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亿人从线下移师线上,[教育]准备好了吗?
直到今天,线上教育的路在何方,潮客小镇的线上教育服务,已经进行到哪一步了?
因为疫情,全国多地的大中小学、幼儿园均推迟了原计划的开学时间。在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教育部门也纷纷规定学校在 2 月底前不得开学。看来,“停课不停学”将是一场持久战了。
在线教育 —— 这个曾经不温不火的行业,一夕间成为了当下最被渴求的生活刚需。当全中国大部分人都足不出户,两亿多学生加上三四亿的家长和教职人员,瞬时涌入“云端”,构造出了一个空前绝后的“课堂”。这场突如其来的浪潮中,面对新事物、准备受教育的,又岂止是学生?
大量优秀师资和课件资源,穿过校园围墙,跨过地域阻隔,从遥不可及,变成了免费直播课,看上去确实是学生们获得更多知识的好机会;期盼生源和推广渠道的培训机构与线上直播平台,忽然“被涌入”了极大流量,怎么想都是占了个大便宜。诚然,在理想上,大家都卯足劲,要把这件事干好,但现实,果真这样美好吗?
——
啊,猝不及防!
直播网络延迟,卡顿、没声音,意外状况总是频发。当学生们吐槽在家也逃不过打卡交作业的命运之时,大概没有想到,镜头那边的老师们,也是一肚子苦水。
线上直播教学,年轻老师说,没什么比家长在旁边看直播更尴尬的事了,年长教师则更是哭笑不得,一大堆软件操作问题、那些孩子们常用的功能都得从头摸索、教学时看着屏幕上飘过的弹幕还会感到分心、不知所措。
另外,很多老师本身也是妈妈,自己当主播的同时,还要照顾孩子,搞定他们的直播课。普通家长们,有的需要在家办公,同时面对孩子的教育,也有很多摸不着头脑的地方。
这就是“停课不停学”,[线上教育]和[疫情]一样,来得猝不及防!
哎,焦虑紧张!
“疫情”像一面镜子,在“宅家”表面的寂静下,照出了无数汹涌的情绪。提起“教育”这两个字,摸着良心说,你的感受是什么?来看一个数据吧:
“ 2019 年 1 月 1 日到 12 月 30 日,在微信公众号,同时有“教育”和“焦虑”两个关键词的文章里,有 3470 篇阅读超过了 10 万,平均每天将近 10 篇。“家长”“父母”’和“焦虑”连在一起的“ 10 万+”,有 6751 篇,每天 18 篇。”
—— 这个时代的父母,确实焦虑啊!
此时此刻的“线上教育”也可以说是一根导火索,引爆了这深藏已久的“焦虑”!那么,这个焦虑的根源在哪里?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早几十年,好像没这样啊?
有很多种解释:比如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名校的毕业证,社会的好多门你都敲不开;因为经济发展了、教育工具多了,竞赛当然就升级了;也有人说,人工智能要替代人类,把这一代家长吓着了;还有人说,当年那些高考的受益者,被高考、被大学教育改变命运的一代人,也开始养育孩子,这些被称为“考二代”的孩子,冲进了教育市场……
面对这一切,我也不能劝你别太在意,毕竟[哈佛前校长–德里克·博克]曾说过:“假如你觉得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其实,潮客小镇网,提供的是免费的线上教育支持服务,并没有任何门槛!
嘿,直面挑战!
其实,人为了自己的成长而感到焦虑,可能是永远都没有解药的。甚至,人类文明也本就依托于此。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不同时代的“焦虑”会变幻成各种不同的“样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挑战”!
上海新优质学校研究所副所长、独立教育媒体人 —— 沈祖芸老师,在过去的一年内访谈了 100 多位教育工作者,考察了全球 25 所中小学校,12 所世界名校,她发现,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都在“焦虑”一个问题:工业时代形成的“单一性”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全面性”需求;现在世界的问题已经不是[按照领域来划分的],而是[围绕挑战来组织的]。
试想一下,今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哪一件事不是一个“全新的综合挑战”?例如做一个新产品、组织一场大型活动,还有为你的娃找个好幼儿园、给家里的房子装修,对你来说,哪一个不是需要调动各种学科、人际和资源,协力完成的?哪一个挑战跟以往相同了?哪个挑战又是仅用曾经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能应对的呢?
学生、家长、教育者,学校、机构、企业家,面对“疫情”下的“教育”问题,我们要放下焦虑,直面挑战!
恩,满怀希望!
教育不是知识的注射器,而是要把社会上的那些挑战,孩子们将来会遇到的那些问题,打包浓缩,变成课程,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在过程中触发禀赋。
例如戏剧课!一般人听说某个学校开了戏剧课,就会觉得这个学校条件真好,能学艺术;选择在课外培训机构学戏剧,多半也是因为能看到孩子们在舞台上演出而感到新奇,甚至是有品位、有面子的象征。但我们真正在教些什么?
其实,小学员们参加戏剧课,可不是化好妆上台演个节目那么简单,这只是其中的一项工作。要创作一出戏剧,得有编剧吧?得有导演吧?得有做服装的吧?得有管剧务的吧?甚至还得有管舞台灯光、舞美效果的吧?戏排完了要上演,还需要卖票、拉赞助、做海报!这些工作内容,都是戏剧课的组成部分。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在各岗位间体验学习,并依据兴趣选择发挥。——就这样,在一季完整的戏剧课中,学员们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也可以锻炼组织协作能力,更有机会发现自己的兴趣与潜力。
时艰之下,我们不可急于求成,而是需要审慎思考!如何将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的“空间感”、“互动性”、“体验度”这些要素,搬到“线上课堂”这个极富挑战性的舞台?因为“教育”这个词本来的意义,本就不是存在于“只有教材和等着被‘填鸭’的小孩们”的课堂,而是一种感染力,是一种“人点亮人”的向往。
——
希望不是未来的东西
它是看见此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