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历史 历史 关注:4 内容:33

    留隍旧称万江,曾经做过揭阳县城,准市级,荣耀一千年,公元1140年的历史大背景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历史 > 正文
    • 历史
    • 高级

      资料:留隍、万江市与揭阳县治!

       2021-08-09 22:54

      留隍旧称万江,曾经做过揭阳县城,准市级,荣耀一千年,公元1140年的历史大背景

      留隍原名万江市

      春秋战国属百越地,汉时属南海郡揭阳县

      宁绍兴十年(1140年),揭阳县治设在留隍

      后才迁至揭阳玉窖村(今揭阳榕城)

      留隍旧称万江,曾经做过揭阳县城,准市级,荣耀一千年,公元1140年的历史大背景

      《沿革》载:“宋徽宗宣和三年,始割海阳之永宁、延德、崇义三乡置揭阳县。宋高宗绍兴二年,废县制并入海阳县。十年,复设,卜地于留隍、玉窖二村。

      留隍旧称万江,曾经做过揭阳县城,准市级,荣耀一千年,公元1140年的历史大背景

      留隍在丰政都,属丰顺县地;玉窖,今揭阳城。”该城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设4个城门,东门在妈宫;西门在后井;北门在宫汶头,也曰城之头;南门在街尾李厝埕;里即内,内即城之内。出后井就是是城之外,以当代寨内城墙为界,古代还在宫汶头设码头,名曰揭阳县渡船所,专管往来船只。

      留隍旧称万江,曾经做过揭阳县城,准市级,荣耀一千年,公元1140年的历史大背景

      清初时饶平总兵、邑人吴六奇重建城围,另设4个城门,并田阝留隍地势险要,利于江防,下令在留隍江边建筑码头,以便往来船只装卸货与征收捐税。

      留隍旧称万江,曾经做过揭阳县城,准市级,荣耀一千年,公元1140年的历史大背景

      官府还设《奉县宪示禁石碑》,这块石碑已在当地被发现,放在宫汶头风景区内。石碑上规定对韩江船只需加管理,“上水只载饷盐,不载地货,亦不能搭客。”这个碑文,实际上反映当时封建时代这一带的自然经济情况。

      留隍旧称万江,曾经做过揭阳县城,准市级,荣耀一千年,公元1140年的历史大背景

      此外,吴六奇还下令在留隍西北部辟有面积约2000多亩的湖塘,以湾泊江防战船,老百姓称之为“军塘”。这个军塘,成为留隍的一个古景,叫做“军塘鱼筏”。

      网友评论:

      哎 讲着潮汕话说是客家人 要什么时候留隍才划到潮汕版图呀

      合乐PC水晶鞋跟加工

      到潮州几十公里,到梅州几百公里。况且梅州市政府没有给予我们什么好的政策支持(因为地处市尾偏僻角落)实在不利于“留隍”发展,一旦纳入“潮安”,依托留隍江边、山村旅游特色,将能成为在潮汕乃至粤东地区的文化、休闲娱乐旅游的圣地!

      侠客。

      如果归潮汕管,可能比梅州管好多了,其实每天返往潮汕的人,多过去梅州

      朱纶盛

      据分析:卩留隍/万江是″派出所″……目的<征收、管理″上下行船只货物税收和走私违法管理所″……后没油水、撤消!!

      <军塘>是吳六奇水兵营地应没错!…、再早海水位高<军塘>还可能是海防<水兵营地>……总之那时:汤坑、万江/卩留隍两地是海阳(揭阳、潮安)的根据地/祖地、海水退落海…潮州七县是<后耒事>!参照”全国各地、畲族祖地在潮安凤溪山″…与万江汉民和睦相处的史实为鉴、开发<文旅业>、<传统遗传>……

      朱纶盛

      改)…畲族祖地在潮安凤凰山、

      朱纶盛

      虽然时间不长、只一年左右、可亦是历史真跡!我曾查问过揭阳县人士!他说时间短约七个月、因什么<史实之故?也不清楚!>没否认事实!

      悠然见南山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揭阳县治设在留隍。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废揭阳县并入海阳县(今潮州市潮安区前身),前后历时11年。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重置揭阳县,县治才设在今揭阳市榕城区。

      朱纶盛

      建治<万江>1140年,已是<南宋>高宗(赵构)受蒙古族:辽、金、元″骑人″所欺,宋<重文、轻武>所致,败走<杭州>曰″南宋″!…文、理、义、文化艺术、教育…达高峰(*居林朱族谱记戴”黄金创世祖<丰三万>公之创世祖墓地,还是″朱熹″親临、见风水美好而选定!……居林朱始从潮安金山下、朱厝巷迁来居林/深村!…口铺是后发展再迁江边<发辰商业>!…)……国强还得″身板硬”/体、武之重要、在此时刻可见一斑″史鉴″→″德、智、体″→一个不能少!……

      后记:

      留隍作为揭阳县治,也就是现在揭阳丰顺一带,应该包括大埔部分地区或者全境都可能,就是现在的准市级管理部门的驻扎区。

      相当于现在的市区,梅江区,潮州市区,榕城区这些。

      如果在十年以前,会觉得很可笑,因为当时的留隍就像农村,而他们更像大城市。

      而到了今天,2018年以后,留隍就更像一个县城的规模了。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时也命也,谁也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

      但是留隍的前景是光明的。

      宁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的历史背景。

      1140年,已经是南宋绍兴十年了,这个时候宋朝的都城在现在的浙江,旧称临安。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拆分交州,广州地名首次出现,孙权对南越王墓很感兴趣。

