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人物 人物 关注:12 内容:742

    林才文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人物 > 正文
    • 人物
    • 林才文

      林才文

      林才文

      出生:1939年11月,

      留隍青金巷人。

      来自:《丰顺人物辞典》

      珍贵的视频:

      41军警卫连战友联谊会、林才文将军的讲话意味深长、辛集老兵视线

      2018年05月22日


      百科词条

      林才文同志系广东丰顺人,1939年11月出生,1958年12月入伍,196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陆军第121师副师长,陆军第8师副师长、师长,步兵第11师师长,南疆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

      广东省军区正军职退休干部、原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林才文同志,因病于2018年6月15日在广州逝世,享年79岁。 

      中文名 林才文 国    籍中国 出生日期 1939年 逝世日期 2018年6月15日 职    业 原广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少将军衔 出生地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

      目录

      1 人物简介

      2 社会评价

      人物简介

      林才文少将

      林才文

      林才文少将

      林才文,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青金巷人。1939年出生,原广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少将军衔。

      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历任排长、副连长。

      1964年在全军军事大比武中荣立三等功。

      1965年1月起,历任参谋、政治指导员、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

      1983年任新疆军区陆军第8师师长。

      1985年任新疆军区歩兵第11师师长。

      1988年9月在师长任职岗位上被授予少将军衔

      1990年5月起,历任新疆南疆军区副司令员。

      1997年4月任广州军区司令部任副参谋长。 

      社会评价

      林才文将军,环市青金巷人,从小就有利人、为人的天性和聪明过人的禀赋。在峥嵘岁月中,他艰苦奋斗,在叱咤风云的军旅生涯中,几十年如一日,一步一个脚印,终于从穷孩子到了将军。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奋发,是人们学习楷模,是留隍人的骄傲,是青金巷人的自豪!

      十岁童年的他,双亲因生活窘迫先后去世,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便刻下他是孤儿的巨大创伤。可是他天姿乖巧、聪明活泼,博得青金巷父老乡亲喜爱和同情,大家都争着东一餐西一碗的接济他,让他成为共有的“娇子”,故人称“轮猪仔”。是的,生他是苦命的爹娘,哺他是故乡情的乳汁,他不忘乡情,更不忘青金巷古庙那榕树下当年“走旗”把他培养出永不认输的坚韧倔强个性。当年由他组织青金巷与“街路”孩子们在江河沙滩上的“童军野战”中,由于他善于排兵布阵.出其不意的如神强攻夺旗而赢得“小飞人”称号。从此他成了人见人亲,人见人爱的“奴仔头”,就在这块大人永远无法涉足的童趣天地里,他敏感地看到周围生活有快乐也有忧伤,悄然萌发出对“富人仔”的鄙视,,对贫苦人儿女的同情与关照.他对村里几个不是早年逝父,便是早年丧母的穷孩子,例如我与林志中,郭木兴等十分亲热,彼此结为情胜手足的苦难兄弟.

