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的传精选,慈善家的前世今生
谦济堂文化研究 2021-08-19
潮客小镇留隍这个地方历来都会出大富人家,同时也会出慈善家的地方。
西方国家的大富豪也发现做慈善,回馈社会,才能够保持财富的加赠。
在基督文化中,认为富人是帮助上帝掌管财富的人,属于管家,不是主人。
在中国的主流文化中,也有人民的仆人的说法,邓小平说:我是人民的儿子。
其实,中国人发现做慈善回报社会的原则,或者说有这样的氛围,由来已久。
舍得舍得,有舍才能得。
《道德经》也说:金玉满堂,不可长保。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易经》也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施舍的文化已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南粤慈善家朱的老先生的慈善之路。
很多人以为,等到有钱了才去做慈善,其实很多有钱人,富足的家族是一直有慈善的本心的,也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使命感。
以下是节选林韩璋老师著作的《朱的传》中的关于:掷弥勒佛的故事
但凡历史上的名人,出生时候大都有吉祥的征兆。
其实,我们今天要从更加积极的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就是关于家庭教育的氛围,一个人好善乐施,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往往是一种传承,在更加久远的历史以先,就种下了善因。
也可以理解为启蒙教育。
大家也可以看看《朱子家训》的内容,如此规范的治家格言,代代相传,真是不简单。
延伸阅读:
《朱子家训》:http://chaoke7.com/150.html
更多人物精选资讯:http://chaoke7.com/topic/%e6%9c%b1%e7%9a%84
留隍:阝留隍:𨻧隍
《朱的传》掷弥勒佛的故事文字版整理
三、掷弥勒佛的故事
到了朱的之祖父朱新广、父亲朱湖生生活的年代,已是清末民国初期,政治腐败,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已经很少有人去追求功名、地位等身外之物。
外面的世界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家乡因比较偏僻,反倒成了得天独厚的宁静地带。
朱新广、朱湖生放弃科举考试,一直在家乡耕田种地,闲时就读些四书五经,教育子女成才,过着舒适、平静的生活。
朱的之父朱湖生,虽然常年耕作于田间地头,但在他的身上仍能看出崇尚文化的朱氏家族的痕迹。他知书识礼,勤勉俭朴,敬老孝祖,在乡村中颇有名望,颇受村民尊重。
朱湖生出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他与农家姑娘郑娴结婚后,一连生了三个女儿:长女朱牡丹、次女朱钳、三女朱姻。父母当然希望有个男孙,但不知怎么说好。
朱湖生夫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常悄悄搭渡到韩江对岸的万江古庙、妈祖庙祈求神明保佑,生个带“茶壶把”的“香炉耳”传宗接代。但几年过去了,郑娴还是没有生男孩。
一天,朱湖生的一个朋友从潮州前来看他。一见面,见他愁眉苦脸,似有难言之隐,急间:”怎么了?“
朱湖生轻轻摇头,不语。
朋友说:“你说说,或许我能帮上你忙。”
朱湖生长叹一声,说:“你不是不知道,俺老婆肚子不争气,单生女不生男,就算公婆未曾迫媳妇生男孙,但也要圆他们美梦呀!再说,
我已三十出头了,至今后继无嗣,一想起,整个人快塌架了……”
这个忙,任何人也帮不上。朋友默然。突然,他想起了什么,对朱湖生神秘兮兮地说起了悄悄话。
朱湖生一听,立时眼发光,但又怀疑:“真有这样灵验?
“信不信由你!”朋友回答道,还加了一句:“不由你不信!”
