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基督教 基督教 关注:1 内容:3

    基督名人录:司布真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宗教办 > 基督教 > 正文
    • 基督教
    • 基督名人录:司布真

      潮客小镇网  2021-02-28

      司布真生平简介


      1834年6月19日,司布真出生于英国。他的祖先是荷兰清教徒,1568年避难来到英国。祖父是英国独立教会的牧师,司布真7岁以前与祖父同住,并喜欢上了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据说,

      他一生读了《天路历程》一百遍。

      基督名人录:司布真

      经历重生

      司布真自幼就大受清教传统的影响。他的父亲终日奔忙在福音工场上,他早年是与敬虔的祖父和祖母一起生活。这一对老人毕生时间都用在事奉上帝的工作上。司布真六岁时就在祖父家中的阁楼里发现了《天路历程》一书,从那时起一直到他离世归主,他一生中读的次数最多的除了《圣经》以外就是这本《天路历程》。此外他又发现一些清教徒的巨著拿来翻阅,此时的他才6岁。虽不能完全了解书中所言,但这些早期读物却影响了他后世的侍奉。他七岁才回到自已的家中,父亲常常外出而他的母亲对他的帮助实在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他的母亲每天召聚她的儿女一同祷告敬拜上帝。这期间司布真依然勤力读书,几乎整天埋守在书堆中。

      很快他长到了15岁,一个敏感的少年,诚实正直,富有想象力,非常好的记忆力,阅读程度极其惊人,最喜欢的作者是清教徒的神学家的著作。15岁时他经历了真正内心的挣扎和黑暗,有半年的时间他活在一个心灵痛苦的光景中。一八五零年一月六日,一个大雪纷飞的主日早晨。牧师未能赶到,大家等了很久,最后推选一位平信徒讲道,他既没有受过训练,又没有准备,临时推举上台。

      这位看来是个鞋匠或裁缝样的人走到讲台前打开圣经向大家宣读了以赛亚书四十五章22节的话“地极的人都当仰望我,就必得救”。他的讲解非常简单:除非你仰望基督,没有其他的方法……只要仰望他!望他!望啊!望他!当日司布真立时感觉天光照进黑暗挣扎的心灵。只要仰望上帝!好像以色列人在旷野仰望铜蛇一样,在上帝面前人无法做什么事来换得上帝的恩典,而上帝的恩借着赐给人的信必大大临到上帝的儿女身上。那是他真正清楚得救的时刻,也是他走上事奉上帝的道路的开始。司布真从得救那天就决志要做传教士,为主尽忠,做主忠仆。

      基督名人录:司布真

      初期的侍奉

      十六岁时他有了第一次讲道的经历,那是一次在他自己意料之外的机会。当时他并不知道与他同去聚会的弟兄不是讲员,他是在一个充满了内心的战栗和事奉上帝的兴奋中开始了他第一次毫无准备的讲道。当上帝预备好了他的器皿之后,必将宝贝放在这器皿中供应那个时代的需要。司布真虽然年幼,却满了上帝的大能。17岁开始他被派到附近一个浸信会的教堂讲道,有两年之久。家家户户有人得救,生命改变。由于未入神学院造就,促使他发奋读书,家中堆满了书,如同小型图书馆,他学识渊博,并不比大学高材生逊色。他的事奉很快得到大家的注意和认可。二年以后,就是他十九岁时,他收到了来自伦敦的牧会邀请。就这样,一个年轻而生长在乡下的圣徒走进了当时繁华而历史悠久的大都市——伦敦,从而把上帝的真道与复兴之火再次带到了伦敦。

      伦敦的侍奉

      复兴之火开始在伦敦点燃起来。司布真来到伦敦的第一个晚上,有人看见他衣着寒酸,头发蓬乱,整个外表都土里土气,觉得很好笑。新花园街教会是当时英国最大的浸信会礼拜堂之一。

