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 关注:0 内容:72

    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特色小镇 > 正文
    • 1
    • 特色小镇
    • 高级
      网站管理

      全国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研究报告(推荐收藏)

      2018-01-05 16:36:47 特色小镇规划 

       

      前言:

      2017年8月,分别获国家住建部批准确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省发改委批准确定为广东潮客小镇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示范点。

      丰顺留隍潮客小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 2018年6月,丰顺留隍潮客小镇入选广东省2018年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名单。

       1、第二批小镇数量翻番,江苏、浙江和山东仍最多

      住建部公示的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的数量比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127个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翻了一倍还多。从小镇目前的省(市)分布来看,第二批公布的特色小镇名单中,江苏、浙江、山东三个省均达到了15个,是第二批特色小镇中最多的省份。其次是广东省有14个,四川省13个,湖南、湖北、河南三省分别拥有11个,贵州省、安徽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各10个,福建省、山西省、辽宁省、陕西省、重庆市、内蒙古自治区各有9个,江西、黑龙江、河北三省各有8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个,吉林省以及上海市各为6个,甘肃省、海南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各5个,青海省、北京市各4个,天津市以及新疆建设兵团各3个。

      图表1 第二批276个全国特色小镇省(市)分布一览

      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

      2、华东和西南地区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

      从小镇目前的区域分布来看,在这276个特色小镇中,华东78个,西南47个,华中33个,西北33个,华北33个,华南29个,东北占23个。华东和西南地区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华东地区多达78个。

      第二批276个全国特色小镇区域分布一览

      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

      3、江苏、山东和广东增加的小镇数量最多

      从各省市特色小镇的增加数量来看,江苏省,山东省和广东省增加的小镇数量最多,增加了8个;云南省增加了7个;其余省市大多增加了3到6个。

       各省(市)特色小镇增加情况一览

      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

      4、华东和西南地区小镇最多,且增数也多

      与首批特色小镇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相比,华东和西南地区作为特色小镇分布最多的区域,其特色小镇增加的数量与其他区域相比也较多。华东地区增加了43个,西南地区增加了26个。其他地区大部分都增加了十几个特色小镇。

      相比首批:各地区特色小镇增加情况一览

      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

      3、276个全国特色小镇的镇域情况分析

      276个全国特色小镇中,辖区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特色小镇有9家,其中辖区面积最大的前三位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柴河镇(5688平方公里)、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4086平方公里)、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4000平方公里)。其他6家分别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西岗镇、宁夏吴忠市同心县韦州镇、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疆伊犁州新源县那拉提镇、新疆博州精河县托里镇。其中辖区面积最小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面积为1.1平方公里。此外,西藏日喀则市吉隆县吉隆镇(2.1平方公里)、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王家镇(7.24平方公里)、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竹林镇(7.5平方公里)其辖区面积都在10平方公里以下。

      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镇域情况一览

      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

      从镇域情况分析来看,100~1000平方公里的特色小镇占第二批国家特色小镇的大多数,说明镇域面积对特色小镇的申报没有影响。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宁夏等大西部地区的镇域面积规模都较大,而镇域规模相对较小的特色小镇多集中在东部地区,尤其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最多。

      4、276个全国特色小镇的功能类型分析

      276个特色小镇的功能类型主要涵盖旅游发展型、农业服务型、工贸服务型、历史文化型、复合产业型五个类别。其中,农业服务型特色小镇为71个,是占比最多的;其次是旅游发展型特色小镇为66个;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为48个;工贸服务型特色小镇为30个;其他特色小镇属于多种功能类型相结合的复合产业型特色小镇,为61个。

      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镇域情况一览

      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

      从上述功能类型占比情况分析来看,第二批特色小镇在功能类型的分布上与第一批相比,呈现出数量较为均匀的特点。《第二批申报通知》明确提出,“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推荐比例不超过1/3。”从此次第二批特色小镇公布名单中可见,旅游发展型特色小镇为66个,这个数量符合评选重点要求。农业服务功能的特色小镇占比最多,这与现阶段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相符合,比如: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这表明特色小镇的发展风向也受国家其他产业政策的影响。实际上,现代农业也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特色小镇的产业特色,在一些农业资源禀赋良好,或者周边本身就有地理标志性产业的地区,可以开发附加值高的现代农业产业集体,打造大特产品牌,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其次,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为48个,也在该批特色小镇中占有一定比例。

