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应裘传
原著:林韩璋
潮客小镇特别版
许应裘传之一
献词
一个出身寒微,自强不息终成大器的人;
一个少年参军,立志报国为民服务的人;
个大学毕业,将一生大好年华献给祖国文教事业的人;
个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搏击在澎湃的改革浪尖上的人;
个白手起家,艰难创业,事业取得极大成就的人;
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坚持诚实守信,崇尚自然和谐之道的人;
个极尽孝道,奏响“中泰一家亲”动人赞歌的人;
个不忘感恩社会、回报社会,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的人;
一个年届耄耋而又精力充沛、思维活跃,闪耀着青春的火焰、年轻的
激情的人;
这个看似平凡实则不平凡的人,就是一代著名儒商一许应裘先生。
谨以此书
献给尊敬的许应裘先生及其海内外的亲友们
献给“厚德载物”的儒商们和伟大时代的所有中国人
序
我拿到这本由林韩璋先生所著的《许应裘传》后,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深深为这本书中的奇人奇事所打动,心情久难平静,沉吟良久无限赞叹!
我和许老结缘20来年了,他比我年长20岁,是我非常敬重和爱戴的
长辈,也是我亦师亦友的一位忘年之交。基于这种关系,许老托人将此书
带给我,让我作序,我自然盛情难却,也乐意谈点个人的感受。
将许应裘先生称为当代的一颗“儒商之星”,这不是对他的过分推
崇,而是实实在在的评价。2013年11月底退休之后,我终于有机会随许
老到他的家乡丰顺县隍镇参观学习,并受到当地县、镇有关领导及其家
乡亲友的热情接待。短短几天,我先后参观了由许应裘先生历年累计捐资
8500余万元修建的“站口小学”、“球山中学坚真科学馆”、“坚真纪念
亭”、站口至闌隍镇的公路以及惠及几十万人的“坚真韩江大桥”,亲
得见他为家乡教育和公益慈善事业所做的重要贡献,亲耳得闻家乡领导和
群众对他发自内心的称赞,使我对熟悉的许老充满了敬意,他不愧是党培
养起来的一位新时代颇具传奇色彩的儒商,一位从不忘本、从不忘恩的乡
贤,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作为一位平凡而又低调的儒商,许应裘先生身上有三个很显著的品德是孝敬之德。读《许应裘传》,最让我感动的是他母亲那催人泪下的苦难经历。
许应裘先生深知没有母亲就没有他的一切,因此,从旧社会死里逃生的他,立志要做好人、做成功的人、做有益于社会的人,用全部孝心回报母亲对他的养育之恩。
他尚未出世,父亲就远走异国他乡,母亲23岁就守了活寡。他不辞千辛万苦到泰国寻亲,虽然父亲的故去未能让望眼欲穿的母亲旧梦重圆,却让母亲了却了一桩心愿。于是,他将对父母的孝敬之心转化为一种大爱亲情,竭尽全力帮助泰国母亲和异母弟妹,用感人至深的德行谱写了一曲“中泰一家亲”的历史华章。
是诚信之德。许应裘先生年过半百才下海经商,既无资本,又无经验。但是,他吃过苦、受过难、当过兵、任过教,深知做人做事莫过于第一要诚实、第二要讲信用。
凭着诚实守信的坚定信念和坚韧不拔的穀力、他在商海上闯过了一道道难关,获得了众多朋友的信赖和帮助,他把中华民族的孝道作为生命的动力,把诚信做人作为经商的黄金法则,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成就了事业,成就了人生三是感恩之德。许应裘先生认为,感恩是幸福的源泉,不懂得感恩的人永远得不到幸福。他感恩社会,把在外打拼赚来的钱大部分都用于捐助家乡的教育和公益事业。他感恩帮助他的人,念念不忘丰顺革命老前辈老红军战士李坚真大姐对他的培养和教育。
在李大姐去世后,为纪念这位华夏女杰的丰功伟绩,在丰顺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他倡议和捐资为李坚真建亭立碑,将坚真纪念馆建成广东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广东省廉政教育基地。他感恩亲友,感恩公司每一位员工,他所做的解人之忧、济人之困、帮人之需的事例举不胜举。
读《许应裘传》,让我再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活在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许应裘先生的回答是:“我活着的目的不是享受,我的享受就是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意义的事。”他的人生感言和经商感言是那么平实给人以做人之道、成才之道,处事之道、经商之道的启迪和教益,是弥足
珍贵的精神财富。
我衷心祝贺《许应裘传》顺利出版,这是许应裘先生的乡亲献给他的一份厚礼。
借此机会,以“乡情”为题,作诗一首,祝他健康长寿!
诗
许翁应裘八二寿
事业辉煌德高厚
不负韩江东流水
乡情乡愿写春秋
田伟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顾问、广东省海外联络办公室原副主任)
2016年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