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文旅产业 文旅产业 关注:0 内容:56

    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实验”开始,18个省份,"智慧乡村"首次提出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文旅产业 > 正文
    • 文旅产业
    • 高级
      唯美乡村

      今天,《乡村振兴促进法》开始实施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了制度性保障。凡是,从事乡村振兴领域的事情,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了,成了“国家乡村振兴局”的尚方宝剑。

      5月,下半旬,各地的“乡村振兴局”也相继挂牌,开张营业。涉及到乡村振兴的利好政策,各部门也已经公布执行。

      近日,财政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的通知》,新一轮“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又正式开始了。值得注意的是,“智慧乡村”首次正式出现,并被提及。另外,这次强化了“注重科技支撑”。

      过去,农村经历了“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脱贫攻坚”等重大政策推动的蜕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凸显出的问题,还是比较棘手。

      比如,我之前提过的七大突出问题“人口问题、土地问题、产业问题、婚姻问题、养老问题、大病问题和传统习俗的衰竭问题”,犹如七座大山,正在消耗着农村的内生发展动力,而且已经快耗尽。

      乡村振兴来了,关键是配套政策的落地性,能否触及最后一公里,切切实实为解决七大问题而服务,这就需要改革,而且要进一步深化。

      唯有“上下求索,大破大立”,才能见真效。

      所以,新一轮“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尤为重要,切忌执行落地时,错位变形。

      因为,这些投入都是国家财政惠农资源,不能做成劳民伤财之事。

      之前,大搞“美丽乡村”时,无论是贫困山区建美丽乡村,还是一般农业地区建美丽乡村,亦或发达地区建美丽乡村,政绩工程较多,只有面子,没有里子,落地执行时,大多错位变形,劳民伤财。

      因此,将要开展的乡村建设行动,一定要看农村、农业、农民还有哪些潜在的需求没有满足,在这个需求上,发展乡村、振兴乡村,才是重要的切入点。抓住了这种满足需求的过程,我们才能把“三农”问题解决得好一点。

      为此,我们团队一直在思考,未来乡村如何发展演变?

      面对不确定的事件冲击时,是否有可持续地适应和应变能力?

      整村开发运营从0到1如何启动?各种乡村业态如何与村集体相结合释放出红利?

      结合时下新兴科技发展,如何重构乡村振兴的理想发展模型,增强乡村内生发展的韧性?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改革,农村集体资产将会被全面激活,而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更是激活整个乡村的重中之重。

      尤其,整村开发模式,目的是要壮大集体资产,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这也将是2021年的一大风口。而村域的开发到运营,每一步都涉及到专业的系统工程,产业植入的精确性,自身造血细胞的稳定性,从商业模式的设计、乡村IP的打造、项目的营销、乡村流量的带动到最终的知识产权输出,每个板块的打法都暗藏着“道”与“术”的结合。

      于是,作为“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的补充性研究,我们团队,提出了“智慧乡村”的试点及战略性布局。

      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实验”开始,18个省份,"智慧乡村"首次提出

      在“数字乡村”的基础上,提出“乡村大脑”的理念,通过“可信村落—BaaS”平台来驱动,试点“智慧乡村”,建设三农大数据中心。

      智慧乡村,是什么?

      智慧乡村,本质是“数据驱动的乡村”。

      智慧乡村,重点在于“可信村落—BaaS”平台上,打造三个支撑板块,塑造一个自治管理中心,汇聚多个智慧应用。

      三板块,即政务、商务、农务;

      一中心,即智慧乡村自治管理中心(DAO),实现“自治、共治、他治、民治、智治”。

      汇聚多个智慧应用:多个应用包括智慧+产业、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

      智慧乡村,采取“4+1+X”的策划、规划设计策略:其中,“4”代表4个乡村系统规划,即空间、产业、民生、治理四大系统,代表乡村未来的各个维度;“1”代表1个智慧乡村支撑系统,我们研发的“可信村落—BaaS”平台,为乡村未来的各项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X”则是基于下述“五态融合”X个乡村生活场景的搭建。走跨界融合路线,侧重落地性,回归田园生活,打造田园社区,实现“五态融合”。

      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实验”开始,18个省份,"智慧乡村"首次提出

      智慧乡村,将有价值的信息渗透到乡村的方方面面,从应用层面获取经济效益、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满意度的提升。

      1、选址上,什么样的村落适合建成“智慧乡村”?

