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文化 文化 关注:15 内容:523

    【潮客文化研究】潮客小镇留隍基因研究,小镇虽小,却有宏大时局观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文化 > 正文
    • 2
    • 文化
    • 【原创】潮客小镇留隍基因研究,小镇虽小,却有宏大时局观

      谦济堂文化  潮客小镇网 2021-01-31

      最近在整理留隍的历史名人轶事的时候,诸多感触,受益匪浅。

      读到关于郑菁莪的典故,恍然明白一件事,这个潮客文化交汇的弹丸小镇, 历来多会出现这种看透时局的能人。

      凭着郑菁莪的学识,在清朝初年入士是没有问题的。

      诸生包含了官方认可的读书人身份,按郑菁莪的水平,相当于优秀的在读大学生吧。

      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也指在学读书的学生。

      从开辟扁山寨的财力看,属于有家底的读书人。

      看来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今时代,读书还是需要成本和投入的,贫寒子弟更要珍惜读书的时光和机会。

      【潮客文化研究】潮客小镇留隍基因研究,小镇虽小,却有宏大时局观

      扁山风骨

      在大明末年飘摇欲坠的境况中,看到时局将会大变,是一个先知性人物。

      从后来郑菁莪对待人生和仕途的态度,以及对故朝的怀旧之情,自有一番风骨。

      扁山寨还有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保护了潮汕地区的文脉。

      南明武元年年,也就是扁山寨建好的第二年,海人黄海如趋政局动荡之机,带兵攻打潮州城,一时间兵荒马乱。

      当时潮州名人蔡明季、黄海如、陈衍虞、吴光昌等近百学者名士也相继来此攻读避乱,扁山岩遂成为大乱之年的一避乱好天地!

      有陈衍虞的诗歌为证,内容如下:
        
        走戈挑刀记逐忙,
        惊魂犹在水云乡。 
        踉跄雨夜荆秦路,
        依宿蜗卢瘁岭阳。
        搔首云头天近尺,
        移樽月下露盈伤。
        不堪痛定凭追忆,
        回首新亭泪万行。
        自信已酒同小愿,
        避乱九河情怡巅。

      【潮客文化研究】潮客小镇留隍基因研究,小镇虽小,却有宏大时局观

      日落西山

      潮汕平原,一旦遇见动乱年代,第一退路,必然是留隍地区,再过去就是大埔地界了,沿着韩江直上。

      在日本侵华年代,占领潮汕地区的日本军队,步兵无法往留隍推进,当时也有很多潮州人,澄海人到留隍地区避战乱。

      就在日本侵华的时代,莲塘下径有一位走船的许姓老伯,精通易学。

      当日本攻打山西的时候,他在船上对一起走船的年轻人说道:日本侵华将不能长久,必然兵败,在八年后,而我年纪老迈,不能看到中国胜利的情景了,你们都看到。

      根据资料显示,1937年9月,日军为确保华北主力侧翼安全,以第五师团、察哈尔派遣兵团分东、西两路从北面进攻山西。9月11日,中国第二九九团孤军坚守天镇一周后失守。9月13日,李服膺部在天镇、高阳一线守护不力,大同弃守。

      这是抗战时期日军最初侵入山西的时间。接下来就是平型关战役。

      【潮客文化研究】潮客小镇留隍基因研究,小镇虽小,却有宏大时局观

      中国兴起

      网上流传一段李光耀关于中国崛起的讲话,真是激动人心,至今听来也是佩服得紧,这种大局观不是一般人所拥有的。

      李光耀总统说的话,大致是这个意思,我们这帮新加坡人能够成功的话,在中国大陆那里,就更加能够成功,因为我们是在中国大陆无法生存的雇农后代,而留在大陆的那些人是绅士读书人的后代。

