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文化 文化 关注:15 内容:523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文化 > 正文
    • 文化
    • 高级
      网站管理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留隍信息网 2021-9-08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朱诗向)

      2020年初秋时分,应丰顺留隍林三益老师、潘田杨进发老师之邀,前往韩江潭江、留隍段探寻古驿道、古渡口遗踪。

      韩江,有“南洋古道”之称,曾经是梅州人、潮汕人背井离乡、别妻离子下南洋谋生的船道,从梅县松口、大埔三河坝、高陂、潭江、留隍、潮州、汕头出发……直到东南亚泰国等地。“南洋古道留下了很多文史资源:水客、侨批、过番文化(过番山歌、过番故事、过番习俗)等。

      韩江在呼咽

      韩江在哭泣

      韩江水是侨胞泪

      年轻丈夫飘洋过海杏无音讯

      守活寡娇妻望断秋水盼团圆

      未断奶儿子离开了亲爹

      侨乡土地上寡妇、孤儿多

      韩江水慢慢流,

      流不尽侨民血泪恨悠悠…

      不说伤怀往事,还看今日风景。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在韩江留隍段,感受百年渡口的古韵悠悠 (林益 摄)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寻一方茶饮——热情的屋主开始煮水泡茶招待我们三个“不速之客” (杨进发 摄)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韩江边,梅州客都好乡贤许应裘的家——笑谈人生处留影 (杨进发 摄)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韩江鼋、花鳗鲡市级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桩(朱诗向 摄)

      据资料介绍:鼋(yuán),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鼋的外形看起来和甲鱼很相似,不过相比起甲鱼,鼋的体型更大,头部圆,颈部短,背部扁平无突出。作为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鼋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资料图:鼋与鳖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感受许应裘先生的大爱 (朱诗向 摄)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韩江边葛布妈祖文化广场 (朱诗向 摄)

      韩江航运业发达,妈祖是航海神、保护神,也是经常海上、江上打鱼作业的渔民的保护神。人们相信妈祖能护佑家园、驱邪治病等等。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韩江水道蕴藏丰富的文史资源、古驿道、古渡口,千百年来很多名人志士、文人骚客往来于此,留下绚丽篇章。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林三益老师配文字:寥廓江天小船渡。绝妙,甚好!(朱诗向 摄)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位于留隍站口、产溪河边的白沙古庙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潭江,老街,小吃(朱诗向 摄)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潭江,菜干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李坚真纪念亭风光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从坚真纪念亭看韩江风光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从坚真纪念亭看韩江风光——

      野渡山崦有人家

      行走韩江——野渡山崦有人家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古渡口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韩江灯塔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韩江东山水电站——韩江东山水利枢纽工程于2006年9月1日正式动工,项目总投资9.8亿元人民币,总装机容量75MW。2010年12月,经过4年多的施工,丰顺县历史上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集改善韩江上游通航发电于一体、投资9.8亿元的韩江东山水利枢纽工程于昨日竣工正式投产。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韩江人家的番薯(朱诗向 摄)

      番薯:红薯。番,旧时称外国的一种用语。比如:过番(客家话、潮汕话都意思是“出国”、“下南洋”)、番鸭(不属于本地的鸭)、番豆(客家人、潮汕人都指:花生、地豆)。

      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

      康熙四年(1665年),清末著名诗人彭孙遹(曾任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官员)从扬州出发到岭南散心、游历。他沿着扬州、芜湖、九江、南昌、吉安、赣州、上犹、韶关、广州、罗浮山、龙川、东莞、惠州、潮州,进入今天属于梅州丰顺管辖的留隍、潘田,经过丰顺曾经的县治丰良(旧称:丰政都通判府),然后进入梅县境内的畲江驿、大埔县三河镇的蓬辣滩,再从雷乡馆(龙川县旧名)、赤甲水、石龙、博罗…..返程。

       

      彭孙遹夜宿留隍产溪驿,写下《产溪夜月怀程五周量》一诗:

      晚渡初潮满,西风一榜轻。

      烟波随地好,灯火隔林生。

      客有将归思,秋多欲暮声。

      蓟门今夜月,应似产溪明。

       

      第二天拂晓,彭孙遹从留隍启程,在留隍到潘田驿道上写下《含笑花》这首诗:

      春丛初挹露,

      晓色欲升霞。

      借问忘忧草,

      何如含笑花?

       

      到了潘田,借宿“潘田驿”,给潘田人民留下空前绝后的一首诗——《潘田驿中见木芙蓉一本高丈馀》,全诗如下:

      一枝独自染秋容,

      拂瓦窥檐晓露浓。

      惆怅佳期不可即,

      空教木末采芙蓉。

       

      关于韩江之旅南洋古道“留隍段”,先杂记于此,以后再改。

      来源:南粤频道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