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文化 文化 关注:15 内容:523

    《易经》进入中国大学课程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文化 > 正文
    • 文化
    • 高级

      社科院设易经与预测专业 纳入2019年博士生招生计划

      中国社会科学院将“《易经》与预测学”纳入2019年博士生招生计划引热议。事实上,至少从2014年起,该专业就一直在招收硕士。

      这门专业属于世界宗教研究系下的中国哲学方向,任课教授谭德贵有《风水与企业决策》《新易学》等多部视频流传网上,谈了不少相生相克、风水五行的秘诀,如“不要向南开门”,“重要的房间不能对着厕所”,“横梁压顶会影响事业”,“床的上方有尖的东西对身体不好”等。

      其实,美国哈佛大学早就涉及研究《易经》的专门学科,很多年了。

      欧洲那边,研究《易经》最厉害的,就属于德国了。

      东亚这边,日韩都是很热衷《易经》研究的。

      感觉21世纪,哪个国家不精通易经,相当于整体国民的智商,会拉低很多档次的。


      周易在大学里是什么专业?

      大学里没有周易这个专业,想研究周易可选择哲学专业,毕业后读研究生,选中国哲学,然后找个研究易经的导师。清华大学有易经建筑风水班、南京大学人文风水专业、山东大学有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萊垍頭條


      易卦符号系统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蕴

      光明网 09-06 04:32

      作者:宣守有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宣夙思(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它承载着上古先民的智慧,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一般认为,今本《周易》中有两个符号系统,一个是易卦符号系统,一个是汉字系统。易卦符号系统是文王演绎的《周易》系统,汉字系统是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和《易传》七种十篇,史称“十翼”。汉字系统是对易卦符号系统的解释和说明,是我们今天认识易卦符号系统的主要依据。本文试图据《易经》卦爻辞和《易传》的解释,谈谈对易卦符号系统的看法。

      起源和发展

      历来人们都认为易卦符号是伏羲发明创造的,这在《周易·系辞下》亦有明确记载。今天看来易卦符号可能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发明和应用的,然后由伏羲系统整理和推广,后经神农、黄帝改革,夏、商的运用,文王演绎,孔子的解说方得以流传下来。不仅专家们的研究成果使这一过程越来越清晰,而且也得到出土文物的佐证。如自2014年9月开始正式发掘的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大量彩陶。“许多彩陶上有奇怪的乳白色凸起点,三个一组或六个一组,形状有三条杠,或三个点。”“还有一个由六杠‘白条纹’组成的图形。这些由点点组成的图案正是展示了《易经》的河图、洛书的信息;而白条纹组成的图形则是易经中的六爻卦——雷地豫。之前考古发现过的伏羲八卦都以原始八卦图文为主,这些原始八卦图文记录的是八卦太阳历的内容,还需要考古学者进行破译和转化,这类标志在大汶口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也距今6500—4000年的时间。而此次桥头遗址中发现的伏羲卦图文则不同于以往的原始八卦图文,桥头遗址中的纹饰则直接以阴阳爻的形式出现,与流传至今的八卦乃至六十四卦完全一致。”这些三个点、六个点;三个杠、六个杠图案,说明了以下三点:一是在伏羲前已出现易卦符号,伏羲是第一个对易卦符号进行了系统整理,使之形成完整的体系,而非“始作八卦”;二是说明伏羲前不仅存在零散的数字卦,也存在阴阳符号卦;三是反映了易卦符号由数起的事实。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在我国历史上应当存在结绳记事时期、易卦符号记事时期和汉字记事的开始。这三个阶段并非截然断开,而是有过一个长期并存的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当易卦符号开始使用时,结绳记事可能还在使用。当汉字萌芽并逐步走向成熟时,易卦符号已经数次改革,并最终定型于今本《周易》。其中易卦符号由于其文字功能明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使用,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被完全舍弃。

      从文字的定义看,易卦符号虽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文字,因为它不能和语言无缝契合,精准地使语言书面化,但它却能“以象告”,说明各种事物和道理,具有明显的表意功能。这是它同时期的各类刻符所不可比拟的,比距今5500年前的埃及圣书字和两河流域的丁头字还要早3000余年。