      5、276个全国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分析

      研究院数据库显示:大多数特色小镇是只有一个主导产业,且多数也具有多个重点产业,如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的主导产业是月季产业、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的主导产业是裘皮加工产业、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的主导产业是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等。又比如南通市如皋市搬经镇除汽车零部件以及电子新材料这一主导产业外,还具有橡胶、密封件、服装、纺织、机电、出口蔬菜加工、鲜切花出口等支柱产业,另一层面来看,这类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并不鲜明,且具有一定规模的数量。

      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驱动力,特色产业造就特色的小镇。研究院分析,276个全国特色小镇都属于建制镇,且大多数特色小镇的产业都具有自发性特征,都已具备了较大的产业规模、较好的产业基础。由此可见,特色小镇不是造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是有根的,这个根就是历史、文化和资源秉赋。特色小镇产业的自发性特征在农业服务型特色小镇上表现最为显著,大多数农业服务型特色小镇都位于传统农业地区,小镇自身的发展受限于农业,而农业的发展又受限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在一定意义上为茶叶、咖啡、葡萄、人参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这类小镇在国家特色小镇的创建中往往具备先天优势。

      6、276个全国特色小镇的项目业态分析

      特色小镇的功能类型和主导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特色小镇的项目业态。从276个特色小镇的项目业态分析得出,由于建制镇的因素,又由于建制镇产业的自发集聚性,大多数特色小镇的项目业态主要为“农业园”、“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传统意义上的业态集聚组织,而在专业规划基础上打造的项目业态不占全部小镇的多数。这一点在多数旅游发展型特色小镇中,表现很突出,多以传统意义上的景区资源取胜,比如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依托宝峰山景区、千年古树、瀑布等自然资源,把“风景”变成“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依托四望山寺、汉东城遗址、二郎山登山步道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目前,只有极少数的建制镇与企业、社会资本合作,通过专业顶层规划设计打造新型项目业态,帮助当地整合、挖掘和利用产业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比如:蓟州区下营镇与澳大利亚宝泽金融集团合作开发下营特色小城镇项目,规划建设小镇中心、酒庄、湿地公园、养生植物园、高端营地等休闲度假项目业态。

      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276个特色小镇虽然已成功创建“国字号”,但多数小镇产业的发展由于自发性生长因素,并不具备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小镇发展的一定阶段中,亟需对小镇的发展进行顶层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地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特色小镇的项目业态的开发运营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部分。

      7、276个全国特色小镇的人口数量分析

      第二批276个中国特色小镇加上2016年公布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目前全国特色小镇一共有403个。根据知名研究机构发布的《2017-2022年杭州特色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17中国特色小镇人口数量排行榜TOP100中,第一批特色小镇有29个,第二批特色小镇有71个,其中江苏省特色小镇最多,一共有13个。

      从特色小镇所属省市来看,仅北京、贵州、宁夏、青海、海南、黑龙江、甘肃6省特色小镇未进TOP100。进入TOP100的特色小镇个数超10个的省市有3个,其中江苏13个,广东11个,山东11个。擅长发展特色小镇的浙江有9个入选。另外直辖市中,上海进入TOP100的特色小镇最多,有8个,天津1个,重庆1个。从人口规模来看,人口数量超100万的特色小镇有32个,人口数量超20万的特色小镇有6个,分别为温州市乐清市柳市镇、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嘉定区安亭镇、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松江区车墩镇。其中温州市乐清市柳市镇人口最多,有280102人。人口最少的特色小镇为邢台市柏乡县龙华镇,人口为60255人。

      8、从276个全国特色小镇看趋势变化

      1、申报数量成倍增加,培育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一批全国特色小镇各省(区、市)共推荐了159个,最终127个小镇入选;而第二批各省(区、市)共推荐了300个,最终276个小镇入选。第二次推荐的名额比第一次多了141个,入选名额则多了147个。从申报数量来看,呈现近乎成倍的增长数量。这与到2020年计划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目标呼应,反应着培育工作的任务依然很大。预计未来3年,每年还将实现至少200个左右全国特色小镇的培育创建工作。这也给相关产业企业以及小镇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2、已有“全国重点镇”等称号的建制镇更易申报成功

