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医已成广东人生活方式”
“一个广东人,半个老中医。广东有深厚的中医药历史人文底蕴,丰富的中医药自然资源。十八大以来,广东抓住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大好时机,坚持高位引领、高点定位、高强度投入,坚持抓好‘五个重点’,有效推动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日前,国家中医药局组织部分中央主流媒体赴广东多地调研,广东省中医药局徐庆锋局长专程前往惠州与媒体进行座谈。期间,徐庆锋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做上述表示。
他表示,下一步,广东将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两大国家战略,着力建高地、补短板、育名医、强基层、促产业、扬文化、保健康,进一步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中医已成为广东人生活方式”
徐庆锋解释说,“一个广东人,半个老中医”并不是指每两个广东人就有一个是中医大夫,而是说中医药养生健康理念在广东已深入人心。
“在某种程度上,中医已成为广东人的生活方式。”他举例说,“比如,都说广东人爱煲汤,这可不是简单的做汤喝。不同的人,会根据不同的体质、节气等,在汤里加上不同的中药材,如陈皮、人参等。”
徐庆锋说,广东人对中医药的热爱,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次座谈的地方就是‘岭南第一山’罗浮山,是岭南医学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广东中医药的根脉所在。1700年前,‘岭南医祖’葛洪在此修道行医,写下了《肘后备急方》,启发了后人发现青蒿素。”
广东人对中医药的热爱,孕育出了在全国领先的中医药产业。据介绍,全省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达170家,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9家。其中,广药集团是全国最大中成药生产企业,一方制药是全国最大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康美药业是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广东中成药企业销售额达334.3亿元,全国占比超11%,位居各省市区第一。
在中医药自然资源方面,广东也领先全国。全省中药材农林种植面积高达575万亩。其中,惠州药用植物多达1656种,占全国药用植物物种近20%。新会陈皮享誉全国,仅这一片小小的陈皮,每年就为当地创造出五六十亿的产值。
“在中医药服务方面,广东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基层中医药覆盖率、中医药文化影响力等,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可以说,广东人获得感满满。”谈及此,徐庆锋列举了一系列数字:2018年全省中医诊疗量超过1.93亿人次。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9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落户广东。
全省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8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8.6%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文化基地数量居全国之首,每年接待人数超100万,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高”建设中医药强省
十八大以来,广东是如何有效发挥中医药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优势,从而建设成全国领先的中医药强省?徐庆锋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解码”其中“秘诀”所在:坚持高位引领、高点定位、高强度投入。
高位引领,强化领导,率先实现由中医药部门“独唱”向党委政府“领唱”、各部门共同发力“合唱”的转变。广东两次召开中医药强省大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讲话,省人大、省政协主要领导出席。先后成立了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为顾问的中医药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以常务副省长为总召集人、分管副省长为召集人、38个省直部门参与的中医药强省建设联席会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