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泽生
出生于广东省丰顺县。自1990年源于兴趣开始自学绘画,曾前往欧洲、印度、东南亚等地游历、访学十余载。2005年定居云南丽江,创设郑泽生艺术工作室。2015年创设“泽心房 ”——郑泽生北京艺术工作室。
主要展览:
➢ 2016年10月15-25日,《局外人》郑泽生个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 2015年11月-2016年2月,《岛屿的乌托邦之“左右时间”》三亚当代艺术邀请展,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今日艺术汇”,三亚,中国。
➢ 2015年10月,《行经》郑泽生个展,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今日艺术汇”,三亚,中国。
➢ 2015年8月-10月,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主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铜墙铁壁——抗战中的民族责任》主题美术展,郑泽生作品《小兵》应邀参加联展,广东,中国。
➢ 2015年3月-4月,潮州市政府主办,《行经》郑泽生个展,潮州博物馆,广东潮州。
➢ 2015年1月-2月,今日画廊,《行经》郑泽生个展,北京,中国。
➢ 2014年12月-2015年1月,广东省文化厅主办,《行经》——郑泽生大型个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独白:
家乡的河始终流淌在我的血液里,不管我飘零到哪个角落,我的心会永远守望着这一切——家乡的那条河、河里的月亮,还有父亲坟前花丛中飞舞的蝴蝶…… 终于明白,身与心的距离就是人生。
——郑泽生 2016 年初秋
郑泽生大事年表
1973年/
1973年1月5日郑泽生出生在广东省梅州市的一个小村庄。
父亲郑亿古毕业后在家乡的兽医站工作。母亲郑翠锦在文工团工作,婚后便留家打理家务。因早年家徒四壁,父亲便辞去工作做起江湖郎中给附近的乡亲看病。即使自家条件依旧清贫,其父仍坚持给没钱医病的村民免费看病。
郑泽生兄妹六人,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有两个哥哥和三个姐姐。
1979年/
郑泽生6岁时被拐骗到外乡,之后经历了一年多饔飧不济、颠沛流离的乞讨生活。他每天拿着一支粉笔画匆匆而去的人群。有一天,一位男子在他的画前驻足了很久,然后递给他十元钱。就在那个黄昏,郑泽生凭着记忆准确的画出了那张让他感动的脸——鹰钩鼻,有阿凡提一样胡子的男子。
也就是这年,郑泽生父亲去世,可惜远在异乡的他尚不知父亲的离开。
1980年/
无意中听到自己要被卖给戏班,郑泽生决定逃跑。他一个人沿着记忆中的路线寻找回家的路,跟着人群混上车。查票时被售票员逮个正着,郑泽生跪在地上给售票员画了一张画,售票员竟感动的热泪盈眶,并用行李给他搭了一个软座。回到家乡后郑泽生早已狼狈不堪,他幻想着回到家父母见到他的喜悦,怎料想首先得知的竟是父亲的死讯。这给原本就倍感无助的郑泽生带来了难抑之痛。这种忧郁与压抑在其早期的创作中始终挥之不去。
7岁的郑泽生在父亲的墓碑上用粉笔画了一双眼睛。
1986年/
在读五年级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为日后弃商从艺的郑泽生埋下了人生的伏笔。中学教师的继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民间书法家,也是郑泽生书法的启蒙老师。家中院子的井口旁,一张小椅子一张小桌子,时常能看到郑泽生书写的身影。
1988年/
郑泽生决定彻底放弃读书,早期的贫困让他只想赚钱。他只身一人跑去惠东找姐姐,后被大哥带到了深圳。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卖磁带,工作地点是一个只有六平方米的铁皮房子,从早到晚流着汗,叫卖最流行的时代旋律。
1989年/
