他们学着《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样子,在这里义结金兰。

      三位青年来自附近不同的村庄。他们在不同的私塾求学,却彼此志趣相投,勤奋向学,在广泛涉猎经、史、子、集的同时,都对《堪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在一起学习《易经》,一起探究“风水学”的各种奥秘,彼此往来密切,情同手足。

       

      在关帝像前,他们按照出生月份排定兄弟次序,推定来自丰政都一图大椹社(今丰良大椹村)的李少溪为长;来自丰政都一图布心社(今丰良布心村)的郑松溪为次;来自丰政都一图布心社小椹(今丰良小椹)的江洛溪为三。

      “三溪结义”把三位年轻人紧紧地连结起来。也许当时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他们的结义,还把他们的后裔紧紧的连接在了一起来,在三个家族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在此后几百年中,演绎了李、郑、江三大家族各自动人的传奇。

      韩江风物志:三溪公祠

      结义之后,三位年轻人怀着共同的爱好和创业梦想,决定背井离乡,外出创居发展,开辟人生新的旅程。在重阳时节,他们结伴外出游历,徒步游访韩江沿岸,终于在千山万壑之中,寻找到了三块宜居之地。一是归湖山洋口,一是茶背南坑,一个在产溪社遍沙。从山川形势来看,这三处都是上好的创居之选。兄弟仨在互推互让之后,确定茶背南坑为三弟江洛溪创居之地,归湖山洋口为二弟郑松溪创居之地,黄金遍沙为大哥李少溪创居之地。

      创居、创业之路艰辛曲折而充满传奇。落地遍沙的李少溪,不久就发现,遍沙这个地方土质含沙过多,土地贫瘠,不适宜耕种,且考虑到遍沙这个地方靠近圩场,担心儿孙变成纨绔浪荡子弟,便又舍去了遍沙,继续寻找新址,最终在丰政都北胜社小胜乡(今丰顺县小胜镇)寻到落脚之地。

       韩江风物志:三溪公祠

      李少溪认定小胜适宜发展。但当时已经有了陈、林、丘、宋四大家族在此定居,土地已经各有其主。由于李少溪为人宽厚仁德,待人真诚,热心助人,很快就得到了当地人的接纳。加上与陈姓有着老亲关系,李少溪得到了陈姓人慷慨帮助,获得了今小胜“孝友堂”所在位置原属于陈姓人的一块荒地,搭寮养鸭,开始艰辛的创业之旅。

      陈李两姓的这重友好关系,还得从当时上溯290年的南宋末年说起,在公元1268年,李姓入闽始祖火德公,由于妻子伍氏一直未有生育,63岁高龄时,由妻子伍氏亲自聘媒,纳娶福建上杭陈梅山之19岁女儿为妾,婚后六年得三子,从此李氏子孙繁衍蕃盛,并开启了李、陈两姓当时近三百年的世代友好。

      正是得益于这重特殊的关系,作为火德公第十二世裔孙的李少溪,得到了同样为福建上杭陈氏后裔的陈姓人的帮助,李少溪很快在小胜扎稳了脚跟。

      有一个“鸭嫲生金蛋”的故事讲述了李少溪发迹的传奇,传说李少溪放养的母鸭,下了很多金蛋。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而是其所养的母鸭,生的全是“双黄蛋”,因此卖了好价钱,家庭逐步富有起来。不久,李少溪七个儿子也相继出生,人口逐步繁衍开来。李少溪恪守着祖上“耕读传家“的传统,在艰苦创业的同时,重视子女教育,并世代相传,因此家族代有奇才,人文蔚起,小胜成了文化之乡。

      再说二弟郑松溪。其创业之路同样曲折艰辛,在归湖山洋口定居一年之后,因洪水泛滥,作物颗粒无收,只好重新择地,选在留隍九河创居。九河是一个四面环山的丘陵地带,土地平旷,适合耕种。但当时此地已有多姓聚居。郑松溪凭着其真诚待人,乐善好施的品格,博得乡人尊敬,而且,他富有组织能力,发动乡人兴修水利,引来黄沙坑水灌溉老虎跳、上陶、下围等地方的田地。在为民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通过辛勤耕作,艰苦创业,逐步扩充耕地,发展生产,家族从此兴旺起来。

      在明万历年间,郑松溪还创建了规模宏大的“官厅”式宗祠“展思堂”。由于世代诗礼传家,注重礼教,因此家族人才辈出,兴旺发达。目前,郑松溪衍下后裔达到4万多人,也是人才辈出。