      276个全国特色小镇中,大多数建制镇都曾获得过国家、省市区等各级政府评定的称号,包括但不限于全国重点镇、国家第二批新型农村城镇化试点城镇、省城镇扩权试点重点城镇、全国百强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科技兴村先进乡镇、省重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省农科教结合试验示范基地、省粮食生产先进乡镇、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市民营经济跨越发展十佳乡镇、市外向型农业十佳乡镇、沿江开发重点镇等称号。比如:无锡市江阴市新桥镇就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镇、国家园林城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曾获得全国村镇建设文明镇、国家级生态镇、中国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集镇建设试点单位、浙江省绿色小城镇、浙江省生态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体育强镇、绍兴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最具活力乡镇和绍兴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等称号……由此可见,这类建制镇在申报创建中本身都具备“先天优势”。

      3、严防房地产化倾向,降低基础设施要求,并量化环境数据

      《第二批》推荐通知中明确提出,“对存在以房地产为单一产业,镇规划未达到有关要求、脱离实际,盲目立项、盲目建设,政府大包大揽或过度举债,打着特色小镇名义搞圈地开发,项目或设施建设规模过大导致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建制镇不得推荐。”这表明,第二批特色小镇申报严防房地产化倾向。

      与此同时,与《2016年通知》中,第一批特色小镇申报时须填写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不同,《第二批推荐通知》中并没有专门提及学校及医院的信息。暂时发展缓慢的“潜力镇”可能已经成为第二批特色小镇的一员。另外,要求明确小镇绿化覆盖率,对环境情况进行量化说明。表明,特色小镇对“潜力镇”的倾斜关注以及对环境的重视。

      4、突出以产业为基,注重功能类型的多样化

      从功能类型的占比来看,首批特色小镇在功能类型的分布上有些不够均匀,基于旅游发展型的特色小镇明显居多,其次为历史文化型。而《第二批申报通知》明确提出,“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推荐比例不超过1/3。”本批次特色小镇更加重视对产业、规划和建设的要求,突出产业为基的基本原则。

      5、文化IP成关注重点,助力国家特色小镇创建

      随着特色小镇的竞争进入白热化,下一步,特色小镇比拼的将是小镇IP。评定更看重特色小镇是否有历史文化积淀,是否有成型的小镇IP,这一点,在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公示名单中尤其明显。国家发展特色小镇的风向有所改变,要求尊重小镇现有格局、不盲目拆老街区;保持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盖高楼;传承小镇传统文化、不盲目照搬外来文化。优中选优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其中“传承小镇传统文化”被提到了尤为重要的位置,此次评选也更看重特色小镇本身的文化IP。特色小镇的竞争力,关键在打好IP牌。而拥有良好的小镇IP,也成为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加分项。

      会址IP: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所在地)、海南琼海市博鳌镇(博鳌亚洲论坛永久性会址所在地)、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沟帮子镇(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

      旅游和历史文化IP: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五大连池镇、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香格里拉镇、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黄果树镇、陕西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等

      名人IP: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孔子故里)、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五夫镇(朱熹故里)、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昭君镇、河池市宜州市刘三姐镇、汉中市勉县武侯镇

      红色文化IP:黔南州瓮安县猴场镇(长征猴场会议)、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四方面军长征漫川关战役)

      文化是各类特色小镇不可或缺的要素。对此在概念认识上,关于特色文化小镇,一是以特色文化资源作为基础;二是文化产业相对比较发达;三是文化与小镇深度融合。并具有 “文化立业、文化塑镇、文化成景、文化育人、文旅融合、文化聚神”的内涵。

      6、特色小镇评审更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第二批申报通知》中将“创新措施和取得成效”单独列出,并用“体制机制创新”取代了《2016年通知》中“社会管理”项目。

      7、特色小镇评审增加公开答辩环节

      根据《第二批申报通知》中“推荐程序”部分规定,“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将以现场答辩形式审查推荐的特色小镇,会同财政等部门认定并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现场答辩的有关安排另行通知。”而根据《2016年通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财政部农业司组织专家对各地推荐上报的候选特色小镇进行复核,并现场抽查,认定公布特色小镇名单。”2017年7月21日至23日,连续三天,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300多个候选小镇,共计100多个区县书记、100多个区县长、300多个镇长来到现场答辩。通过公开答辩的形式,特色小镇的评选也将更加公开、合理。

      9、结语

      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 特色小镇的建设必须紧扣国家现行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满足国家产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深入分析挖掘当地特色历史文化,塑造小镇文化IP;通过开展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情况的调研分析、功能类型准确定位、主导产业的精心梳理、项目业态的专业策划等工作,集中优势智力资源、行业资源、金融资源,全力打造具备国家级标准的特色小镇。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严格遵循“去房地产化”,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帮助当地政府创新特色小镇体制机制,推动当地产业经济发展。