母亲和姐姐多方筹钱让16岁的郑泽生在家乡的县城学开车。郑泽生回忆说:赤裸着上身站起来打方向盘的样子,至今想起仍觉得很酷。之后他开始了各种长途短途的拉货生活。
同年二姐嫁给了香港人,郑泽生先后随二姐夫在两家印花厂工作,他的工作是开印花机调色以掌控染布的颜色深浅。
1990年/
芬的出现让郑泽生和艺术之间有了无法挣脱的情缘。美术学院毕业的芬是印染厂的设计师,也是郑泽生第一份纯洁的爱。芬喜欢在河边写生,郑泽生经常观察她用绚丽的色彩在画布上画着河边的那片红树林,他只觉得绘画是一种震惊生命的神奇。直到有一天芬央求郑泽生做人体模特,他赤裸着身子扭捏的走进红树林。
染布调色师的工作让尚未真正接触绘画的郑泽生对色彩有了天生的直觉,芬学院派的绘画技巧,成为他创作的初步教程。
1992年/
郑泽生看着芬带着各种帅气的男子在红树林写生,并翻滚在潮湿的泥潭上交媾。这一切刺穿了郑泽生的心,他选择离开印染厂。芬在将郑泽生推向创作的同时也让他对金钱、欲望与性有了深刻的反思。所以郑泽生的很多创作中皆是以情色与人性为主题。
1993年/
21岁的郑泽生开始经营自己的第一个生意:云娜服装店,日进斗金。
8月郑泽生拿起毛笔,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水墨创作。那时的郑泽生就认为,画画应该很简单,无非是一种灵魂释放的途径,即画心中所想与自身经历的感知。所以根本不必在意绘画的技法和理论,这也是他始终不愿去“学习”绘画的原因。他开始在看经典之作与自我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着绘画的语言。
1994年/
郑泽生与朋友合开了一家录像厅,收入极其可观。钱多人就开始膨胀,他开始迷上了赌博。郑泽生说:“赌博和绘画一样,都是一种自我释放,释放压抑与悲伤,并且承载了未知的可能性。”
1995年/
赌场上未知的刺激令郑泽生逐渐迷失,竟一晚上输掉了十几万,他突然醒悟从此戒赌,之后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艺术创作上。
1996年/
郑泽生创办了当年深圳南山区最大的实惠百货商场。开业初生意红火,但法国家乐福的进驻迫使实惠百货倒闭。一时间上百家公司上门抢货讨债,最严重的一次,警察连续三声枪响才控制住场面。郑泽生陷入了一边躲避追杀和追债,一边绞尽脑汁想办法还债的泥沼里。每天抽很多烟,极度的失眠和恐慌成为他日后患抑郁症的端倪。
1997年/
背负巨额欠款且被失眠折磨到几近崩溃的郑泽生孤注一掷,将倒闭的商场改造成一间间铺位招租,就这样百货商场变成了他的第一家服装城。
1998年/
郑泽生还清债务并抓住家用电器和新兴手机的发展趋势,做起了当时深圳最大的电器城。他就是这样一个思维不断更新且特立独行的人。
1999年/
郑泽生开始尝试油画艺术创作,他认为油画艺术语言能够更好的诠释他心中所想表达的观念。
2000年/
全国上下喜迎千禧年,郑泽生却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一家四星级酒店,开始了连轴转的生活。那时在车上的时间,便是他睡觉的时间,这个习惯一直保留了很多年。
2001年/
短短几年的时间,郑泽生从一无所有做到拥有深圳最大的电器城、一家四星级酒店和三个服装城,他获得了“深圳优秀青年企业家”的称号。但从1996年百货商场倒闭欠债开始,郑泽生的神经一直异常紧张。少年涉事自古多磨难,一场大火将他彻底推向了崩溃的边缘。酒店的火灾使郑泽生的精神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每天头疼欲裂并且饱受失眠的煎熬。他突然厌倦了暗礁激浪的商场,移民加拿大。
2002年/
移民生活并没有将郑泽生彻底拉出生意上的繁杂事务。
8月疲惫不堪的郑泽生关掉手机,只身一人去了西藏。身体每况愈下,无法徒步穿藏,郑泽生便开始搭顺路的摩托车、拖拉机、货车,在西藏那片圣洁的土地上穿行。
10月回到深圳后,他卖掉酒店和电器城,那时的郑泽生经常会觉得自己离死亡很近。
2003年/
5月郑泽生二次进藏,与颜料和画本同行。也许是命运使然,郑泽生遇到了一场12年才举行一次的佛教密宗法会。
