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什么——知识的获取,科学整合世界
18-08-3007:35
大学的学习资源
传授知识是大学的基本任务。大学有各种各样的课程供大家选择,多数课程只要你有精力,不论你是否选课,都可以去旁听。大学有存储大量书籍、资料的图书馆,我们也可以在图书馆获取想要的知识。在大学,大量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海量的图书、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都是我们在大学获取知识的重要资源。
大学的教学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通常大学会在入学的第一年设置内容较为宽泛的选修课程。第二年开始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大学通过循序渐进的选课模式,对学生首先开展通识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而后通过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科研、就业能力。这是大学课程设置上通常希望达到的效果,但是实际因为课程种类、课时的限制,通识教育远远不足,而专业教育也缺乏力度。
大学除了课程设置上的问题,在教学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
一是,相较中学阶段而言,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低于中学教师(有别于学术水平),他们往往关注的是自己的科研工作,因为在高校通常科研成果的多少是考察教师水平的重要参考。相比中学教师,他们用于备课的时间更少,课时也更少,大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并不高超。
二是,大学课程设置与中学阶段大不相同。课堂讲授时间非常有限,而每门课程都有相当多的内容和一定的难度。由于每门课程时间较短,本身不善于教学的大学教师,就更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如此多的知识,因而许多课程要么讲的过于肤浅、流于其表(形同科普),要么讲授过于高深、铺垫不足(没有足够时间传授预备知识),这些都让大学生感到学习吃力。
当然这并不是否定大学教师的能力和教学方式,只是说明大学知识传授存在先天局限。大学教师的优势在于其学识渊博、人格魅力及大家风范能够对学生形成感染力,长期从事科研与知识转化工作的大学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学科前沿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就业指导,这都十分有益学生的成长。
正是因为大学知识传授存在这些问题,新生往往感到学习困难, 没有了如影随形的老师指导,同学们往往无所适从,许多人无法跟上课程进度,导致出现学习危机。
大学的学习方法
作为新生应该主动地调整学习模式以适应大学学习的新情景。
首先应当改变被动的学习心态。在大学很少有教师会像中学阶段督促学生学习,也很少有教师会严格课堂纪律,即是不做作业、逃课,任课教师往往也不会像中学教师那样严厉批评,尽管他可能直接给你挂科。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成为了个人的事情,如果自己仍然维持中学思维,你会发现自己很快难以跟上大学飞快的教学进度,从而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导致逃课连连。因而一定要主动思考如何学习,并积极改变。
其次是要学会规划时间、自主学习。大学一般不会有早读和晚自习,课程也不像中学那样紧密相接。空闲时间如何合理利用,是新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选择娱乐,大学最不缺的就是娱乐的方式。但是作为大一新生,还是应当首先解决学习问题。在空闲时间应该尽快完成作业,并利用其他时间通读教材,标注重难点,通过查阅资料力求读懂教材。
第三注重学习氛围的培养。建议新生室友、班级同学之间相互督促学习,约定统一的作息时间,在课余时间相约去自习室或图书馆学习。这样做一是可以营造良好的寝室氛围减少不必要的矛盾,二是学习中与同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学习效率更高,也有助于培养合作能力。
第四考前准备。如果以上三点都做到的话,一般考试已经没有太大困难。将平时积累的笔记、作业、课程课件、复习材料汇总后进行集中复习,通常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如果平时不努力仅靠期末突击,虽然可能会取得一定成绩,但只是自欺欺人,并没有真正学到应有的知识,是大学学习的大忌。
写在后面:大学学习,就是所谓的科班出身,受到专业性的训练,工作技能比较系统,能够更强的适应社会,在各种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