      结构和含义

      易卦符号主要指八经卦(简称“八卦”)、六十四别卦,它们各司其职,发挥着文字功能。具体说八卦以表意为主,六十四卦以说理为主。

      八卦主要是表意,说明具体事物的。八经卦就像成熟的文字一样,每一卦都有它的含意,每卦的义项《说卦》最早对其作了阐述。分类说明了其基本属性和象征意义,明确说明的卦象就达150种。其中乾卦卦象18种,坤卦卦象16种,震卦卦象20种,巽卦卦象20种,坎卦卦象26种,离卦卦象20种,艮卦卦象16种,兑卦卦象14种。尽管如此,要用这一百多种卦象说明世间万事万物是还远远不够的。即使加上卦、爻辞及《彖传》《象传》中提到的卦象,也是很有限的。所以汉代易学家根据《周易》经传的说明,在原有卦象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逸象,其中以虞翻影响最大,据专家统计虞氏逸象仅乾卦就达109种之多。此后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今人温少峰著《周易八卦释象》一书,对八卦卦象作了一次全面的总结,使我们对八卦卦象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据书后“《周易》八卦释象详目”统计,乾卦卦象206种、坤卦卦象244种、震卦卦象280种,艮卦卦象246种、坎卦卦象248种,离卦卦象259种、巽卦卦象257种,兑卦卦象247种,八卦卦象合计1987种。若再加上太极、两仪、四象的象征意义,可达2000多种,而常用汉字也不过3000余个。所以善于利用八卦,已基本上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六十四卦主要是说理,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系辞》指出:“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这个“道”就是道理、就是自然规律。但和今天用明确的概念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进行说理的方式不同,六十四卦则用取象譬喻的方式说明之,主要有以下三种:

      1.以卦名和卦辞说理。和八卦一样,《周易》六十四卦,每卦都有一个名字。每卦的卦名便是对该卦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这些卦名,我们便大体了解该卦的基本内容。如《需》卦,看到卦名,我们便知道该卦谈的是人们需要、需求方面的理。《讼》卦,看到卦名,我们便知道该卦讲的是诉讼方面的道理。每一卦的卦辞是一卦内容的概述,从中可以看出一卦要说明的道理。

      2.以卦象和爻象说理。以象说明道理是易卦符号说理的主要方法。《周易·系辞下》指出:“易者,象也。”“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易卦有大象、小象之别。

      大象是一卦之象。《易经》六十四卦就有64个卦象,以卦象说理主要是根据其上下经卦的象征意义及其关系解说,如地山《谦》,山本在地上,现反居其下,有以高就下之象,故谓之谦。

      小象即爻象。以爻象说理,一是以初爻至上爻的递进关系说明事物由始至终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二是以各爻的当位、失位、乘、承、比、应,上下、往来等概念说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辩证关系及应对策略。

      3.以卦序说理。即以六十四卦的整体排列顺序说理,《易经》六十四卦从《乾》《坤》到《既济》《未济》,反映事物发展的一个大的周期。上经《乾》《坤》开篇说明“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下经《咸》《恒》开篇说明“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这样从《乾》《坤》到《既济》说明事物发展告一段落。“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说明新事物的萌芽和新阶段的开始。

      此外,六十四卦还用来说明具体时间、时序。如十二辟卦分别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及每个月的中气。反映了阴阳二气的消息。

      由西汉孟喜开创的卦气说本质上已是一种历法。它以坎、离、震、兑四正卦纪一年四季,其24爻纪二十四节气。余60卦纪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又以12月卦72爻纪一年72候。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历法的制定产生很大影响。

      由此可见,掌握八卦、六十四卦并能熟练运用,基本上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交流的需要。

      思维方式

      以上事实告诉我们易卦符号的文字功能十分明显。总结它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这个符号系统的具体特征。从八卦、六十四卦的形成及其所表达的含义,我们不难看出这套符号系统具有以下几种思维方式:

      1.自然直观的思维方式。存在决定意识,古人质朴,他们的意识必然源于实践。这从八卦、六十四卦生成说便可见一斑。《周易·系辞上》指出:“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有了八卦再加以引申、类推,便能说明天下一切事物。可见这里没有丝毫人为的臆想与造作,完全源于他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六十四卦说理,主要也是根据每个别卦的上下两经卦的关系及爻位说来解说。甚至六十四卦的书写和读法也是自下而上,这和先民目睹万物生长都是自下而上不无关系。

      2.象思维模式。在易学史上人们从《易》的象、数、理、占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形成象数派和义理派。特别是象思维在易学研究中占首要地位。这是世界上一切文字所共有的特点,一个字或一个单词,它首先呈现在人们脑海中的便是它的物象、意象信息。八卦、六十四卦也是一样。当我们看到一个经卦便知道它的象征意义,如《离》卦象征火、光、明、网罟、得、利等。看到一个别卦便知道它要说明的道理。这个道理也是一种象,即一个义理之象。如《乾》卦取龙像为喻,说明人才培养循序渐进的道理。又如《谦》卦是说谦虚谨慎之道,《彖传》从天道、地道、人道、鬼道四方面解释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所以《谦》卦六爻皆吉,全卦亨通,是谦谦君子之道。总之,六十四卦中卦有卦象、爻有爻象。正是通过这些卦象、爻象才使我们了解了一卦之理。