      当然这是其中一个角度,还有很多层面看到中国崛起的必然,大势所趋。

      其实李光耀总统故居离留隍并不远,在河上游的大埔县高陂镇党溪村,从韩江沿岸到新加坡,李光耀是第三代人,对故土之情还甚是浓厚。

      在改革开放前夕,有一位巫姓华侨离开新加坡,带着当时看来不小的积蓄,回到留隍。

      可以说这个李光耀的故友,给小镇带来很大的冲击,包括现代化的经营理念。

      还创办了至少两所学校,一个教堂,这是留隍地区在建国后,甚至是改革开放以来较早的民间助学创举。

      【潮客文化研究】潮客小镇留隍基因研究,小镇虽小,却有宏大时局观

      民间慈善

      留隍地区历来就有民间爱慈善的举措。

      现在列举这些来自民间创办修建的学校,不完全统计:

      嘉应大学紫琳学院,紫琳慈善基金,朱氏家族;

      球山中学,几乎所有的国内外的富豪们都有参与建设,张芳荣,游再成,许应裘,等

      葛布小学,未知华侨;

      九河明德学校,郑明如等泰国华侨;

      留隍第一中心小学,朱的先生;

      留隍第二中心小学,朱氏家族;

      东留凤山中学,朱氏家族;

      许志平希望小学(原环市小学),未知华侨;

      站口小学,许应裘;

      京山小学(已弃用),未知;

      溪南小学,杜炯明;

      溪北学校,许少林;

      ……

      (还有很多学校,没能完全列出来)

      从上面这个列表可以看到,潮客小镇留隍这个地方,凡是像样的学校,离不开民间企业家和海外华侨的资助。

      这就是赢在起跑线上。

      当大家还在说发展的前提是教育的时候,这个小镇在改革之初就开始布局了,是所有有识之士都认同的方向。

      时代红利

      今天的潮客小镇留隍,已经欣欣然一片新气象,从鹿湖酒店门口的广场开始航拍,整个小镇不亚于一个小县城的规模,且有很多新建筑群,当之无愧是一个潮客特色小镇的称号。

      【潮客文化研究】潮客小镇留隍基因研究,小镇虽小,却有宏大时局观

      而留隍的发展,得益于房地产行业大发展的红利。

      当前留隍地区最有活力的富豪,以朱氏三兄弟和许应裘前辈为代表,都得益于国家高速发展房地产时代,所带来的红利,才有如此实力投资家乡。

      中国为什么会发展房地产?

      这里有一个契机,就是当年李光耀总统对总设计师说:为什么年轻人会上街,提出很多剧烈的诉求,很大原因是这些人没有房子,没有根。

      中国人是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个人性的基本面,贯穿房地产时代华人的世界观和全部价值观。

      而这个行业的红利,带动了这个时代,整体来看还是积极的,虽然有一些后遗症,目前还是可控的。

      至少,站在潮客小镇留隍的角度,是收益满满的。

      下一个时代红利是什么?

      潮客小镇里,终有人会来揭开这个答案。

      写在最后

      本文不甘像一般歌功颂德的文笔那样,只谈功德,不谈弊病。

      凡是能够看透时局的时代英才,往往是不受待见的。

      就算是明朝末年的郑菁莪也是不受乡里父兄的肯定的,放在现在,人们都会取笑其空谈不务实。

      其短短的人生路,32岁就去世,其背后的委屈而不被理解和包容是不言而喻的。

      巫姓华侨至今在留隍的慈善榜上还是一个不知名的存在,他带回来的理念也只是少数有见识的人吸取了。

      朱的老人家在作慈善的路上也是充满曲折的,开始的时候,并非像现在的人们那么去接纳的。

      日久已经过,小镇的文明程度日益提升,人们主动或被动的去接受更加良性的社会运作系统常识。

      这就是教育的意义。

      本文由潮客小镇网平台编辑小组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鸣谢:林韩璋老师

      整理编辑:潮客小镇网

      为了保留百度的蜘蛛人抓取方便,本文所有留隍字眼,均不更改。

      注明:留隍,实是:𨻧隍。

      高级
      编辑部
      这个功能非常有用,这条新闻资讯有意义,对我有参考价值!
      回复
      大版主
      紫天
      超级用户
      签约作者
      李光耀祖居地是“党溪村”。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