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关注:1 内容:462

    解读“双减”政策细则,一图读懂新学期新变化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政策法规 > 正文
    • 政策法规
    • 高级
      网站管理

      解读“双减”政策细则,一图读懂新学期新变化

      2021-09-01  潮客小镇网,南方都市报

      解读“双减”政策细则,一图读懂新学期新变化


      新学年“双减”政策如何落地?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21年新学年有诸多新变化,受全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双减”政策的落实实施。

      政策落地后学校的教与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家校沟通方式、亲子互动方式等都会发生深刻变化。

      9月1日,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教育面对面》联合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共同打造开学季特别策划“出发吧 新学年”。

      节目邀请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史家教育集团史家实验学校校长赵丹阳、密云区巨各庄中学初中数学老师石婷婷共话“双减”政策落地后新学年的新变化。

      解读“双减”政策细则,一图读懂新学期新变化

      Q

      A

      &

      问题一

      “双减”之后学校怎么教?

      解读“双减”政策细则,一图读懂新学期新变化

      李奕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一个老话题,但是今年由中央层面上提出的“双减”工作总体部署,我们教育工作者来理解,“双减”不简单是一个减轻负担的事,而是要在减轻过重的课外补习的负担和作业负担的基础上,面向新的发展阶段,整体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实际上是要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减下去的是作业,增上来的是教育质量和效率。

      对于家长所关注的,一所学校对孩子学习质量的提升,其实老师只是诸多要素的一个方面,其他还包括学习的环境、学习的氛围等。那么,老师所提供教学服务供给是团队的整体力量。

      北京有庞大的教研体系,这种教研体系通过市教研、区教研,一直到集团内的教研体系,一直到学科的教研组和年级组,它是构建一个质量的监控体系,所以师资和教学质量是有保障的。

      解读“双减”政策细则,一图读懂新学期新变化

      赵丹阳

      从北京市教委推出一系列举措之后,从课堂教学的内涵和课堂教学实效性上一直是在砥砺前行。

      新的学期,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要夯实课堂45分钟,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我们加大了年级组的大组教研,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融通,尤其是在双师制,以及校际之间教师交流轮岗背景下,让我们的优质资源共享,让我们好的学科的教师带动起好的学科教师的发展。

      所以在这个轮岗大背景下,新学期的课堂教学应该说它能够呈现蓬勃的生机。聚焦学科的特点,聚焦学科的核心素养,聚焦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吃饱、吃好、吃扎实,这是我们新学期课堂教学中应该呈现出来最大的亮点。

      解读“双减”政策细则,一图读懂新学期新变化

      石婷婷

      “双减”形势下,在教学上如何能够更加提高效率,我认为应该主要从课堂先抓起,构建学生主动思考的课堂,培养学生思维的持续性和主动性。

      如果要想建立主动思考的课堂,应该是以问题为主导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明确,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发展。问题的难度也要适中,能够促使学生更进一步接触到知识内容的本质。

      问题二

      “双减”之后学生怎么学?

      李奕

      之前孩子报辅导班可能在整个教育体系匹配度上有一些地方相对割裂开了,让家长们也比较盲目。另外,在学校的教学环节当中,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课后辅导,以及有针对性的作业和考试诊断,是不是这个链条很完整?

      可能过去的问题在于整个体系之间的匹配度上,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一个体系。这一次中央“双减”文件就是要求我们回归到正常的教育教学链条中,把该完成的任务、该完成的环节要做精做细,比如说提到了作业问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以及课后辅导的问题。

      新的学年,给学校和老师提出这样的要求,一方面是完善过去老师应有的教学的环节和链条,另一方面缓解家长对孩子学科教学知识掌握方面的盲目性。

      其实最熟悉孩子的是自己的老师,如果学校有了这样的课后的辅导和服务,把孩子放在学校是最放心的,没有必要再去盲目的报校外培训班。但是从未来发展方向来看,孩子有一些特殊的需求,可能学校满足不了和保证不了一些要求的时候,也不排除符合条件的更好的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给孩子做补充。

      赵丹阳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质量?首先从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做起。其实作业量不是孩子唯一学会的途径和唯一载体,那么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的主要问题,在主要问题的牵引下,让孩子们的大脑动起来、学进去,再学进去的过程中,精心设计,围绕主要问题和知识点所涉及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的机械性的作业,所以我们减下去的是累赘,留下的是精髓,那么不是说简单的“减”,其实是在“精”上面做文章,是在“实”上面做文章。

      解读“双减”政策细则,一图读懂新学期新变化

      问题三

      “双减”之后家校怎么协同?