      附件:

      国家特色小镇申报审批标准与评分细则

      1、特色小镇认定标准特点

      (1)以评“特色”为主,评“优秀”为辅

      以往的小城镇系列评选以“评优秀”为主,例如全国重点镇,标准制定的基本思路是依据其优秀水平设定不同的评分等级。而特色本身是一个多样化的名词,不同的镇有自身不同的特色,如何用一个标准体系评判不同镇的不同特色是本次标准制定的难点。本次标准制定,是在“优秀”的基础之上,挖掘其“特色”因素。因此,本次标准制定将评价指标分为“特色性指标”和“一般性指标”。指标反映小城镇的特色,给予较高的权重;一般性指标反映小城镇基本水平,给予较低的权重。做到以评“特色”为主,评“优秀”为辅。

      (2)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

      小城镇的特色可简单概括为产业特色、风貌特色、文化特色、体制活力等,这些特色选项的呈现以定性描述居多。但是,完全的定性描述会导致标准评判的弹性过大,降低标准的科学与严谨性。而少量且必要的定量指标客观严谨,虽然使评审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但能够保证标准的科学与严密。

      所以,本次标准的制定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在选择定量指标时首先尽量精简定量指标的数量,同时尽量使定量指标简单化增强可评性。

      2、特色小镇分项指标解读

      根据《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此次特色小镇认定对象原则上是建制镇,特色小镇要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灵活的体制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五大核心特色指标。

      (1)产业发展(25分)

      小城镇的产业特色首先表现在产业定位与发展特色上,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产业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现有产业是否是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或者新培育的战略新兴产业。

      产业知名度影响力有多强;产业是否有规模优势。其中产业规模优势为定量指标。特色产业还应该具有产业带动作用以及较好的产业发展创新环境。产业带动作用分农村劳动力带动、农业带动、农民收入带动等三个方面,分别用农村就业人口占本镇就业总人口比例、城乡居民收入比等定量数据表征。产业发展环境采用产业投资环境与产业吸引高端人才能力两个指标表示,具体指标分别用产业投资额增速和龙头企业大专以上学历就业人数增速两个定量指标来表征。

      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是小城镇的核心特色,因此,在百分制的评分体系中,对此给予25分的权重。

      (2)美丽宜居(25分)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是对小城镇风貌与建设特色的要求。

      首先是对城镇风貌特色的要求,依据研究,将城镇风貌分为整体格局与空间布局、道路路网、街巷风貌、建筑风貌、住区环境等5个指标,全方位评价小城镇风貌特色。其次,标准对镇区环境(公园绿地、环境卫生)以及镇域内美丽乡村建设两大项提出了相关考核要求。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是特色小镇的核心载体,对此给予25分的评分权重。

      (3)文化传承(10分)

      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关乎小镇文化积淀的存续与发扬。因此,标准从文化传承和文化传播两个维度考察小镇的文化传承情况。

      由于不是所有的小城镇都有很强的历史文化积淀,加强对缺乏历史文化积淀的小镇在文化传播维度的审查。此项指标的权重为10分。

      (4)服务便捷(20分)

      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是特色小镇的基本要求。小城镇设施服务的标准较为成熟,依据以往经验,标准从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三大方面考核小镇的设施服务便捷性。

      同时,注重对现代服务设施的评审,包括WIFI覆盖,高等级商业设施设置等指标。此大类是特色小镇的硬性要求,给予20分的评分权重。

      (5)体制机制(20分)

      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是特色小镇最后一个重要特征。

      首先,小镇发展的理念模式是否有创新。发展是否具有产镇融合、镇村融合、文旅融合等先进发展理念;发展是否严格遵循市场主体规律等是考察的重点;其次,规划建设管理是否有创新,规划编制是否实现多规合一;最后,省、市、县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是否有决心,支持政策是否有创新。

      此大类是考核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的要求,给予20分的评分权重。

      来源参考:https://f.qianzhan.com/tesexiaozhen/detail/180105-5e67f64c_4.html


      补充名单:

      福建福清云岭文旅健康养生谷项目

      高级
      网站管理

      豆瓣网,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详细资料:https://www.douban.com/doulist/46448440/?start=0&sort=seq&playable=0&sub_type=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