      城乡融合型乡村:核心选取大都市周边的城乡融合型乡村做试点建设,依托大都市圈综合资源要素辐射带动发展。

      特色资源型乡村:选取具有得天独厚的特色资源乡村,依托资源禀赋的巨大内生吸引力,通过新兴技术的加持打造,新营销的引爆亮相,实现质的突破发展。

      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实验”开始,18个省份,"智慧乡村"首次提出

      2、落地上,策划、规划设计,要跨界融合,突破现有思维。

      策划、规划设计,通过“科技+文旅”手法,跨界融合,突破现有思维束缚。

      农村,单一、平庸的(农业规划、旅游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等)规划思路,难以适应,目前的需求。导致,大多数地区的农村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就呈现出规划模式化、功能简单化、特色模糊化、景观(面貌)单一化的规划结构。必须,要采取跨界融合的思路,给农村发展寻找更多的理由,侧重落地性比较强。

      策划上:追求极致,瞄准优质、可塑性强的村落,寻找特点,包装提升成为卖点,颠覆的创意,建设为爆点,形成品牌,打造成独立的“IP”乡村。然后,靠”IP”来带产业(农林牧副渔)等,一二三产业融合来发展。

      规划上:保持乡村特色民俗风貌独立性差异化的前提下,国土空间规划、旅游规划、产业规划、组织规划、乡村治理体系规划,要同步进行,综合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渗透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给农村注入“方案定制化、产业规模化、旅居生态化、管理数字化”的规划结构。

      设计上:建筑技术,涉及整体空间、建筑布局和风格,将文化融入建筑,营造建筑风貌特色;也涉及建筑质量和工匠精神。环境风貌,不仅需要有创意的大地景观,将艺术融入乡村风貌建设,还要有土壤修复、水环境治理、生态景观营造等技术。要深入挖掘具有根植性的新乡土文化。

      通过以上,跨界融合的策划、规划设计手法,才能让试点试验的村落,变成智慧乡村,构建新功能,打造新产业,形成具有内生韧性,能够应变未来的乡村发展模式。

      3、运营上,让文化自信,讲好村落故事。

      历史上,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有广大的农村,有千奇百怪的传说,有千特万异的风情。每个乡村都有千百年历史,都有自己不可复制的特点和优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挖掘在地文化,重新编译、整理,让特点变成卖点,通过跨界融合的创意手法,变成爆点。通过智慧的曙光,讲述重新焕发的故事,形成品牌文化,更容易传播。即吻合当地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又不能空口无凭地无中生有。没有依据就没有相信,不够绝妙就没有说服!一定要找到强大的依据,与当地历史文化无缝对接。

      服务上,加强农村社区、学校、医疗、环保等功能设施建设,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管理上,在农村社区、农产品营销推广、旅游服务等方面,可以运用数字技术提高销售、个性体验和运营水平。

      人才上,智慧乡村,成事在人。建设智慧乡村,离不开文创人、农创人、科创人、休闲人的参与,更离不开跨界融合的策划、规划设计人才的支撑。

      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实验”开始,18个省份,"智慧乡村"首次提出

      总之,智慧乡村,采取“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合技术,驱动落地。并且,生态大数据是“智慧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资料,通过打造相关的生态大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能够保证生态大数据的安全存储和有效共享,落地建成——三农大数据中心。全时空在线采集“农务、商务、政务”的关键时空节点数据,并源源不断地汇入数据中心,将数字化融入乡村生活的每个场景。

      可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才能盘活农村新基建的存量资源,筑牢数字乡村的另一块砖,三农大数据中心,势必是焦点,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未来,我们的智慧乡村,将会汇集一些:文创人、农创人、科创人、休闲人,满足“物欲时代” 向“精神时代”转变的新需求。

      房子有人住,土地有人种,产业有人做,消费有人来,是实现“共富”的最佳路径,这是未来的乡村。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策划人 /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