      李奕

      “双减”的一个最大的目标是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其实是不同尺度的。作为学校来讲,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是课内和课外相统筹的,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合作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需要我们统筹好大、中、小、幼一体化的育人体系,同时,家庭、社会和学校之间也要构建更良好的协同育人共同体,在宏观层面上团结一切力量,焕发出教育改革和促进孩子成长的蓬勃力量。

      赵丹阳

      面对“双减”政策,家长应该需要怎么转变观念?这么去应对做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家长的变化是应该顺应孩子的全人成长,家长不要过多的纠结孩子学什么、学什么才能好。家长应该更多地把眼光落在如何培养自己孩子的性格、能力、习惯,也就是从素养入手,让孩子的天性焕发,让孩子的自我彰显。

      所以在这个维度下,家长应该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成长,而不是每一步学习,要让孩子在自主的人生中发挥它的主体作用,这是家长该转变的教育观念,所以真的是育人是培育的育陪伴培养培学并不是要陪教。

      问题四

      孩子上下学接送时间上可以有弹性吗?

      李奕

      针对不同年龄、学段、家长接送情况等,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是有弹性的。需要家校之间做好沟通,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此外,孩子早晨上学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多方努力,采用系统的办法解决。北京定位在8:20上课,但是并不是八点多才开校门,如果家长有特殊需求,需要把孩子早一点送到学校来,学校也是开门儿的,只不过学校还会安排好学生在早晨这个时间的早读或者一些早锻炼,但也要根据孩子年龄特点进行设计安排。

      所以在落地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孩子在课堂上的时间段,具体的到校时间,在整个时间安排上,需要我们学校和家长都要做出一些辅助和努力。

      解读“双减”政策细则,一图读懂新学期新变化

      问题五

      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什么时候开始?

      李奕

      目前,各个学校都在做课后服务的相关准备,因为刚刚开学,学校的课后服务提供上可能会有一些时间差,请家长们理解。各个学校都会在最快的时间,提出这个工作的方案。

      学校在提供课后三点半的过程中,之前要跟家长有充分的沟通,我们的课后三点半供给一定是按需供给,一定是得到家长和孩子认可的,这也需要一个沟通的过程,但应该是很快的,不会拖很久。

      问题六

      “双减”政策对于今年初三学生是否会有影响?

      李奕

      教育有它的稳定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很多政策不可能说变就变。所以考试评价,特别是升学政策,以前都是“三年早知道”,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不管是小学学生,还是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在这一次面临“双减”的整体改革中,都会体会到“双减”给自己带来的变化,比如说作业、考试、课后服务等,都有最直接的影响。

      对于升学考试来讲,在这方面也正在加紧研究和部署。对于现在已经进入到毕业年级状态的学生来讲,为了学生稳定性和持续性,实际上还是要保持一定的教学稳固程度,所以在考试方式、考试科目上,还要按照原先的部署。

      问题七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否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带来影响?

      李奕

      北京近10年间,教育供给端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由过去的一所学校给孩子提供服务,变成几所学校共同提供服务,这几所学校可能是一个学区内的联盟,也可能是一个集团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实际上干部、教师、课程,包括学生的活动等,都是打通来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好老师跟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结合,才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完整的基础教育中所谓的优质教育。而且在这样的提供过程中,老师还得借助同伴的参与、环境的创设来实现。如今,整个基础教育的供给是丰满的、复杂的,一所学校取得的成绩和质量的高低,不是单靠某一个老师个体就可以实现的。

      转自教育面对

      来源: 首都教育


      “双减”落地是最好的“开学礼”

      2021-08-31 18:17·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8月31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双减”落地是最好的“开学礼”》的评论。

      刚刚过去的暑假,一系列教育政策密集出台并迅速落地,让大家看到了国家贯彻“双减”政策的决心。9月1日起,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将正常开学,作为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的第一个学期,“双减”落地,将是送给学生和家长最好的“开学礼”。

      解读“双减”政策细则,一图读懂新学期新变化

      在上海黄浦区中华路第三小学,老师在为开学做准备。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教育部此前表示,“双减”督导已被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可以预见,接下来“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将非常严格。在近一段时间的专项整治行动中,各地已坚决处理一批违规典型,包括教师违规补课、无证办学、培训机构违规收费、发布虚假广告,以及职能部门内外勾结、监管失职等。直面复杂情况、找准问题症结,“双减”政策已迈出积极一步,我们期待新学期的落实力度不减,进一步强化人们的信心。

      新学期,学生和家长也拭目以待学校的积极变化。目前来看,教育部强调的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等,直接回应了学生和家长关切的“槽点”和“堵点”,进一步细致规范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纪律和管理规定。

      解读“双减”政策细则,一图读懂新学期新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双减”背景下,北京等地迈出了更大步伐,明确将大比例促进干部教师轮岗交流,为“校内教育高质量均衡”给出了现实方案。虽然这只是一种地方层面的探索,但它代表了一种积极行动的态度。未来,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接受公平高质的教育,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生态,将是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的使命。

      当然,新学期难免带来新“焦虑”。“双减”后学生如何实现全面发展,家长如何配合?教师如何适应教学新情况,学校如何落实好政策?这些问号,都需要审慎的方案、积极的心态以及更好的协同来拉直。这必然对学校的管理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心提出更高的要求。“减”字背后,家长最期待的“增”,就是校内教育质量的提升。

      而家庭作为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就需要真正担负起责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校一道携手呵护他们走上更好的人生之路。

      来源,参考:https://www.toutiao.com/i7002536368442180109/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