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农旅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枝桠错综的桃林,大片环着小片,小片衔着大片,一树一树,缀满枝头,似一带紫色的霞霭,与黛瓦白墙的建筑相映成趣。桃花林里游人熙来攘往,从高空俯瞰,桃林、小河、村落房屋……相依相偎,将这五彩斑斓的美景收入眼中,美如画卷,恍如就在世外桃源。江南式的青瓦白墙,古韵悠悠,返璞归真。满眼桃花绿影、小桥人家,古风意趣油然而生。
一、项目概况
吴房村,是上海首批规划的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位于奉贤区青村镇西南部,农业发达,林地覆盖率高,水网棋布。上世纪90年代,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黄桃之乡”,但后来头顶“黄桃之乡”金字招牌的吴房村却面临着多重困境:黄桃树“超龄服役”,土地板结贫瘠,种桃人也变成了五六十岁的老人。综合村里的现状考虑,吴房村开始寻找转型之路,立足黄桃产业,引入国盛集团等企业和专家团队,打造出桃花景点和特色民宿,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的租金、集体企业分红的股金和劳动薪金实现了增收,实现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打造了具有上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本。
二、发展特色
1.解决瓶颈
2016年,有三个村参加上海“田园综合体”改造的竞争,吴房村看上去是其中基础最差的一个,开始大家都觉得希望不大,但却被选上了,原因是:“这里还能看得见乡愁。”
同时吴房村面临着黄桃产业 “人老、地老、树老”,以及桃农后继无人的窘境。对此,提出“以人才振兴为抓手驱动区域乡村振兴,依托上海资源,通过吸引返乡青年创新创业,带动黄桃产业升级,打造乡村国际青年共创集群”的特色发展路径。在整体规划中,以“青春啊青村”为主题,建设融合青年创业、时尚生活等功能的青年SOHO部落、乡村青年双创中心等,突出展示吴房村的差异化魅力。
2.塑魂留型
理念引领 以“桃花源”塑造品牌,以“青春无妨,世界吴房”为愿景,以“工作日是园区,节假日是景区”为理念,依托现有宅基地,导入餐饮、办公、工作室等业态内容,塑造一个在上海市域范围内独具乡野田园风光的乡村。
创意设计 邀请知名乡村运营团队展开全过程陪伴式创意设计,提出“桃文化”、“桃源里”创意,提出建筑改造方案,融合“粉墙黛瓦”和海派语言,提炼“三分灰、七分白”的新江南水乡的建筑特色。
桃园十景 整体规划、建筑、景观、风貌设计都源于著名中国画家吴山明老师与吴扬老师联袂创作的“桃源吴房十景图”,重塑了江南水乡的村容村貌,将海派文化融入其中。
风貌提升后的吴房村迅速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与媒体播报,主流媒体播报就达到十余家,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华社官方、学习强国、上海东方卫视等,逐渐成为上海的网红村。
3.产业发展
运营机制 由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镇级公司三方共同组建吴房村专业运营公司,塑造多元业态集群,通过试点“村集体平台长租赁模式”和“宅基地活化利用模式”,获得前期运营资本。
引入资本 吴房村围绕黄桃特色产业,引入工商资本进行产业的改造,和农户协商土地流转事宜建立自有基地进行统一的管理,重新规划黄桃园区,对土地重新修整,统一沃肥或轮作,并严格田间管理,以保证出品黄桃的数量与品质。
强化智力 依托黄桃农业基础,对接市农科院等机构,组建黄桃研发中心,开展“黄桃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制定奉贤黄桃种植和品质标准,建立农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同时,与上海农业科学院开展恢复土壤肥力研究,逐批替换有30多年树龄的老桃树,优化黄桃品种。
创新黄桃 全面优化种植技术,拓展深加工及衍生品制造,创新销售渠道,提升附加值。以规模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优化种植管理,提升产品品质,推进酵素、果酱、果酒等衍生类产品加工,以销带农,探索“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农社对接”,依托互联网,实现黄桃“田间—工厂—餐桌”的全产业链。
4.保障收入
宅基地收入 建立“农户—村民经济合作社—镇级运营公司”两级租赁合作机制。将分散宅基地长租给村集体,委托公司运营,保障村集体经济无风险收益及村民稳定长期的租金收入。
土地流转收入 现有承包地及林地统一流转至村民经济合作社,通过与专业市场主体合作,由运营公司进行现代化农业经营,提高土地效益,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社,村民可参与分红。
产业就业收入 依托黄桃、花卉和现代农业为特色,积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开拓乡村文创和旅游业,随着吴房村内的入驻企业日益增多,就业机会也不断上升。当地农民不再选择外出务工,而是纷纷就近就业。
三、地道之见
吴房村科学规划,在充分保留乡村特色风貌的同时,打造城市周边的度假景区,以城市的“桃花源”作为品牌理念,做大做强黄桃产业,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周边乡村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接下来,地道君总结了几点关于吴房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1.破瓶颈和找优势
谋定而后动,找乡村环境、产业、人口等各方面发展问题,打破发展瓶颈,然后找乡村在环境、文化、产业等各方面的优势,精心规划扬长避短,依托在地资源、政府、企业、政策优势,集齐天时、地利、人和发展乡村。
2.打造城市桃花源
在城市周边的乡村,定位应该是打造区别于城市化景区的具有乡土气息的项目。
一是确定品牌和定位 根据项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行区域定位,比较优势,整合资源并进行价值排序,找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资源,找到独具特色的定位,差异化发展。
二是进行规划设计 城市周边项目建筑设计应该与城市建筑区别,邀请专业的专家设计团队或者美术大师,对项目景观进行美学设计或规划,打造具有乡土气息,具有文化气息,具有艺术氛围的景区,吸引城市客群来此参观体验与城市截然不同的风景风貌。
3.发展特色农产业
对于乡村主导农业产业,要利用产业基础,发展壮大,做大做强,提高效益。
一是突破产业瓶颈 进行主导农业产业的详细调研和摸底 先有针对性得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让产业先活起来。
二是要市场化运营 引入工商资本,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用市场化的方式统一运营,销售,扩宽产品销售渠道和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是创新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离不开现代智慧的支持,可与科研机构或者高校合作,加强产品的培育和生产的标准化,用智慧提高产品品质,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开发延伸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