      “无芽芋种堆在一块”的艰苦岁月,我们同睡一用砖头堆顶起来的三脚破床。同盖一领用麻袋补了又补的三代人传下来的破被,同点一支煤油灯读书。饿了用开水把番薯叶烫汤熟淹上“臭风咸菜汁”填饱肚子。多少个不眠的长夜,听到隔间别家孩子把木薯片作为夜点的咀嚼声也会引出我们咽下去又一次溢出来的涎水,任凭饥肠辘辘,胃壁痉挛的摧残使我们涌出盐涩的泪珠。对此林才文不抱怨自己的命运,反而把它作为磨砺自己铮铮铁骨的机会,他为了对付饥饿,在大自然赐给穷人捕掠鱼虾的军塘湖中,展现了过人的聪明才智,摸索出在夏天“风时雨”到来之前,天气闷热,湖中温度升高,湖中鱼虾、螺必争浅水草中乖凉的“鱼归堀”经验。他利用中午放学时间带着我们到那草丛捕掠,每次都是满载而归。至于捕掠韩江里的淡水鱼,他更加游刃有余。记得一次六月天,闷得人都喘不过气的中午,他意识到鱼儿必定成群结队(俗称“鱼花”)游向我们事先用沙堆筑围成的“鱼割”经过,去寻觅深水凉爽的地方,这时若用鱼铒引鱼入“割”那便是难得的捕掠机会,于是约我们前往捕掠。但是,我们要赤足越过高温达七十度,长达一里的沙滩。定会烫倒爬不起来,正在裹足不前之际,只见他俨然千军万马的指挥员一样一声令下:“每人备上两片芭蕉身皮,跟我来”!说着带着我们我们向“鱼割”猛冲,跑不上几十米,赤足的脚烫得痛无可忍,他指挥我们把蕉皮放下沙滩,人站上面取凉片刻,继续前进。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芭蕉身皮的妙用,依此复始,终于顺利到达目的地,只见群群“鱼花”正在“包围圈”里争食鱼铒,大家又按他的步署,兵分二路,“上堵下截”轻而易举进行捕掠,收获甚至丰盛。是的,每次跟他捕掠江鱼,他花样多,办法好,绝无空手而回。他把鱼虾部份上市贩卖,相帮日常家庭生活,部份则送与平时对他有过滴水之恩的贫苦人,他尚经常对着我们说:“饿了,才知道肚困的无奈,只要我们活着,再苦再累也要争来饱肚,饱了肚子更不能忘记饿时的他人呀!”短短的一句话,让人在鼻子发酸中感到他的善良与可贵!

      林才文

      上图:2018年,林将军的珍贵视频,41军警卫连战友联谊会、林才文将军的讲话意味深长

      每当我回忆我们一起匆匆走过的带有雅气的昔年岁月,往往会产生几许感慨,几许情伤,几许无奈,这些交织一起,久久挥洒不掉。记得一年七月半善堂“施孤”,听母亲讲,当晚善堂念完佛经后将所有祭品抛掷空中,让活着的穷人当饥鬼的“鬼魂抢食”。为了饱肚,林才文和我几个人当晚早早来到善堂蹲在一角,对善堂的钟鼓咚咚、厅堂的乐曲悠扬,我们“三斗油麻倒无粒落耳……”,只恨时间过得太慢,突然,一阵惊雷震撼善堂夜空,多少人闻雷都离堂而去,善堂一时间变得像死一样阴森,仅存我们这群活着的“饿鬼”在等盼施济的到来,这时,一位长者走到我们面前,大声吆喝说:“天要塌下来了,你们还不趁早回家”。我们被吆喝得呆若木鸡,可是林才文却向他质问说:“你们还未济孤呀?”“今晚不施啦!”长者说着把我们赶出大门口,“砰”的一声把门关上,闪电中又见林才文愤恨的眼光对着善堂大厅,指手说:“你们善在哪里?”接着带着我们离开了善堂。这时可怕的狂风在肆虐、呼啸,我们只好蹲在猪砧架下,任凭劈头盖脸的狂风吹打。“此处避风都难,那能顶得住即将到来的大风猛雨。走!到妈宫前岸边陈三叔卖糕饼船躲起来!”说着他又顶着大风牵着我们,踉踉跄跄一步一步登上了小船,此刻倾盆大雨像千条万条的白索迅疾从四面八方鞭打着我们,江涛也乘机凶狠地摇晃着小船,我们艰难地挤在一起,一次又一次被狂风刮倒,泼拨的大雨呛得呼吸困难,眼睛无法睁开,惊叫声与咳嗽声混为一块。多恐惧的场面,给一向体质较弱的郭木兴和我如何能经得起“六月风雨如冰霜”的长时间击荡而将冻僵,是他,林才文看在眼里,疼在心头,毫不迟疑与林志中打招呼,将我俩各抱怀里,用他们的肩背去顶住那无情的风雨,用身体的温暖给我和郭木兴送来人间的真情。林才文这种舍已为人,当机立断的精神至今刻骨铭心,苍天有眼,如今四位苦难兄弟都共步夕阳,欢度幸福美好的晚年!