      那天早晨,当司布真走进教堂礼拜时看见可以容纳一千两百人的教堂空空荡荡,估计只有八十人。他讲道的经文是: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结果非同寻常,听众不知道该怎么看待他。因为他那么年轻,却显得那么成熟,大多数人很兴奋,不知如何来表达自己的喜乐,两个礼拜之后司布真又在新花园街教会度过了一个主日。

      一八五四年二月,年仅十九岁的司布真开始了他在伦敦的侍奉。他原本只打算在那里试着担任三个月的牧师,但他却在那里劳作了将近四十年一直到他去世。虽然没有牧师头衔,但并没有妨碍普通人接纳他,每次讲道都是人满为患,因此他一直被称为怀特菲第二。

      一八五四年四月,年仅十九岁的司布真就开始在伦敦担任全职牧师。不久拥挤的人群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礼拜堂总是人满为患,聚会开始转移到伦敦中心的一座大礼堂。尽管他有四千个座位和可供一千个人站的地方,却还是显得太小了,仍然有成千上百的人被拒之门外。聚会前一个钟头街头上已经人山人海,交通完全阻塞,据说到会的人十分之九是男人,因为女人受不了这种拥挤。

      司布真具有非凡的智慧,他从幼年时就开始坚持不懈地阅读,加上他到伦敦后所累积的知识,实际上可以称为百科全书。他站起来讲道时,有广博的知识,可以随意使用。他可以随手拈来圣经中任何一卷书选择最恰当的经文来为他所用。他记下了非常多的赞美诗,也可以立刻从这些赞美诗中,引用一句或几句歌词。他可以援引历史上的古人,改教者,清教徒的事例为证,也经常使用怀特腓,卫斯理,以及他们时代其他人生活的事例。他有一个爱好,就是搜寻和购买二手书,他个人的藏书最后达一万册。

      婚姻的预备

      一八五六年一月八日,司布真与苏珊娜结为夫妻。这对爱侣成为极好的同工。她给与司布真的帮助,使他日后的事奉更严谨、更有影响。<strong>他们结婚十二年后,苏珊娜的健康因病而大受影响,几乎成为废人。她于是祈求上帝让她能够用其他的方式来支持司布真的工作,于是她发动了赠书基金的工作。从一八七五年开始,将司布真的讲章印成册子免费寄给各地的传道人,使司布真的信息广传于全国。二十年内,她寄出二十万本以上的书籍,供应了很多人属灵的需求。

      尽管许许多多的伦敦人成了司布真的听众和崇拜者,但还是有许人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仅仅知道他很年轻,没有上过大学,就轻率地得出结论说:他不可能是一位称职的牧师,因此必定是个骗子。于是就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恶毒的攻击,司布真对于所有这些攻击没有做出任何回应,但是看到自己受这样的非难和嘲笑司布真觉得受到很大的伤害。

      司布真大胆地反对某些极端加尔文主义谈到有限的救赎,他更欣赏特别的救赎这种说法。尽管司布真宣告救恩出于主,他也宣讲凡愿意来的都可以来,于是成千上百不认识主的男男女女来到了新花园街教会。司布真意识到这两个概念似乎有些矛盾,但他宣告二者都是圣经所教导的,第一上帝拯救他的选民,第二人也要对自己的灵魂负责。因此,他经常迫切地劝告人们相信主耶稣基督,你就会得救。司布真宣讲凡相信的人都可以前来白白的领受福音的恩典,这招致了极端加尔文主义者的攻击。