      3.类推、联想和比喻的思维方式。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模糊到清晰,由现象到本质,由少到多。当人们的认知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周易·系辞上》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八卦就是将社会与自然界所有物象分为八大类。每一卦均包含若干基本卦象,然后再由这些基本卦象联想和类推出更多卦象。

      六十四卦也是以类推、联想和比喻的方式来说明世间万事万物之理。《周易》把天下之理归纳为64个,以六十四卦说明之。如天火《同人》卦:上乾为天、为明,下离为火、为明,有天火同明,上下同心之象;二爻阴柔得位得中,五爻阳刚得位得中,有相应之象,故曰同人。所以《周易·系辞上》说:“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九三为三公之位,上九无应,故有受阻之象,但“三岁不兴”,坚守正道,故终有成。该卦要说的就是二人同心协力,共同奋斗,虽有挫折,终能迈向共同目标这样一个道理。它可用在择友、安家、治国、工作、创业等方面。可见,类推和联想是易卦符号创作和使用的重要思维方式。

      至于比喻,《周易》六十四卦几乎都是取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象来作比喻,用以说明一个道理。如泽地《萃》卦,取地上有沼泽有聚集之象;又九五阳刚居中,六二相应,群阴顺而从之,亦有聚众之象。说明凡事顺天时、讲诚信,方可得人心,成大事。这和诗词借景抒情、借景说理的比喻是一样的道理。

      4.发展变化的思维方式。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易卦符号就是要说明世间万物及万物之理,当然不是静止、孤立地看问题,而是以发展、变化,彼此联系的思维方式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首先八卦、六十四卦的生成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其次每卦从初爻到上爻就是说明一事物从开始到终结的发展和变化。最后六十四卦的排序,也是按彼此联系和发展的关系来排列的。

      5.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易卦符号处处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其阴阳观,实际上就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说卦传》指出,圣人“观变于阴阳而立卦”。既然易卦符号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阴阳变化现象而创立,就必然包含阴阳变化之理。首先是阴阳互根,即阴阳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制约,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鱼太极图对其作了形象化的说明;其次是阴阳彼此消长、互相转化。十二辟卦对其作了明确的说明。最后,阴阳属性是阳刚阴柔。爻有阳爻、阴爻,卦有阳卦、阴卦。阳为刚健,阴为柔顺。如《乾》为纯阳之卦,表示阳气、刚健、向上,所以《乾·象》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为纯阴之卦,表示柔顺、贞固、厚德载物,所以《坤·彖》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所以《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就是道理、规律。这里讲的就是对立统一规律。

      从《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及关系看,有“二二相耦,非覆即变”一说。“覆”即颠倒,一卦颠倒过来便是另一卦,如《屯》卦倒过来就是《蒙》卦,这样的卦共有28对56卦;“变”即变化,即六爻阴阳全变,这样的卦共有4对8卦。它们是《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实际上被列为覆卦的《泰》《否》、《既济》《未济》也可视为变卦)。可见六十四卦的排列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此外,《易经》中关于消息盈虚、“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否极泰来、刚柔相济等思想,都是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的体现。不仅对先秦思想家影响巨大,而且对后世思想界也有深远影响。

      6.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易》卦符号最早体现了先民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八经卦中下爻代表地,中爻代表人,上爻代表天。六十四别卦中初、二爻代表地,三、四爻代表人,五、上爻代表天,谓之“三才”。可见每一卦都包含天地人三才之道,含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说卦》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可见天地人各有其自身规律,但是它们彼此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天道孕育万物,地道厚德载物。“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就是说自然规律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人只有顺应自然规律而动,方可获吉,反之或吝、或悔、或不吉,甚至凶。那么怎样才能顺应自然规律呢?《乾·文言》指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就是说要与天地日月融合到一起,遵循四季时序,顺应时势办事就能符合客观规律。

      尽管古人对天地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没有今人全面、深刻。但他们将天地人融为一体,认为人要顺应自然,和天地和谐相处,方可获吉的看法,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由此可见,《易》卦符号的文字功能十分明显,我们甚至可以将其视为早期的文字,是汉字的前文字形态。世界上一切文字均源于示意图画,而易卦符号源于数,是世界文字发展史上一朵奇葩、一大奇迹。直到今天,它在数理、哲理以及自然与社会的预测等诸多领域仍有待发掘。认真地研究它的起源、结构和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易经》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6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1中国社科院易经博士招生简章招生简章发布

