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商动态】清华大学与留隍镇村村有慈善乐善公益研讨会在会址举行
9月7日上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助理蓝煜昕,古村之友理事长、中国慈善联合会乡村振兴委员会专家汤敏等一行莅临商会调研指导。原广东省联通公司总经理罗致勇,商会轮值会长叶松锦,副会长兼秘书长许少林,副会长朱介文、邱建景等成员代表热情接待。
座谈交流会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助理蓝煜昕先生首先介绍此次调研目的。他表示,乐善之风吹遍韩江边的粤东小镇,留隍成为范仲淹创办义庄扶贫济困的现代典范。近日我们一行人将前往留隍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当地的社会现象并挖掘留隍的历史人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认为,留隍在传统的义庄、善堂、义仓,以及由村民集资修建的文脉建筑、庙宇等一系列公共项目上传承得非常好。公益凝聚人心,进而共享共谋发展。美德和凝聚力是乡村振兴中无形无价的生产力,更有利于乡村的平衡可持续发展。
古村之友理事长、中国慈善联合会乡村振兴委员会专家汤敏认为,留隍的乐善模式具有平民化、全域化、本地化的特点,对于目前中国乡村甚至全民的乡风文明道德文化水平提高具有重大价值。
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少林首先向清华大学一行介绍广东省丰顺商会的概况,同时介绍目前留隍村村慈善的开展情况。他表示,目前留隍镇 45 个村实现了“村村有乐善群”,每个村的乐善群完全具备大型慈善机构的综合功能和作用,成为留隍公益最强的发动机。各村的乐善群,因有着相同的理念,也凝聚着很多杰出的乡贤,为乡村的振兴发展储备了更多资源。同时,现在留隍乐善也遇到发展瓶颈,也希望教授们通过实地调研后给一些意见和建议。
原广东省联通公司总经理罗致勇表示,现在留隍的村村慈善,不仅为村里的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而且大家积极参与铺路修桥、安装路灯、安装交通指示牌、重大灾难困难家庭紧急救助、尊师重教、关爱孤寡老人等一系列活动。留隍的村村慈善模式,实际上是对十九大提出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呼应,通过乡民自发起来共同建设社区、治理社区,最后让所有的百姓来共享治理成果。
商会本期轮值会长叶松锦向清华大学一行介绍留隍的地名由来,并表示留隍从古至今都有乡风文明的传统,除了过去习俗中的宣教、奖惩等手段外,还有目前的留隍村村慈善等。最后希望留隍乃至丰顺的乐善之行通过资源整合越来越完善。
商会朱介文副会长表示,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丰顺乃至留隍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他们不仅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发展贡献了力量,也为家乡的慈善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