      仇敌的攻击

      新教堂需要建造,而听道的人一日多过一日,教会就开始借用音乐厅。这音乐厅是伦敦一座巨大的建筑物,原是为举行音乐会,可容纳一万至一万两千人。一八五六年十月十九日晚上首次在音乐厅讲道,但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想要破坏这件盛事。到了下午六时,音乐厅已经坐满一万人,厅外站着几千人,这是不曾看见过的场面。司布真来到音乐厅看到这么多人聚集几乎有点不知所措,他才只有二十二岁,却要站在这么多人面前侍奉和讲道,这似乎真的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使命,但他坚信上帝会赐给他力量。于是,他来到人群面前开始带领敬拜,就在司布真刚开始祷告时,突然有人虚报火警大喊起火了!接着又有人从看台里呼唤看台倒塌了!最后第三个人喊着整个大厅垮下来了!会众在恐慌的情绪下挤住出口,在混乱中互相践踏,结果有七人死亡,二十八人受伤。司布真因为此事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摔倒在地上几乎昏迷过去,这件事让司布真受到很大的刺激,并产生忧郁,终生未能脱尽。那场可怕的事故,严重影响了他的神经系统。

      各方的抨击接踵而来,司布真自己也从这件事上有收益,敌人的攻击让他明白:有时甚至必须为基督的缘故牺牲自己的名声。那次的经历,虽然一度让司布真伤心不已,但却让他更加成熟,更加有智慧的带领教会进步。

      侍奉的高峰

      司布真到伦敦侍奉两年的时候,就开始计划修建一座宏伟的新教堂,买下了一块非常好的地皮,建造方案设计了三千六百个座位,另外还涉及了大约两千个临时座位和站立的位置,新教堂被命名为首都大教堂。

      他坚守一个原则,那就是在做主的工作时,决不能欠债。在新教堂开放之前,必须付清所有的花费,建造工程持续了将近两年。首都大教堂的第一次敬拜定于一八六一年三月三十一日主日,毫无疑问,这一天对于司布真而言是个重大的节日。当时,他只有二十六岁,然而,在他的带领下会众由他初次到伦敦讲道时的大约八十人增加到了六千多人。

      伦敦的侍奉让司布真意识到上帝赋予了他重大的责任,于是他开始创办牧师学院,一所培养牧师的学校。在他的学院,学习只是达到目的的途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成为大能的讲道者和热心赢得灵魂的人。到一八六六年为止,仅仅在伦敦地区司布真的学生,就建立了十八个新教会,其中有八个教会已经建造了礼拜堂,另外十个教会很快就要开始建造。有个学生去了一家人数下降到十八人的教会,但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他就大约为八百人施行了洗礼。

      一八六五年司布真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他开始出版一份月刊(《剑与铲》)核心:与错误的信仰和行为做斗争。这份杂志大大加重了司布真的责任,因为他每周四都要出一篇讲道稿发行到各地,从侍奉初期以来未曾改变,一直到去世。现在又要加上月刊,每月10-12本书评,而且每个礼拜大约要写五百封信,都是亲自执笔,还有许多的书籍陆续开始出版,一生出版140多本。主要著作:《诗篇宝库》用了20多年写成。

      一八六七年十二月年仅三十四岁的司布真曾经一度卧床不起,过度劳累导致的神经衰竭。他的祖父长期以来一直受关节风湿的困扰,现在司布真自己也患了同一种疾病,这是他在世上的后半生中将要承受的痛苦,有时甚至是剧烈的疼痛。有些人患痛风会变得易怒,但司布真痛疯发作时伴随着极其严重的抑郁表现。

      除了他的文字工作,还有每个礼拜在自己的教会和别的教会有十次左右讲道之外,还有建立救济院,创办孤儿院,主日学,牧师学院的工作,他感到牧师学院对他来说是一个过于沉重的负担,他几乎要难以承受了。