朱湖生心中仍是半信半疑,但又想试试。
元宵节,是每年的第一个望日,望日即月亮最圆的一天。留隍农村大庆大祭,各家各户要在大门插榕叶、竹枝等,祈求人口平安、家庭兴旺,故有“插榕枝做事事事成,竹叶头做尾着,多年(一种山稔子)一年四季赚大钱”的俗语流行。
这一天清早,朱氏祖屋笃庆堂的妇女们都忙碌起来,大办三牲、棵品,摆设香案,虔诚地祭祀列祖列宗。
这天,朱湖生没有享受传统节目的浓郁古风,而是悄悄地带了两包云片糕来到口铺码头,搭上顺路的木帆船往潮州去了。
云片糕,是留隍的传统产品,因糕片颜色雪白如云,历来是送礼佳品、逢年过节洁净上乘的供品。
傍晚,朋友带上朱湖生到潮州城内观花灯去了。
一轮玉盘似的明月升上夜空,月色迷人,大街小巷早已挤满了人。朋友拉着朱湖生挤进了人群,伸长脖子等待着游花灯队伍的到来。
突然,有人喊道:“花灯来了!”只见街头传来了热烈的大锣鼓声。
一会儿,游花灯队伍徐徐前来,霎时间花灯鼓乐,满城如醉。
(上图:潮州花灯)
色彩斑斓的各式花灯多至几十屏,美不胜收,朱湖生数也数不尽。
他印象最深的是“纱灯人仔”,只见有《陈三五娘》、《韩文公冻雪》、《秦琼战杨林》,还有老态龙钟的董卓在凤仪亭上调戏美貌如玉的貂蝉,而
躲在花丛后面的年轻潇洒的吕布气得捶胸顿足的《风仪亭》等人物故事灯。
朱湖生真是大饱眼福,轻轻念着:“活灯看完看纱灯,头屏董卓风仪亭,貂蝉共伊在戏耍,吕布气到手捶胸……”
看完花灯,朋友带着朱湖生去掷弥勒佛。
原来,朋友跟朱湖生说的悄俏话,是叫他来潮州掷大和尚,据说掷中喜童者来年可生男孩,许多人都实践过,颇为灵验的。
朱湖生跟着朋友穿街巷到了拐角处的一个旷埕上,人来人往,格外热闹。
只见一个以四根竹竿作骨架、用树枝叶子盖着骨架的彩棚,里面端坐者一个大腹便便、笑容可掬的泥塑大和尚。
朱湖生去过许多名寺古刹,一看就知道这个和尚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的“皆大欢喜”大肚弥勒佛。
朱湖生好生纳闷:弥勒佛何时变成了“送子和尚”?
朱湖生曾从《宋高僧传》、《佛祖历代通载》等书籍获悉,这大肚弥勒和尚就是“布袋和尚”,真名契此,又号长汀子,五代时吴越奉化人,契此常常以杖背一布袋入市,人称“布袋和尚”。
他见物即乞,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如疯癫。但算卦极准,“示人凶吉,必应期无忒”。
曾作这样一首歌传世:“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
布袋和尚临终前,他端坐于岳林寺盘石上,说偈:“弥勒真弥勒,身分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今天,他一变成为送子和尚,真的能给人送来贵子么?
朋友见朱湖生站在那里发呆,急忙把他拉到一旁,说:“这个天肚和尚身上挂着的彩娃,就是‘喜童’,用铜钱瞄准喜童掷去,掷中了棚主就会送给你彩娃。你看,那些刚当新郎的小伙子,刚娶儿媳妇的公公,他们得子抱孙心切,即使掷出几百个铜钱,未投中也不气馁,不惜千金也要抱回一个彩娃。”
说着,他从身上掏出一把铜钱,交给朱湖生,叫他去掷。
朱湖生接过铜钱,取出其中一个,使劲地向泥塑和尚身上掷去。后来,他对人家说,他当时很紧张,是闭着眼睛掷去的。
霎时间,周围的人群掌声雷动,替他喝彩,棚主急忙用红纸把彩娃包好,一送到朱湖生面前,祝贺他掷中彩娃,新年定能早得贵子早得财。
有些人掷出几百个铜钱未能投中,而朱湖生仅掷出一个就能投中,这难道不是一个喜兆吗?
第二天一早,朱湖生高高兴兴地抱着喜童回家了。
不久,朱湖生的妻子郑娴怀孕了。十月怀胎,郑娴终于生下了第一个男孩。四年后,又生下了第二个男孩。再过了三年,朱的出生了。
“信不信由你,不由你不信。”平常的一句话语,竟成为朱湖生人生的转折点,因为令他骄傲自豪的三个儿子先后诞生了,而且他的季子朱的后来成为著名企业家、南粵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