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神话典故 神话典故 关注:1 内容:13

    丰顺金汤书院典故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神话典故 > 正文
    • 神话典故
    • 丰顺金汤书院典故

      作者:蓝田黄 大迪车

      汤坑解放前原为金汤乡,18姓氏乡绅为了各姓子弟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与书斋,商议在北河边(内岭溪)建筑一座金汤书院。

      金汤书院就是现在丰顺小学低年级部(老镇中),坐北朝南三厅堂4横巷,“驷马拖车”潮汕建筑风格,大门入处设有木质拼风,上圌书有一个斗大的“福”字。

      丰顺金汤书院典故

      抗战时期国军曾在此驻军,黄圌涛军长看到书写的“福”字不好看,就对校长说叫你们校董来,校长二话不说就向校董们汇报,既然军长有请校董们也不敢抬慢,立即赶来金汤书院,看到黄圌涛军长一直站在拼风研究着这个“福”字,就对军长说;军座大人我这“福”可是5个白银请先生写的,你说如何不雅呢?

      黄圌涛军长就对校董说,你写这个“福”字的先生一定是油灯笼出身的,字虽有这么大,但很死板不活,所以我敢说字不好看,难道你金汤乡没有文人吗?当时校董们真是哑品口无言,确实这个“福”是由当时“蔡义兴”油灯笼写大字的“义兴东”所书,事后校董们商量马上请来汤坑文化开拓者,名人王逸叟老先生上圌书“福”,事后用了10个白银作为润金,常言道“不怕千人看,只怕一人识”,这就是汤坑金汤书院的典故。

        

      另:“蔡义兴”就是后营蔡氏,“义兴东”是原来戏院写戏花蔡澄安老先生的父亲,蔡澄安老先生是汤坑的文化名人,也是王逸叟老先生的学生之一。

      丰顺金汤书院典故

      备注:小时汤坑老人家常传说,现整理发表

      汤坑18姓:据说是;柯、周、黄、林、蔡、罗、冯、洪、吴、余、王、杨、程、丁、高、詹、陈、李。 

      汤坑古八景之一的”卧虹桥”三个大字也是出自王逸叟老先生之手 

      大迪车:

      金汤书院——现汤坑第一小学1-3年级低年部教学区,原汤坑第一中学、80年代城镇中学、70年代汤坑第三小学、60年代金镇小学、解放后金汤小学、解放前金汤书院。

      丰顺金汤书院典故

      金汤书院——原是汤坑最大的三厅祠堂建筑。

      王逸叟(1868~1942年) 汤坑镇老盐厂人,祖籍浙江。民国初年,在潮州、汕头等中学任文史教师。他精于书法且擅长中医。著有《愚隐斋诗草》27卷,附文6卷以及从《续录》文2卷,共装订9册行世。 

      现在丰顺汤坑镇,还有一个村,叫做:金汤村。

      金汤村 :

      丰顺县金汤村位于汤坑镇城区周边。我村辖23个村民小组,截至2012年底,在册户数800户,人口3099人。全村总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亩。主要种植果树、蔬菜等农作物及从事养殖业。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