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处罚被撤销!人民日报发声: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潮客小镇网 国学在线 2021-05-14
不要让蛮横的溺爱,化作杀死老师的匕首。
不要让蛮横的溺爱,化作杀死老师的匕首。
之前,轰动全国的五莲二中杨守梅老师“用课本抽打逃课学生被辞退”事件终于迎来了大逆转!
五莲县人民政府发出通报,表示五莲县教体局已经撤销对杨老师种种不公平的“追加处理”:
五莲县委、县政府对教体局、学校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已撤销追加处理决定。根据涉事老师个人意愿,已将其从原学校调往五莲一中。
这位被学校停职、处罚,且纳入“黑名单”的杨老师,总算得到了五莲县委、县政府一个公道的回答。
整件事情的起因,其实只是杨老师管教了两个逃课的顽劣学生。
谁知,杨老师仅仅是用书本敲打了几下,在学生和家长的口中,就变成了骇人听闻的“体罚”。
学校第一时间给予杨老师做出停职,赔礼道歉,取消评优资格,党内警告、行政记过等处分。
这些家长还是不肯罢休,继续向教育局施加压力。
为了息事宁人,教育局在事发两个多月后,对已停职处分的杨守梅老师又进行了追加处理:
扣发当事教师一年奖励性绩效工资;
责成五莲二中新学年不再与杨守梅签订聘用合同;
将该教师纳入五莲县信用信息评价系统“黑名单”。
曾经的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培养出多名优秀学生并被学生爱戴的杨老师,一夜之间被挂上了没师德、没信誉的坏名声。
事件一经媒体报道,全国哗然!
五莲县教体局和五莲二中不分是非黑白,只因家长一闹就把优秀的杨老师开除、加入黑名单的做法,寒了天下老师的心。
在央视的《新闻周刊》中,白岩松严肃发声:“明确教师惩戒权,势在必行。”
人民日报客户端也发表了文章:《善待基层教师,别动辄“追加处理”》,其中的几句话振聋发聩:
如把正当惩戒扣上“体罚”的帽子,这样会诱导教师不敢管、不想管学生,最终形成多输局面。
“国将兴,必尊师而重傅”,依法保护基层教师合法权益,让老师更有动力教书育人,在教书育人中更有尊严和获得感,职能部门责无旁贷。
不要逼得天下老师都不敢管教学生,更不要让教书育人成了“高危职业”。
要知道,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蛮横的溺爱,“杀死”了多少老师
三字经有言:“教不严,师之惰。”
可现在的老师根本不敢去“管教”孩子。
在舆论的推动下,五莲县教育局终于认识到错误,撤销了追加处分,优秀的杨老师又能重新走上心爱的讲台。
但是,更多管教学生的老师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就在去年6月,扬州市江都区的一所小学门口,某学生家长拉出横幅声讨:
“老师多次辱骂、殴打学生!天理难容!还孩子公道!”
家长甚至还把横幅拉到了教育局门口,并跪在地上,哭喊着要帮孩子讨个公道。
但后来,这件事很快就反转了。
事件发生时,在场的老师学生都出来作证:
“该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扰乱课堂,老师就批评了他几句。但学生还是不服管教,老师便请他到办公室反省,结果这名学生在办公室里一顿打砸……”
结果,学生家长还觉得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跑到学校,又是大闹又是拉横幅,不仅诽谤老师打了自家的孩子,还勒索老师,要求高额赔偿。
在《新闻周刊》中,白岩松说:
“老师对学生有没有惩罚的权利?如果问老一辈的人,回答一定是必须的,严师出高徒!
但如果问现在的老师,回答一定是否定的,哪敢啊!”
现在的老师真的不好当,本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宽松仁慈一些,立刻会有人说你不负责、不上心。
但稍一严厉,又会得罪学校里那些金贵的“小皇帝”、“小公主”,稍有不慎便会被气势汹汹的家长们“兴师问罪”。
教师职业的背后,竟是孤立无援
网络上曾出现了这样一篇文章,叫《教育最大的困局:把老师当学生管,把学生当祖宗供》。
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令很多老师深有感触:
“教师也是需要安全感的,若教师背后无人撑腰,教育只会孤立无援。”
还记得去年那一封轰动全网的小学老师的辞职信吗?
这位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小学老师,只因为把班里学生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家长群里,便有很多家长认为这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伤害了他们自尊心。
一些家长怒骂老师没有这样的权利,更有一些家长说,如果老师不道歉,就会把她告到县教育局!
