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主+第1847期
不管是投身农业行业的哪个板块,我们都需要认清一个现实,农业的周期长回报慢,很容易因为资金链的原因,死在成功的前一天。
当然,还有更加恐怖的事情,你即使拥有完整的资金链,学会了长短结合,也不能保证你的项目能够“长命百岁”。
做农业如投胎,做农场如嫁人,真的需要超强实力外加撞大运?其实没有那么难,但也没那么简单,其本质就是一门生意,并没有脱离基本的商业规则。
今天,梅子想介绍已经成为历史的中国第一网红农场,在它的身上,我们应该能学到很多。
01 消失的中国第一网红农场
耀眼夺目到黯然失色的过程,可能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而在互联网更新发展速度超快的当下,这种过程我们可以以秒论,只是我们需要清楚一点,消失不代表不好,就像现象级中国第一网红农场宝苞农场也拥有过夺目的高光时刻。
从广州出发一路向西,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便可来到一片一望无际的山水田园——曾在珠三角地区备受欢迎的“宝苞农场”。
一边是家长带着孩子采摘蔬菜、草莓,一边是学校组织的春耕插秧、植树……这块面积达8700多亩的绿色田园,遍布着习耕园、学农牧场、赏花区、百果园等体验实践园区
仅仅在一期开发2500亩,基础设施、品牌效益还没有完全形成的2016年,已经实现产值超过4000万元,日均客流量超过3000人,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业体验项目,成为同行望其项背的所在。
所以,17、18年左右,谈起农场,都会谈到宝苞农场的创始人,一个炫酷敢做敢闯的95后女孩明明。
虽然我们清楚她的背后站了一群大佬,但是从宣传角度来说,这种操作非常的互联网化,很好地站在了风口,甚至可以从她的操盘方式中,总结出几条做农场基本操作手法。
1. 清晰的消费群体定位,良好的选址。宝苞农场建在离广州很近的佛山三水,主要正对珠江三角洲地区。
2. 拥有特色的产品项目,售卖一种生活方式。一亩空间是宝苞农场的助推产品,占地面积62304㎡,可接待100-300人。一亩空间分成两部分,500㎡的宝苞公共种植区和166㎡的自留地,公共种植区可利用共享空间购买鸡兔苗养殖。
166㎡的自留地可以租用货柜客栈建设个人居所,其中66㎡种植区上完全按照个人意愿安排耕作,收获均归个人所有。
3. 有自己的营销思路,搞预售活动。宝苞农场在最开始建造时,拿着预定的钱建设农场完善产品,没有资金上的困难,也没有压货的情况,而线上线下结合的O2O在2015年还是一个新方式。
4. 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需求关系,除了自身的产出,在宝苞农场消费者可以指定种菜,农场帮种,并配送到家,且消费者还可以享受到120箱种好了的菜,并配送到消费者的家,解决了用户吃健康菜的痛点。
5. 学会消费升级,休闲农场的完善其实是消费的一步步升级,就宝苞农场来说,除了私人菜园,很多项目可以满足接待朋友的需求。
讲到这里,我想很多人会问,拥有互联网思维和超强资金链及IP的宝苞农场为何消失在了众人眼里,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答案其实很简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发展中期的宝苞农场其实在产品品控上已经出现问题,在网上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蔬菜坏了、鸡蛋碎了”等反馈,但是除了道歉,用户并不能得到实质的赔偿和解决方案,做产品如做人,根基坏了,也就失去了战斗的力量。
总结来说,一种好的思维方式想要得到施展空间,还需要有过硬的产品做堡垒,就像每次对赌都稳赢的董明珠,她的法宝就是死守着实业,坚守品质,这个被短暂遗忘却无比重要的所在。
02 农场如何才能乘风破浪?
如今,在媒体的引导下,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为判断一个项目、一个产品、一个人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
如果商业模式上不植入互联网思维,老板开口闭口不谈点互联网思维,那么就会视作被时代淘汰的前兆。
没错,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需要用互联网思维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这其中,也必然产生一些商业模式上的颠覆性重组。
但是,即便互联网思维再强大、再无微不至地渗透到商业的每个角落,整个商业的基本规则也不会发生变化,需要虚实长短深浅结合,需要实业精神的支撑。
做农业做农场也是如此,前要有品质得到全面保障的产品,后要有对行业的审视思考及洞察,缺一不可,也就是说需要互联网思维+实业精神的双重保障。
这里面的例子很多,首先举一个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所感的事情,那就是对手机的无限依赖,更具体的来说,是对短视频的依赖,所以近几年公众号走向的衰败,短视频成了王者,虽然都是做内容,但是形式的不同迎来不同的结果。
只是没有人敢说快餐式的短视频能够成为此后的常青树,微信公众号在未来就一蹶不振。
快餐背后需要中餐的调配,中餐背后也需要快餐的刺激,核心都还是优质内容的长久输出。
农场也是这样,我们可以调整侧重点,但是不能忘本,需要给与产品无限的打磨空间,同时不能闭门造车,能够在有效的形式之下,进行资源整合借助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切换到农业农场板块,利用互联网思维+实业精神的高手,还要说一下日本农场。
如果你参加过农场主+举办的日本农业考察团或者搜集整理过一些日本农场的资料,你会发现不管是众人皆知的富田农场、日本青森县田馆舍村艺术稻田、牛奶乐园还是名气没有那么大的日本佐藤功氏先生的果园等一众果园主题农场,无一不是产品打磨及品牌宣传的高手。
他们都是很好地把握住了基本点,把产品放在首位,打好实业基础。所以,除了匠人精神下成长的果实,每个农场都有自己完善的生产车间,很少代加工或者代售,因为这样更有利于做好品控。
当有一个可以代表农场的产品成熟且进入市场后,马上会把重心放在用户、市场、营销、渠道等板块的打磨上,形成一个完整且牢固的链条。
所以,我们常能看到,占地几百亩的一个农场,它的产值有时候很轻松地干掉了面积投入更大的一些大农场,这里面可能受到一些不可控的宏观因素影响,但是基本点一定不会错。
最近很多农场主在咨询一个问题,如何依靠抖音让农场火起来,以便进行引流变现。
虽然谈话会围绕着“专业事交给专业人做”的主题进行,但还是会从成本、运营、主题、农场目前情况等方面做简单的询问,只是问着问着,很多农场主对抖音变现的兴趣会戛然而止。
这其实是一个正常的状态,我们总是更容易被短期利益俘获,我们都太想成为一个现象级农场的农场主,忘记了自己该有的节奏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