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 关注:0 内容:72

    更多赋能特色小镇:以“网红小镇”打造乡村振兴新动能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特色小镇 > 正文
    • 特色小镇
    • 高级
      网站管理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以“网红小镇”打造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1-05-27 20:29 四川新闻网

      近期,一份“中国特色小镇死亡名单”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名列其中。这个曾经的“网红小镇”几年间迅速衰落,商铺关门,游客难觅。

      再次走到这个人烟稀少的“网红小镇”,很难以与日接待游客量一度达到15万人次的盛景联系起来,同样的一个地方,在几年的时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这是“网红小镇”发展中的“反面案例”,也是乡村振兴中打造“特色小镇”的经验教训。新时期,要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尤其需要让“网红小镇”长长久久地红下去,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让当地的群众依靠“网红小镇”走上看得见美好未来的幸福大道上。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要善于发现“网红小镇”的短板。昔日“网红”,今日“荒草”,在这“一盛一衰”的对比之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网红小镇”在成长中显露出来的短板,这些也是“由盛而衰”的致命点。从根本上而言,这还是“网红小镇”吃的“新鲜饭”,只是对游客具有短暂的吸引,不能让他们对这个地方有来了还想来、来了不想走的念头,自然不能走得更远,也导致了多数店铺遭遇关门的后果。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尤其需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只是为了一时发展,才能有效地避免“网红小镇”后续发展无力的问题。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要找准“网红小镇”的创新支点。“千村一面”的小镇,只有最初的新鲜感,自然留不住客流,也就难以让群众端稳“旅游碗”。要走好乡村振兴之路,要避免“拍脑袋”决策,不能看到哪里发展得好,就“照样画葫芦”,这种简单的复制方式,不能为地方带来真正的发展,还可能出现入不敷出的新难题。显然,要善于挖掘地方的优势,找到创新支点,科学布局,减弱“网红小镇”的商业化程度,让这个地方具备其它地方不具有的魅力,才能让游客常去常新,对一个地方念念不忘,也能成为无形的小镇“推广员”。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要注重“网红小镇”塑形铸魂统一。为了推动小镇的发展,很多地方都借助了“文旅热”的东风,进行各种复古的“造景”。重视“网红小镇”的外形塑造是打造“网红小镇”的重要一步,但是不能舍本逐末,把小镇装扮得面目全非,看不到本来的模样,这种方式,只会让小镇少了质朴、土味,吸引力会大大地降低。塑造“网红小镇”的外形要突出“特色”,让景区建设与地方文化衔接起来,更需要“铸魂”,充分地挖掘地方的文化、民俗、红色故事,才能让“网红小镇”的底蕴更强,真正地实现“一镇一特色”,让“网红小镇”越办越红火。

      “网红小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要发挥出“网红小镇”的作用,就需要有大局观、长远观,始终保持清醒,要科学谋划,突出特色,更要让当地的老百姓从特色小镇的发展中真正得到实惠,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文/婧蓝)

      更多赋能特色小镇:以“网红小镇”打造乡村振兴新动能

      建设美丽宜居的现代乡村(专题深思)

      人民网(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5-28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我们要全面辩证看待农村发展的基础和优势,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充分发掘乡村发展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农村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国计民生,乡村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我国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得到初步遏制,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统筹利用农村生产空间,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以农村特有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提高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能力。

      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改革发展的活力源泉。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农村改革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都离不开农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事实证明,激发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对于人民群众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关重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充分发挥蕴藏在农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

      形成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长期性、艰巨性,要遵循客观规律,形成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增强农村致富的内生动力。我们党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增强贫困群众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样需要提升农民致富能力,强化乡村就业服务,稳定农民收入来源,让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办法、农民创造幸福生活的稳定途径。另一方面,推动农村各类要素持续有效利用。依据乡村的独特优势、资源及发展潜能,科学设计乡村振兴计划和实施方案,鼓励和支持农民最大限度地把各类要素转化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鼓励农民依托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依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挖掘集体土地、房屋、设施等资源和资产潜力,依法通过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租赁等形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8日 13 版)

      更多赋能特色小镇:以“网红小镇”打造乡村振兴新动能

      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评论员观察)

      人民网(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1-05-28 06:30

      让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者扎根乡村、奉献基层

      新一批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整装待发;新老驻村干部和工作队员开展轮换座谈会,确保驻村工作无缝交接;根据村子实际情况选派某一领域专家、能手,因地制宜开展帮扶工作……当前,全国各地新一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陆续到岗,以饱满热情投入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不久前印发的《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运用脱贫攻坚重要经验、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脱贫攻坚战中,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25.5万个驻村工作队冲锋在前,在推动落实脱贫攻坚政策、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村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把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好经验、好做法延续下去,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就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助力。

      脱贫攻坚需要“带头人”“主心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也是如此。当前,“贫困帽”摘掉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防止返贫、让日子过得更好,成了乡亲们最迫切的期盼。这也对驻村干部和工作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怎样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乡村建设行动等重大任务落地见效,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意见》不仅明确了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主要职责任务,而且要求严把驻村人选的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确保选优派强。群雁高飞头雁领。让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者扎根乡村、奉献基层,必将更好激发选派工作的制度效能,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

      广阔乡村,是锤炼本领、展现风采的舞台。在脱贫攻坚战中,从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在扶贫路上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到连续9年驻村、用认真负责换来村民信赖信任的刘双燕,涌现出一大批奋战一线、奋斗基层的优秀驻村干部。今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里,有369名驻村干部获得表彰,占表彰个人的18.6%。脱贫攻坚战为党和国家培养锻炼了一大批通晓农村、了解农业、热爱农民的干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也将成为广大干部增长本领和才干、谱写人生华章的广阔舞台。

      让驻村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离不开健全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意见》不仅对驻村干部的生活补助、通信补贴、体检、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医疗费等作出周到安排,同时要求以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选派工作,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强化保障支持,加强关心关爱,创造良好环境,才能进一步激发广大驻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他们更好担当作为。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加强党在农村工作力量的有效举措。把选派工作做实做精做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我们必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铸就新的辉煌。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8日 05 版)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