      青年时期的林才文,深知“家愿添一斗,不能添一口”,为了不加重对我家负担,而到他姐夫家中生活。在家姐夫的勉力支持下,他就读球山中学,那时他憋下了一口气,暗暗发誓:“要知恩还恩,以情还恩,为青金巷父老乡亲争光,为早逝的双亲含笑九泉搏出个人头地的将来!”从此他发挥聪颖的天资,孜孜不倦地勤奋读书,他优异的学习成绩赢得老师同学们的惊诧和佩服。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上,他打破百米、三千米的记录,又一次赢得“小飞人”的美称,并且成为县的出息运动员和篮球队员。一九五八年他光荣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的意愿开始实现了,穷兄弟为他祝贺,我的母亲为他热泪送行,家乡父老为他挂上光荣花!到了部队,他凭着他潜在的天性和从小具有的军事禀赋,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他磨练得更加坚强,自信和成熟,他敢于拼搏,从凄风苦雨的穷孩子到普通一兵,从炮火纷飞,刀光剑影,出生入死的援越战场到建设新疆的严峻岁月直至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前方,充满物欲横流考验,他一步一个脚印,凭着过人的胆色智慧与谋略,运筹帷幄,累累立下战功,终于艰苦玉成, 当上将军,被授予少将军衔。2000年圆满划下了几十年来戎马生涯的句号,光荣退了休,享受国家终生将军级的待遇,完善了人格和人生价值。

      穷人孩子当将军,漫长的留隍历史长河中只有一位,“将军”二字在人们的心目中,在世俗的等级社会里,这是多么伟大和神圣,可是林才文虽然当了将军,血管里流的仍然是穷人家儿子的血。他永远怀念故土和乡亲。他时刻惦记着青金巷古庙,惦记着榕林下的古老文化哺育了他长大成人。每当春节探亲回,为了贴近乡亲父老,总是素衣便服,亲自组织参加环市蓝球队,活跃在春节的赛场。当他微笑祥和走近长辈拜年时,如若长辈一时记不起他,他总是那么谦逊的自我介绍:“我是当年你用甘薯为我充饥的‘轮猪仔’今天看望你们回家来啦”。说着递过压岁‘红包’,祝老人健康长寿!这是林才文对待人民大众的真情表达。这是他 有党性更有人性的内涵。他了解到青金巷堤防有险情,马上捐款多方集资进行修复加固。九九年春节,他探望留隍八十多位离休干部,为解决老干部演出队下乡演出的困难,他捐赠一部解放牌汽车作为专用宣传车,后因老人下乡演出不便,经支委研究,支部大会通过估价凭证收入,作为林将军每年春节专款为老干部压岁钱,对此老干部感激万分,林才文的义举与善行感动世人,事迹入载“世界文化名人录”,流芳千古!二00四年为了解决家乡人民活动的好去处,他又主动发动乡贤张芳、郭木兴等人,集资四十多万,群策群力建起了三层计四百多平方的多功能“青金巷文化室”,榕树下,这座宏伟的文化宝殿正好与“青金巷古庙”并肩屹立,成为古今文化融为一体的新格局,也是林才文将军光明磊落,情系乡土文化的写照,后人将世代相传发扬光大。

      社会评价部分,是朱友坚老师所写。

      朱友坚老师与林才文将军既是厝边兄弟、又是共患难的“发小”。

      朱友坚老师,1937年生人,2014年逝世于广州。

      林才文将军,1939年出生,2018年逝世。


      林才文同志逝世

      中国军网 国防部网

      2018年12月23日 星期日

      本报讯 广东省军区正军职退休干部、原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林才文同志,因病于2018年6月15日在广州逝世,享年79岁。

      林才文同志系广东丰顺人,1939年11月出生,1958年12月入伍,196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陆军第121师副师长,陆军第8师副师长、师长,步兵第11师师长,南疆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

