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中国各地自古以来在这一天都会举行一些传统民俗活动。当然,在广东潮汕地区这一天也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最为家喻户晓的是“出花园”与“走仔会”。下面将聊聊出花园这一特色民俗文化。
中国古代就有成人礼俗——加冠礼,在潮汕地区也有一种近似古代加冠礼俗,那就是“出花园”。
出花园文化渊源
据说,古时富家大户住宅常配套建有花园,这花园便是孩子们玩耍的场所,当孩子长到15虚岁的时候,则被认为可以走出花园、走出家门了,这是值得庆贺的事。从传统心理上看,潮汕人认为未成年的孩子一直是生活在花园里的,尚未成熟的,孩子到了15岁就成熟了,于是,在当年农历七月初七日就举行“出花园”仪式。
出花园的习俗与意义
潮汕各地对于出花园的习俗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根本没有这一习俗活动,就目前看,揭阳地区的人过出花园是比较隆重的,这一天,家长们习惯用石榴花水为孩子沐浴,让花水的芬芳洗净其身上的孩子气。然后,带孩子做人生最后一次拜婆母(孩子的保护神),敬神供品通常有12碗甜薯粉丸、红桃粿、发粿、三牲等,同时须穿上新衣服与红木屐,红木屐形似船只,表示一帆风顺。
这一天孩子可以与大人们同席饮宴,并破格地坐上了“大位”,象征已成为家里栋梁。同时,出花园的孩子还要独享全鸡,还要“咬鸡头”,这表示孩子从此要学会自立,并寓意一鸣惊人、独占鳌头。这一天,大部分人都会宴请亲戚好友。一个家庭中,最后一位出花园的就叫完花,完花之后可免拜婆母以及“煮初七”的习俗了。
孩子出花园就意味着告别童年生活,从此算是成人了,不能贪玩,要做个循规蹈矩的好青年。潮汕地区这成人礼与古代加冠礼可谓一脉相承,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起着积极的作用。出花园这一传统习俗,对于有过出花园的潮汕人来说,是令人怀念的,在一生中留下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