      《易经》进入中国大学课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ASS)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其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1977年5月7日,经党中央批准,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基础上正式组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党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的三大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拥有文学哲学部、社会政法学部、历史学部、经济学部、国际研究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等6大学部,近40个研究院所,10个职能部门,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内的8个直属机构,2个直属公司,180余个非实体研究中心,主管全国性学术社团105个,并代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全院有二三级学科近300个,其中国家重点学科120个。全院在职总人数4200余人,科研业务人员32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676名,学部委员61人、荣誉学部委员133人。研究生院有在校生3100余人。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4全球智库报告》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以第20名的成绩跻身“全球智库50强”[2] ,并蝉联“亚洲最高智库”。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为国家级综合性高端智库的优势,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智库”。


      中国社科院将《易经》与预测学纳入2019博士招生计划!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ASS)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其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

      1977年5月7日,经党中央批准,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基础上正式组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党中央对该院提出的三大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我们查阅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官网,在2019年招生计划中,“《周易》与预测学”作为研究方向之一列在中国哲学下面,从此再也不是某些人眼中江湖流传迷信骗术。就是因为认知度不够,这方面没有得到普及,才让很多人钻了空子。在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周易》的文化地位必须得到确认。


      (可申请博士学位范围:哲学博士、文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历史学博士;限招30名、额满为止)

      项目背景

      l 国学,指吾国固有之学问,以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为研究对象,以儒释道为基本内容;

      国学的教育,强调文学、史学、哲学、宗教等的综合,重视原著经典的研读;

      国学的思想,在于观乎心性、生命、人生,在于观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

      l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殿堂—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06年设立了文史哲学部(包括哲学研究所、宗教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等多个专业领域的国家最高研究机构),于2008年开创了国学研究论坛。

      l 领导者的人文素养和思维模式将决定企业发展的最终高度,中国企业的发展在借鉴西方管理理念的同时,更要领悟传统国学的管理智慧。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针对高层管理者和领导者推出的国学高级课程班项目,强调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一是提升人生境界,即观乎心性、生命、人生,让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宁静致远;二是提升管理智慧,使之兼具中国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的科学思维,真正修炼成博古通今、中西融汇的智慧型领导。

      项目特色

      l 为专业人士订制的应用国学教育项目

      本课程专为接受过硕士教育或3年以上企业高管经验的专业人士所设计,为大家提供持续深入学习的平台,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已有知识结构。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提升管理智慧。

      l 阵容强大的师资队伍 

      以中国社科院文史哲学部的名师大家担纲授课(其中多位是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人)。此外还将在其他著名高校选聘一批学术功底深厚、授课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

      l 独具特色的课程结构

      课程设计以中国社科院文史哲学部博士研究生相关培养方案为本源,在确保科学性与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实用性、新颖性与前沿性。

      l 内容丰富的学习安排 

      内容丰富的学习安排——除课堂授课外,还将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安排指导教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为学员提供参加课题研究或学术活动的机会。

      《易经》进入中国大学课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殿堂

      l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是:

      *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   * 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 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

      全院总人数42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676名,学部委员61人、荣誉学部委员133人。

      l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下辖哲学研究所、宗教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近代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等多个专业领域国家最高研究机构,高级研究人员近500人。

      l 曾经的名师大家(哲学社会学部学部委员):郭沫若(文学家.历史学家)、钱钟书(文学家)、季羡林(语言学家.佛学家)、金岳霖(哲学家)、贺麟(哲学家)、冯友兰(哲学家)、任继愈(哲学家)、范文澜(历史学家)、陈寅恪(历史学家)、翦伯赞(历史学家)、罗尔纲(历史学家)、顾颉刚(地理学家)、吕叔湘(语言学家)、夏鼐(考古学家)。

      《易经》进入中国大学课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l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直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l 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排名第一的研究生院,学科排名:哲学第一、历史学第一,文学第二。

      课程设置

      学位基础.模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国学概论

      哲学.模块

      儒释道三教关系与文化研究.  易经与领导智慧的本质.  儒家智慧与领导精神.  道家思想与战略管理.  法家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佛家的管理哲学与禅宗的人生智慧. 全球化宗教与当代中国.  

      文史.模块

      中国文学史.  中国诗学.  古代汉语.  战国秦汉史与简帛学.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

      典籍研读.模块

      《易经》研读. 《论语》研读. 《道德经》研读.