      林才文

      林才文

      来源:中国军网


      屈全绳将军回忆录系列选登

      你在生命的彼岸不会孤独

      ——追思林才文将军 

      文/屈全绳 

              听说林才文同志走了,我以为是讹传,找广州休息的老战友核实,噩耗确凿无误。放下电话我眼睛湿了,枯坐良久,不知道说什么好,也不知道对谁说好。于无声之中写了四句话表达我的追思:

      大漠落日圆,

      梅州泪如泉。

      壮别昆仑去,

      魂绕万重山。

              林才文同志是由普通一兵成长起来的将军,是我在南疆军区的黄金搭档。1992年他由南疆军区副司令员升任司令员,1993年我由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调任南疆军区政委。我们俩在一起工作的时间不算长,但他留给我的印象却难以忘怀。

             后来我调任总政宣传部部长,他调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虽然天各一方,却没有中断来往,时不时地在电话中让对方分享自己的愉悦,分担自己的烦恼。一次我在电话中开玩笑说:“你是梅州人,回广州军区工作,也算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了!怎么也有英雄迟暮的感慨呀!”

             老林遗憾地说:“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我今年59,明年到了任职最高年限就得告老还乡啦!和我同年的老乡还在种田打工,我发愁退休以后干什么呀?当然,和南疆军区相比,这里已经是天堂啦!知足长乐,但退下来的心情不见得就有在南疆军区好!”

             有道是“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林才文虽说是从广州军区部队走出去的老人,但离开快20年了,时移世易,物是人非,又是一个超配且快要退休的副参谋长,难免有时会觉得冷清。过春节时一些干部拜年,他本以为是冲着他自己来的,可拜年的人却进了别家的门。自那以后,老林算是对趋炎附势有了強烈感受。他曾向我感叹:“不到北京,不知道傍大官;不到广州,不知道傍大款,我是两头都傍不上啊!”后来逢年过节打电话,我再也没问过他回广州后的心情。

             林才文同志1958年入伍,先我4年当兵,参加过边境自卫反击战,战后入国防大学深造。从学校出来,先在新疆军区步兵8师任师长。新疆军区降格,南、北、东疆军区撤销后,又调任步兵11师师长。1988年我军第二次授衔,林才文被授予少将,是新疆军区唯一授予少将的正师职干部。1987年南疆军区恢复建制,1990年林才文被仼命为副司令员,终于踏上了与其军衔相匹配的指挥员位置,也开始了他最为艰苦的军旅生涯。因为包括西藏在内,中国海拔最高、氧气最少、气候最恶劣的边防哨卡,绝大部分都在南疆军区的防区之内。

             恢复后的南疆军区,营区破败,营房破旧,营具破烂,办公设施不全,经费捉襟见肘,完全是一幅家道中落的景象。林才文没有坐等条件,他在向上级反映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同时,召集原南疆军区善后办的同志开会,黑着脸对一些认识不认识的人说:“今天我得当一回恶人,一周之后我们要搞一次公物还家活动,凡是南疆军区撤销时个人搬走的东西,不管是软件硬件,统统完璧归赵。主动交回来的既往不究,追缴回来的加倍惩罚,还要给纪律处分”。林才文同志的霸王硬上弓,虽然得罪了一些人,但使流失的大部分公物陆续回到机关,特别是防止了机密文件和重要资料的流失。1993年3月我到南疆军区工作时,机关已经具备了开展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如果说恢复后的南疆军区能在短期内健全功能,完善制度,厘清工作头绪,保持指挥顺畅,林才文同志功不可没。

             南疆军区的高原戍守地域包括新疆的和田地区和西藏的阿里地区,从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到喜马拉雅山,大部分哨卡都是4千到5千多米。每年10月前高原部队必须做好大半年的食物、燃料和药品储备。10月后大雪封山,道路不通,直到翌年5月车辆才可勉強通行。但沿途几十个冰达坂随时都可能发生塌方、雪崩、泥石流和冰凌坠落,谁也不敢保证每次昆仑之行都会能上能下,有去有回。我的老战友——两上昆仑山,在阿里军分区当过6年参谋长、副司令员的王发虎同志,就曾经3次化险为夷,大难不死。林才文在南疆军区工作期间,也几乎两次长眠在喀喇昆仑山上。

