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 关注:1 内容:4

    教育部答复“防治校园霸凌”提案:将明确校园欺凌事件分级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教育问题 > 正文
    • 教育问题
    • 教育部答复“防治校园霸凌”提案:将明确校园欺凌事件分级

      教育部答复“防治校园霸凌”提案:将明确校园欺凌事件分级

      澎湃新闻记者 高宇婷

      起外号、孤立、谩骂是否算做校园霸凌?校园霸凌该如何界定?近日,教育部在答复全国政协委员《关于防治校园霸凌及学生欺凌的提案》中写道,将会同有关部门着力在明确校园欺凌事件分级等方面下功夫。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教育部网站近日发布的《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423号(教育类360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函》”),对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的《关于大力防治校园霸凌及学生欺凌的提案》做出答复。

      教育部在上述《答复函》中指出,近年来,学生欺凌现象时有发生并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为有效遏制此类事件发生,教育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学生欺凌防治政策文件,组织开展学生欺凌专项治理,督促指导各地落实有关工作。

      关于加强立法建设的建议,《答复函》写道,近年来,国家先后印发了《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6〕6号)《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教督〔2017〕10号)等一系列政策制度,正在加强法治建设。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工作,推动从法律层面建立校园欺凌防控机制。目前,学生欺凌防治相关内容已纳入这两部法律修订草案之中。

      此外,关于学校等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的建议,《答复函》中写道,提案中的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其中加强家校共育、明确处置措施、建立回访追踪制度、强化宣传教育等建议举措已经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等相关政策文件和具体工作中予以明确并严格执行。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着力在健全监护人约谈机制、明确校园欺凌事件分级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完善防范校园欺凌的制度举措,有效预防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

      责任编辑:钟煜豪

      教育部答复“防治校园霸凌”提案:将明确校园欺凌事件分级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校园霸凌立法”,教育部答复

      澎湃新闻记者 蒋子文

      12月2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137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校园霸凌立法的建议”予以答复。

      《答复》称,“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发生是中小学校德育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事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事关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您关于校园欺凌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对教育部开展相关工作有借鉴意义。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小学生欺凌防治,针对校园欺凌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教育部在《答复》中分别从“推动相关法律修订”、“加强政策指导”、“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发挥家校协同作用”、“规范心理健康服务管理”以及“完善工作机制”六个方面介绍了已开展的相关工作。

      其中,在“推动相关法律修订”方面,《答复》提到,“教育部支持配合有关部门完善涉及校园欺凌问题的法律法规规章,积极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的修订。”

      2020年6月,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二审稿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进行第二次审议。其中在完善学生欺凌行为的处理程序基础上增加规定: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此外,还明确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完善安保措施、配备安保人员,保障未成年人在校、在园期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答复》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已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改列为拟安排初次审议的法律案。目前,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正在牵头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改工作,维护校园安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事项是此次修改的重点问题。”

      而关于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教育部表示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在保护学生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形成合力,切实提高中小学生欺凌防治的针对性实效性,具体包括:

      一是积极推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修订工作,将“加强对学生欺凌问题的治理”纳入有关修法项目。

      二是持续开展法治教育,指导各地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要求,强化校规校纪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

      三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压实学生欺凌预防责任,营造团结向上、互助有爱、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四是有效发挥好家校协同作用,编制和推广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引导家长了解学生欺凌有关知识,增强监护责任意识,提高防治能力。

      五是在加强教育的基础上,加大教育惩戒力度,强化教育惩戒威慑作用,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制定反校园欺凌专项法律由来已久。

      据法制网2018年4月报道,对于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认为,将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防治工作落到实处,仅凭一纸文件是做不到的,还需要政府、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长期、艰难、细致的工作和共同努力。建议从国家层面对“校园欺凌”进一步作出详细定义,完善相关立法,制定反校园欺凌专项法律,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力度。

      另据正义网2020年5月报道,令全国人大代表李亚兰更为担忧的是,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尚未将校园霸凌行为纳入法律,相应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健全。为此,李亚兰代表建议,对校园霸凌进行单独立法,对校园霸凌行为作出明确界定,将校园霸凌与青少年犯罪、学生间嬉闹进行区分,使惩处有依据。

      责任编辑:王俊

      教育部答复“防治校园霸凌”提案:将明确校园欺凌事件分级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