      他在一个情绪低落的日子写到,我制造了一个庞大的机器,它一直在折磨我,我总有一天要被他碾碎,但大多时候,他生活在主的喜乐之中,是基督徒快乐的榜样。

      首都大教堂的复兴

      首都大教堂已经成为一个多功能的机构,有许多活动需要他的指导和管理。一八六五年牧师学院有九十三个学生,还有大约二百三十个夜校的学生,主日学有九百个学生七十五位教师。司布真伦敦侍奉二十五周年纪念会上,宣读了一份所创立的组织的名单,那时已经有六十六个教会机构,真是让人惊叹。除了这些机构还参与组建了伦敦各地区的四十个布道团,他的教会成员还创办了几所主日学和平民儿童免费学校。还有大量的文字工作,每个礼拜的讲道包括文稿,每个月的《剑与铲》杂志,还有司布真的书籍这些都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广泛发。首都大教堂还忙于国外布道团的工作,牧师学院毕业的学生去了遥远的地方(尤其是他们在印度,中国,以及非洲一些国家),这些布道团主要都是由首都大教堂支持的。所有这些事工都依赖司布真的指导,学生们称呼他为总督,所有的事工都在他的带领下,稳步前进。当然如我们所看到的,后期他已经把总的管理交到了他弟弟手中。

      首都大教堂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举行活动,每个礼拜的七天里,它从早上七点开门,一直到晚上十一点才关门,期间一直人来人往。司布真刚到伦敦时,主日学只有三个女孩的小班,在他的指导下,主日学稳步增长不到十年的时间,主日学的固定成员达到了五百人,有时甚至达到七百多人。一八七五年他被召回天家时,他的查经班成员中大约有九百至一千人,司布真鼓励会众出去传福音,他经常让一些教会成员离开首都大教堂去建立新的教会。一八八四年,庆祝司布真伦敦侍奉二十五周年的纪念晚会上,从首都大教堂出去带领聚会的人达到了一千人。

      从一八七零年开始,每隔三个月司布真就请所有的教会成员下个主日晚上不要来参加聚会,因为如果他们都来教堂里就挤满了人,那么尚未归正的人就不能进来听福音了,这样的场景在基督教历史上确实是罕见的。

      教会成员深爱首都大教堂,密切关心着教会的活动。当时许多教会的敬拜都让人感到索然无味,但首都大教堂却不是这样,主日的早晨和晚上,还有每个礼拜中的至少两个晚上,人们带着极大的喜乐,从日常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来到主的家在这里他们的心灵得到振奋,精神受到鼓舞,灵魂被深深的感动。对许多人而言,首都大教堂是他们生命的中心,他们在那里听到的信息改变了生命,重塑了家庭,带给他们爱与喜乐,他们深爱着这个地方,尤其深爱着上帝用来带领他们的那个人。

      司布真是个祷告的人,这并不是说他用了很多时间来祷告,而是指他的心灵一直处于与上帝的相交之中,对他来说从玩笑到祷告只有一根稻草的距离。司布真是一个非常圣洁的人,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话不和谐,因为司布真抽雪茄,喝酒精饮料。他何时开始抽雪茄我们不得而知,但生活在那个年代,人们相信雪茄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他的医生曾经命令他抽雪茄,因为雪茄可以减轻他身体的痛苦有助于他的睡眠。司布真并没有因为抽雪茄这件事情感到不安,也从来没有试图掩饰自己抽雪茄的事实,甚至有一次还以“一支雪茄荣耀上帝”的话传遍了英格兰,由此很多人开始谴责他。司布真喝酒也是和吸烟一样,他也从来没有试图掩饰否认自己饮酒的事实,因为饮酒的事也同样也是引来许多人对他的看法,从这两件事也让我们看到司布真也是一个真实的人。当然为主的缘故,他还是努力把这些习惯都戒除了。

      基督名人录:司布真

      最后的日子

      晚年的司布真饱受疾病的折磨,痛风的发作,心灵的抑郁,繁忙的事工,旁人的抨击,常常疲惫不堪。他的精力实在是耗尽了,尽管如此他还是尽力支撑,他对灵魂的热心也有增无减。  司布真于一八九二年一月三十一日归主走完了地上的旅程,享年五十九岁,他离世与基督同在了。

      来源:我要赞美神平台

      整理:潮客小镇网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