             按照南疆军区的老传统,每年大雪封山前,主要领导必须率工作组上山检查高原部队的冬备工作;第二年5月道路开通后,主要领导必须率第工作组第一个上边防哨卡,慰问在雪山孤岛中熬了半年多的官兵,了解部队过冬情况,部署新年度的战备、执勤和训练任务。由于第一趟上山很苦很险,早些年有的干部出发前悄悄写过遗书,担心遇到突发情况随时倒下。到了90年代虽然路况有所改善,但没有几台好车,每次上山车上只有两个氧气袋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司机、车况和氧气袋成为上高原哨卡安全顺利的3大要素。1993年5月中旬,按照贯例我悄悄作好第一趟上高原的准备。一天下午,林才文同志到我办公室说:“你在山上得过肺水肿,开年气候、路况都不好,第一趟还是我先上,你在下面熟悉情况,我从山上下来咱们就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到9月份你再上山检查冬储冬备情况。”后来我才知道,老林从12医院张远炎副院长那里了解到,我1972年9月在昆仑山患过肺水肿,在赛里亚克达坂翻车致残。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我这位搭档的高风亮节。

             林才文讲感情,也讲原则。那几年部队领导机关跳舞成风,上级首长下来不办两场舞会,要钱要物的难度就得翻番,连昆仑山下、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南疆军区也未能幸免。南疆军区有一支50人的专业文工队,主要任务是为部队服务,上高原演出。可是有个上级军区领导酷爱跳舞,有事没事常往南疆军区跑,住几天就得办几场舞会,而且指名道姓要几个女孩子作舞伴。这位老兄跳舞又不老实,听说他要来南疆军区,几个女孩子东躲西藏,都不愿意陪舞。林才文同志对这位自以为是的领导本来就厌烦,常以官大未必学问长嘲讽,一次舞会也不参加。据说我离开南疆军区后,他索性用临机处置的办法来应对那个有舞瘾的上级军区领导。一听到那个领导要来的消息,即刻让政治部安排文工队下部队演出。

             1997年上半年,老林听说他的工作可能要调整,在电话上让我帮他分析,有没有可能重回广州军区。我把在阿里军分区听到的顺口溜说给老林听:“抗过美,援过朝,天安门前出过操。界山大坂抛过锚,神仙湾上睡过觉,5243尿过尿,没有功劳有苦劳。问我想往哪里调,东西南北任党挑。”林才文一听哈哈大笑,从我说的顺口溜中感觉有希望重回广州军区。

              一愰20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接不到老林的电话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林才文同志,你在生命的彼岸不会孤独太久,要不了几年,我们还会重聚首,再相逢!

      2018年8月15日

       作者简介:

      林才文

             屈全绳,笔名屈脉、秦筝。汉族,中共党员,陕西省西安市人。1944 年3月出生,1962 年6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干事,新疆军区秘书,乌鲁木齐军区副科长、科长、组织部副部长,兰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疆军区政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陆军中将。中共十五大代表,八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发表理论文章及小说、散文、歌词120 余篇。正式出版的著作有《没有硝烟的战争》(合作)、《和平演变及其对策》(合作);文集《议军论政》,诗集《将军系列-屈全绳诗词选》、《关山远行集》、《关河远望集》、《关塞远思集》;长篇报告文学《铁血将军旷世情》、《西陲将星》及多篇散文;主持编写《邓小平理论教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汉风藏韵》;系《哈达》、《咏竹》、《高原祝福》、《幸福洒满青藏高原》、《黄河•长江》、《我们俩的爱没有边边》、《成都是个好地方》等20多支歌曲的词作者。

         

      责任编辑:王凤英

      来源:名人文学 链接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