      部分师资及博士导师

      *汝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长、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长、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

       *余敦康: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中国哲学史。出版著作:《中国哲学论集》、《易学与管理》、《易学今昔》、《内圣外王的贯通——北宋易学的现代诠释》、《何晏王弼玄学新探》等。

      *李景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文学哲学学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研究》杂志主编,《中国哲学年鉴》主编。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人之一。

      *卜宪群: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两进中南海,其中2014年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课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和教训。 

      *卓新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德国慕尼黑大学 哲学博士、德国(欧洲)宗教史协会终身会员。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人之一。

      *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第一个获得中日两个博士学位的考古学家。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人之一。

      *谢地坤: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哲学所所长;教授、博导,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王建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教授、博导,中国史学会秘书长,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外关系史。

      *周溯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博导,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求是杂志社历史组副组长。研究领域:中国近现代史、文化、哲学等。

      *马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导,研究领域:秦汉学术史、近代中国文化。研究领域:中国古典诗学。

      *王震中: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教授、博导。中国社科院甲骨文殷商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

      *党圣元: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文学系主任,教授、博导,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等。《文学评论》编委、《中国文化研究》编委等。

      *蒋寅: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导,兼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

      *陈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从事中国哲学、道家与道教文化、宗教学等领域的研究。著有《道教劝善书研究》,主编有《宗教学原理》、《道教生态思想研究》。

      *陈静: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导,《中国哲学史》常务副主编。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专业方向:汉代思想,老庄哲学。

      *成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印度佛教哲学、南传佛教哲学、中观佛教哲学。

      *魏道儒: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导。从事佛教研究,代表著《中国禅宗通史》(合著)、《中国华严宗通史》、《宋化禅宗文化》、《佛教史》等。

      *尕藏加:藏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教授、博导,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研究专长 :藏传佛教历史传承、教理思想和密宗仪轨。

      *卢国龙: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导。从事道教研究,主要著述有《中国重玄学》、《道教哲学》、《中华道藏》(合编)等及论文多篇。

      课程安排

          制:总学制共计两年半(其中课程学习两年,课程论文撰写半年)。

      学习时间:两年课程学习,每月集中授课一次,每次2天(周六、周日),寒暑假不上课。

      学习地点:北京.上海(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上海研究院)

      报名条件

      1、拥有硕士学位或具备研究生同等学力并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专业人士;本科毕业但具有3年以上高管经验的精英人士;

      2、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3、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条件优秀者可以适当放宽。

      报名程序

      1、提交报名申请表、个人身份证复印件、个人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小2寸免冠近照4张;

      2、学院审核学员报名申请资料,择优录取;

      3、学院向已录取学员寄发录取通知书;

      4、学员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按规定方式与时间交纳学费;

      5、学员在开学当日持交费凭证办理报名注册、领取相关资料,正式入学。

      证书颁发

      学员修完全部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高级课程班结业证书》(钢印、红印、统一编号)。

      如学员符合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条件,则可以按照国务院学位办的有关规定以及研究生院的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工作细则申请博士学位 

       

      国家认可,永久查询

      博士学位证书可在学位网查询;结业证书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站查询。

         费

      学费人民币98000元/人(含学费、课间茶歇费、结业论文指导费、结业考试费及结业费等),资料费2000元,报名费800元,总计人民币100800元;交通、食宿费用自理。

      交款方式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房山支行良乡分理处

        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户:0200 0264 0920 0176 883

      款项汇出后请将汇款凭证传真至(010)62719327

      注明:姓名+国学高级课程班学费

      注:开学一月后,退学不退费

      报名表下载

      联系方式

      全国统一免费热线:400-061-6586


      中国首位易经博士诞生!

      2021-09-06

      中国首位易经博士诞生!中国第一位命理学博士,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据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系博导谢路军教授透露,中国第一位中国哲学(子平命理学)研究方向博士,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2019年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

      《易经》进入中国大学课程

      明天17点52分进入白露节气,丁酉月开始当令。今年辛丑年,进入丁酉月之后,辛丑年就过去了大半。在辛丑年不顺利的朋友,大有希望在明年壬寅年迎来好运。因为明年寅木与今年的辛金、丑土都是相克相反的,五行一改变,人的心态与运气就改变了。所以,今年处于逆境中的朋友,一定要坚定信念,耐心等待明年的转运。

      《易经》进入中国大学课程

      不要纠结人家获得博士学位。从另一方面说明,传统文化被重视,中医也会被重视。这是文化的复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洋学中用,会成为趋势。而不是崇洋媚外!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