       韩江风物志:三溪公祠

      三弟江洛溪,是名门之后。其先祖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南宋爱国宰相江万里。江万里也是著名教育家,先后培育出包括文天祥在内的17位状元。在南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 大举南侵的元兵攻破赣北重镇饶州时,已经退休的江万里坐守饶州城,以为民望,誓与国家共存亡,最后投水池壮烈殉国,希望以此鼓励和唤起国人起兵抗元。当时朝野闻讯,莫不为之震动流泪。文天祥曾写下这样的祭文:“星折台衡地,斯文去矣休。湖光与天远,屈注沧江流”。当时的宋恭帝,也辍朝两日志哀,并诏赠江万里太傅、益国公,后加赠太师,谥文忠。

      江万里殉国之后,其家族成员散落在福建闽西、广东潮州、广东德庆一带。其中,在海阳县丰政都(即今丰顺县丰良镇)的江洛溪家族一支,则是福建闽西迁入。

       

      江洛溪在茶背南坑创居之后,娶妻吴氏、黎氏。凭着其吃苦耐劳的精神,辛勤拼搏,家族也逐步兴旺起来。不久,五个儿子相继出生,其中吴氏生二子,黎氏生三子。按照客家人“长子不离居”的传统,长子留在南坑发展,其他前往揭阳云路、澄海溪南梅州村等地创居。迁往揭阳云路一脉,在当地繁衍蕃盛,成为当地盛祖,建有“江氏家庙,奉祀先祖江万里公。目前,洛溪公衍下裔孙已发展至第17代,计有三万多人。其中南坑(含上南、下南)5000多人,揭阳云路2万多人,世界各地还有2000多人。

      再说三溪公兄弟三人定居之后,虽然三地相隔,交往却更加密切。同时,他们教育子女重情重义,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因此,一个“义”字的红线把三个家族紧紧联系起来。

       

      他们的后人传承着、恪守着祖辈的真情厚谊。“义字当先、和睦相处,和衷共济”成了李、郑、江三大家族共同的家规祖训,代代相传。

       

      最令人称奇的是,几百年间,三姓后裔即使素不相识,如果相互间因事发生争执,当他们得知彼此都是“溪公”后代时,都会忍让三分,“一笑泯恩仇”,握手言欢。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李、郑、江三位“溪公”后裔中,有贤良者联合动议,在古镇留隍置地建祠,奉祀三位“溪”公。倡议得到三姓广大后裔的积极响应。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建设,祠堂于公元 1943年竣工落成,并以“三溪公祠”名世。

      “三溪公祠”占地面积160平方,为双层双堂屋结构的四合院布局,左右两边为房间,中为天井,通风纳气,瑞气祥和。堂名:三友堂,寓李、郑、江三“溪”结义之意;楹联:“三盟世德,友义家声”,为嵌字联,采用鹤顶格,将“三友”两字嵌入联首,体现三大家族对“义字当先,重义轻利”的淳朴风尚的精神追求。

       

      数百年来,三姓繁衍生息,后裔一直遵循先祖遗风,以义往来,互相尊重,互敬互爱。三溪公祠落成之后,每年十月三日,三姓众多后裔均汇聚三溪公祠,联合祭祖。每逢盛典,公祠内外,张灯结彩,鼓乐齐鸣,参加活动人群熙熙攘攘,别有一番热闹场面。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春分,祭祀少溪公的活动在小胜镇珠坑村少溪公墓地举行,参加盛典的,除了少溪公后裔之外,松溪公、洛溪公后裔也会自发地成群结队从留隍坐船前来参加“大伯公太”的祭祀盛典,他们举着“郑”、“江”旗帜,抬着各种祭品,队伍浩浩荡荡,成为一个奇特景观。

       

      三溪公祠,用一个“义”字,强化了三个家族的发展联系,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如今,李、郑、江姓三姓子孙繁衍蕃盛,都成了韩江流域的三大盛族。有“留隍郑半街”之说,小胜更是李姓的天下。三溪公衍下后裔,人数已在13万人以上。其中少溪公后裔6万多人,松溪公后裔4万多人,洛溪公后裔3万多人,遍布世界各地。

       韩江风物志:三溪公祠

      三大家族世代诗礼传家,注重礼教,英才辈出,翘楚云集,在政界、学界、商界、军界,成功人士不计其数。如清嘉庆十三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郑家兰;钦赐翰林、乾隆五十九年甲寅恩科举人江凤鸣;道光十七年丁酉科拔贡江云,以及现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运动先驱,广东省委原书记李坚真;著名物理学家,广东省委委员,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华钟;著名旅泰侨领郑明如;著名旅马来西亚侨领李松林;旅美教育家李辛之教授等等。

       

      三溪公祠,演绎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的社会学现象,蕴藏在其中的朴质的“深情重义”的精神,更让世人钦佩不已! 

      […] 韩江风物志:三溪公祠 […]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