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小镇的项目建设,看起来非常美好,实际上是吞噬热情和资本的一个大坑。
谦济堂生态文化,继续整理第二部分观点。
五、自恋式营销,与市场脱节
康养小镇/特色小镇的市场营销,更像粉丝经济。
全中国,好山好水的地方一大把,基本上相邻的区域,山水风景大都相近。
人家为什么要来你这个地区游玩呢?
这就是粉丝,因为热爱,所以向往。
但是粉丝经济这种商业形式,其实大家都不太懂,属于新型的互动式商业形态。
不懂营销就承认,然后改进,不能自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酒香却飘不出去。
新媒体时代,新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可是当你告诉庄主用社交网络平台不用花钱,只需营造氛围、推介项目、互动交流培养感情、实时制造话题引起关注时,某些投资人一句话完事:我不会!他们以为康养或养老地产建成,环境优雅、设施齐全、吃住不愁,报纸上登几个版的广告就可以等着顾客上门了。但这个时代真的过去了!
互动式商业营销,需要有自己的网络平台:交互式网站,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等等。
需要可以互动的,不能只是一张网页,发布自己认为是美好的事情,人家也不知道怎么找你交流,互动。
东西好处,地方好玩,酒店住的舒服,也不知道去哪里评论,真的很吃亏。
去哪里吃,去哪里住,一个新开发的小镇,美团,百度上面是不会在意你的存在的,必须建立自己的平台。
六、不愿学习,不愿接受新事物
也许运营投资的大boss认为,自己手下一大堆优秀人才就足够了,学习干什么?伤神费事。
就算是一大堆优秀的人才,还是要学习,这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一旦还是带着固有的旧思维,那就输定了。
至少是输在起跑线上的。
看看那些傲娇的国企往事,就知道不肯接受新事物是多么惨痛的经历,国企浪费的是国家的钱,而私营企业投入的可是自己的血汗钱啊。
比如,建了大半天的特色小镇,连个像样的互联网平台都没有,没有建立自己的运营中心,真正意义上的运营中心,数据中心。
对全镇区互联网信号的普及,要求也不高。
虽然,以后会有一些高B格的特色小镇是不通网络的。
但是,大部分正常形态的特色小镇是需要互联网的,高度依赖互联网,甚至有发达的物联网系统,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如潮水涌来的客人。
同时,也节约了很多劳动力,毕竟更轻松,更高质量的服务客人,那是很好的事情啊!
如果,互联网发达,还可以接纳一些中长期旅居的SOHO上班族,
SOHO,就是那些不需要到固定场所去上班的人,带上自己的上网设备(笔记本+智能手机),就可以到通网络的地方去上班。
在家办公的都可以叫做SOHO,干什么的都有,开网店、写小说、做网站都算,不过最普遍的是外贸SOHO。
现在有很多公司是允许SOHO的,北上广深都很多。
七、刚不过康养地产的硬投入
康养地产的投入可谓丰俭由人,多多益善。
有多少资金下去,都听不见一声回响,就是一个无底洞。
而且现在中国的康养地产尚处于起步阶段,灰色边界吞噬大量计划外的资金。
这第七点还是要第八点一起讲好些。
八、和当地政府的关系没有处理好
这个问题是一个遮羞布,很多人不愿意讲,怕得罪人。
但是问题还是那个问题,领导换届了,项目黄了一大半,这也是很大的风险。
一般上一届做一般的项目,如何优质都好,新领导又想标新立异怎么办呢?
还有固有的势力团体,就排斥某些人,很不幸,他们也在排斥你,那么你的资金产出率就很低了,风险100倍增大。
归根结底,这不是对资本的敬畏,而是对人性的敬畏。
天时地利对于当前的中国几乎所有的特色小镇/康养小镇建设是具备的,而人和是最缺乏的,大家都还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未来是美好的,而失败也是很快的事情,到底哪一个先来呢?
人和,在哪里?祂是谁?如何达到?
谦济堂生态文化,将继续发布康养小镇/特色小镇建设的陷阱警示系列文章,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