![老师处罚被撤销!人民日报发声: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https://chaoke7.oss-cn-shenzhen.aliyuncs.com/user_files/11/screenshot/50909660_1621067453.png)
卑微的请假条和辞职书
老师被逼无奈,在家长群里发了一封长信道歉,又向学校提交了辞职申请:
“既然我已心生魔障,真的不适合再在校园里和孩子们一起。我十分热爱我的工作,但由于自身专业水平不足,言语无状,实在不能再留在这里!”
隔着屏幕,几乎都能感受到老师字里行间的酸楚与无奈。
这封辞职信曝光后,老师们纷纷觉得不寒而栗,人人自危。
然而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个例:
2018年8月18日,山东临沂兰山区一辅导机构老师因在课堂用书拍打几下辱骂自己的学生而被拘留5日。
今年5月,在华农珠江学院外院毕业生答辩现场,一位学生答辩态度不端正,论文也不合规定,导致王老师严批台上学生并将论文扔向学生。结果遭到了网友们的谩骂和校方的约谈……
曾看到一位老师在网上诉苦:
现在当老师真的是太难了,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家长,都要小心翼翼。
连指出学生的错别字,都要担忧他们心灵是否会受到伤害;
连责罚犯错的学生,都要后怕他们会不会抑郁,回家自杀;
连管理课堂纪律,都要控制分寸,免得招来学生家长的不满;
如果家长不满意找来,可能我就会被停职、被降薪、被开除……
曾经最光辉的职业,现在却成了最如履薄冰的行业。
当老师的一腔热血被家长的冷言冷语浇灭,最终只得学会明哲保身,只管教书,不再育人。
而无数个“跪着”的老师,最终将会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缺乏管教和约束的孩子们,或许不再学习、不懂善良、不懂谦卑、不懂尊重,也许,他们长大后还会因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你不教育孩子,社会就会替你“教育”,只是这“教育”的代价太过沉重,你未必承受得起!
“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清朝乾隆时期,大臣王杰曾担任过上书房总师傅,教皇子们读书。
据传王杰执教相当严厉,皇子不用功,他也敢骂敢罚。
有一次,因为皇子们对圣贤不恭,王杰便惩罚皇子们跪下。不巧,却被前来巡视的乾隆皇帝碰见了。
乾隆看到后又生气又心疼,当即让皇子们起身,并愤怒地对王杰说:
“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
其意思是:你教不教我们,我们都是皇子龙脉。你这样罚我们,是臣对君应该有的态度吗?
王杰当场不卑不亢地回:“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
其意思是:虚心受教的将来能成为尧舜那样的明君,不受教就会成为桀纣那样的昏君,师道不就正该如此吗?
乾隆皇帝听完王杰的解释后,立马让皇子们重新跪下了,他不仅没有惩罚王杰,反而对他更加敬重。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写过一篇刷屏文章,《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他说: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
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有了管教,方知敬畏;有了敬畏,方知底线;有了底线,方知对错。
教育从来不是放纵,适度惩罚才会让教育真正变得有力量。
在古代,父母都知道私塾老师会用戒尺惩戒学生,但他们却纷纷送孩子去读书。
“一片无情竹,不打书不读!”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最希望孩子成才的人就是老师。
很多人在成年之后,都会想起自己学生时代的班主任,或许你记得他罚你站、罚你抄写、请了家长……
但正是因为被罚了站,你才改掉了上课睡觉的坏习惯;正是因为被罚了抄写,你才记住了高考时的那句古诗文;正是因为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才让家长对青春期的你更了解,更体谅。
而如果老师放弃了教育,最终埋单的,将会是我们的下一代!
古书《荀子》里写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老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
跪着的老师,教不出顶天立地的学生!
为了孩子,请善待天下用心良苦的老师。
后记:
潮客小镇网 教育专栏特别版。
教育必须严格,老师必须要有骨气,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尊严,也必须得到相应的保护。
如果一个社会不尊重老师,那么整个社会体系都会怦然倒塌,这是一个连锁反应。
延伸阅读:
赞美教师的古话: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唐韩愈《师说》
释义: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释义:恰似蜜蜂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3、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释义:草木凋零是因知宋玉的悲伤,文采洒脱学问渊博可当我师。
4、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释义: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
5、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清郑燮《新竹》
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乙亥杂诗》
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务学不如务求师. ——杨雄
圣人无常师. ——韩愈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