8月郑泽生决定去爬珠峰,未康复的腿伤、零下二十几度的恶劣天气和高原反应令他每走一步都是煎熬,但是他硬是爬到了6500处的扎木营地。郑泽生说: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他坚持下去。可惜他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有更多的任性。
2004年/
5月郑泽生回到深圳接受肠道手术,住院46天。在住院的日子里,他每日盯着天花板发呆,突然有一天他决定逃去没人打扰的地方,只跟画画作伴。至此,郑泽生做了一个至今无悔的抉择,弃商从艺,他的人生进入了命中注定的逆转。
手术后的郑泽生虚弱无力、神态游离,晚上依旧头痛失眠。后医生诊断他患上了抑郁症。
2005年/
在这一年郑泽生洗尽铅华归于平淡,他来到了云南丽江的束河古镇,盘下一个院子做起了客栈。白天画画,晚上念经。他说诵经时可以得到安宁和平静。
2006年/
4月郑泽生前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翁佳寺,与寺院僧人同吃同住的修行方式让郑泽生从虚弱游离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一次外出,他遇到几个衣衫破旧、蓬头垢面的藏族孤儿。他握起其中一个小孩的手,孩子看着他的眼睛,露出一排小白牙,腼腆地笑,眼神明亮清澈如一汪泉水。郑泽生在那一瞬间决定,他要办一个孤儿院。
8月郑泽生办了一个名为“泽生与多吉慈善之家”的孤儿院,后改名为“瓦卡孤儿院”,院里最多时曾收养58个孩子,他们都管郑泽生叫“爸爸”。
2008年/
郑泽生服用抑郁症的药量逐渐增大,医生说他需要终身服用缓解抑郁症的药物,否则将很危险,甚至会有自杀倾向。就在医生告诉他需要终生服药的这一天,他决定不再吃药。
2009年/
郑泽生在丽江束河古镇的会所建成,取名为“梵尔巴”,寓意宇宙中的一粒沙。“梵尔巴”上下两层,一楼是画室,二楼是书房和打坐间。身体的虚弱和精神的游离让郑泽生更加想以绘画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真实存在。这一年郑泽生没日没夜地画,有时身体虚脱到需要扶着墙走出画室。那段时间也是他作品产量最集中的时候。
2011年/
郑泽生与自己的禅修老师相识,并跟随老师一起去了中南山的白马昭觉寺。郑泽生与僧人一起念经、打坐、吃饭、扫地。期间研听了台湾法师的《八世诵》,受益匪浅。
2012年/
第一届COART艺术节在丽江束河古镇举办,栗宪庭、贾方舟、叶永青、孙冕、管郁达、张达星等人参观了郑泽生的画室,对他的作品予以肯定,这对郑泽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就在这一年郑泽生接触到尺八这个从此不离身的乐器,他十分喜爱它传达的空灵和苍凉。
2013年/
4月广东美术家协会会长许钦松、广东美术馆原馆长罗一平一行几人来丽江旅游写生,缘分的指引让他们看到郑泽生的作品。当时罗馆长只用了“震动”二字形容。他们惊讶一个从来没有学过绘画的人竟创作出这样的作品。罗一平说:“泽生,你应该办个画展!”
2014年/
郑泽生的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他意识到只有从精神的恐怖地狱走出来,彻底跟负能量的阴暗面决裂,才能拯救自己。
8月,在广州创立“梵尔巴艺术空间”,郑泽生的身体和精神都有了明显的好转。
尤征九问封面人物:
尤 征:您的梦想是什么?
郑泽生:创造自己的精神财富,并可以留给后人。
尤 征:用三个词形容一下自己?
郑泽生:天真、帅气、充满活力。
尤 征:您的交友原则是什么?
郑泽生:真实真诚、正能量、阳光。
尤 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什么?
郑泽生:亲人的离开。
尤 征:工作中选择合作对象的标准是什么?
郑泽生:投机的有缘人。
尤 征:现阶段的困惑是什么?
郑泽生:怕钱太多。
尤 征:排解压力的方式是什么?
郑泽生:辟谷、唱歌跳舞、吹尺八。
尤 征:最喜欢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郑泽生:在太阳底下干农活儿、旅游。
尤 征:目前与【美梦成真】有什么项目的合作诉求?
郑泽生:没有目的的合作是最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