      唐朝末年的狂人黄巢,就在广州进行过屠城的神操作,当时还是主要针对波斯商人。

      可见江浙一带离广东的政治距离真不远。

      那么,留隍在韩江中游,其战略地位就会凸显,毕竟南宋的地盘一再受到北方金国的挤压。

      而且留隍离潮州城也是近,水路也是方便。

      孺人出处,

      正因为南宋政府对万江的重视,所以也导致了宋帝昺逃亡途径万江,留宿万江古庙。

      同时也有万江的女子军拼死保护宋朝皇帝,对抗元兵的典故/

      或许,当时是有一定规模和当时迷魂阵战术对,拖延了元兵的进一步追击,也是有可能的。

      至于传说中把当时的万江女子描述成为傻瓜蛋一样的村姑,那就小看留隍女人了。

      忘国的封号,谁要太多都是傻,封个七品,有点念想就好。

      难道要做忘国的一品贵妇人吗?

      难道金兵把北宋的后宫贵人虏去北方非人折磨的事情,民间就一点不知吗?

      获得孺人称号,不代表傻,而是大智慧。

      留隍

      万江因宋帝昺经过留隍而停留,因此改名。

      而且在整个元朝,也是一如既往的坚持,直到今日,这是留隍这个地区民风性格的底蕴和基因。

      放眼整个中原,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属难得。

      END


      延伸资料:

      1140年,百科词条

      1140年是一个闰年,农历庚申年(猴年);西夏大庆二年;金天眷三年;西辽康国七年;南宋绍兴十年;越南绍明三年,大定元年;日本保延六年。

      中文名 1140年 年    历 庚申年 生    肖 猴 属    性 年代

      目录

      1 历史人物

      出生

      逝世

      2 历史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 播报

      出生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中国山东济南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词人。 [1] 

      赵汝愚(1140年-1196年),北宋恭宪王赵元佐的七世孙,字子直。原籍饶州余干,祖父于南宋建炎年间迁居崇德洲钱(今桐乡市洲泉镇)。赵汝愚出生于洲钱。宋孝宗干道二年(1166年),考中状元,累官秘书少监兼权给事中。

      逝世

      李纲1140年逝世

      李纲1140年逝世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李纲、赵鼎、李光、胡铨等合称“南宋四名臣”。

      杨再兴(?-1140年),南宋抗金名将。

      莱翁一世(1068~1140年2月14日)奇里乞亚亚美尼亚公国亲王(1129年~1140年在位)。

      李纲(1083——1140)绍兴十年(1140)正月,在福州逝世,年五十八。李纲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政和进士。宣和七年(1125)为太常少卿。金军败盟南下,他刺臂血上疏,请徽宗禅位太子,以号召天下。钦宗即位,除兵部侍郎,坚决主战,反对迁都。以尚书右丞为亲征行营使,积极备战,逼迫金军撤退。不久,以主战被贬。建炎元年(1127),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上十议,荐张所、傅亮至河北、河东组织抗金力量,以宗泽为开封留守。在职七十五日,被解职。绍兴以后,历任湖广宣抚使、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屡上疏论时事,反对议和。在福州因痛悼其弟,得疾不愈。卒谥忠定。著有《梁溪集》。

      历史记载编辑 播报

      金败盟

      金天眷二年(1139)、绍兴九年七、八月间,完颜昌和宗磐等谋反被诛,宗弼掌握金军政大权,已有背盟之意。次年五月,金主败盟下诏,令元帅府复取河南及陕西地。金军分四路并进。聂儿孛堇出兵山东,右副元帅撤离喝率军入陕西,知冀州李成率军入河南,完颜宗弼率精兵十余万人与知东平府孔彦舟、知博州郦琼等抵汴京。丙戌,宗弼入东京(今河南开封),宋留守孟庾率官属迎降,河南诸城望风降金。金右副元帅撤离喝自河中(今山西永济西)渡河,入同州(今陕西大荔)界,陕西州县归金。

      凤翔石壁寨之战

      绍兴十年(1140)五月,金败盟分四路南侵,右副元帅撤离喝入陕西。时宋将杨政母方病死,然以国事为重,径至前线,与吴璘协力抵御。辛丑,金兵犯凤翔府(今陕西凤翔)石壁寨,吴璘派统制官姚仲等应战。是役,姚仲奋不顾身,亲自督战,金将折合孛堇负伤,退屯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

      顺昌之战

      绍兴十年(1140)五月,完颜宗弼等毁约南下。宋东京留守刘锜率八字军,原拟北上驻守开封,行至顺昌府(今安徽阜阳),闻金军已陷开封,逼近顺昌,遂与知府陈规决定守城。金军前锋韩常和翟将先到顺昌城外,刘锜败之。壬寅,金龙虎大王和三路都统葛王廒率军从陈州前来,共三万人马,围顺昌城。刘锜先以神臂弓及强弩射之,复以步兵出击,金兵大败。己酉,完颜宗弼率十余万大军至顺昌。辛亥,再一次包围顺昌,约定来回会餐城中。时刘锜所部不满二万,而可出战者仅五千。他以逸待劳,集中力量,选择重点突击金军。又以竹筒掷豆计破金精锐拐子马,金军毙尸倒马,纵横枕藉,损伤十之七八。宗弼又移寨于城西,掘堑自卫,想坐困宋军。会天下大雨,平地水深尺余。刘锜派兵劫寨,金军抵抗不住,被迫败退,顺昌围解。是役,刘锜以少胜多,大败金军。金转入防御。

      淮阳之战

      绍兴十年(1140)五月,金人败盟南下,淮东宣抚处置使韩世忠率军迎击金主力右翼。六月,宋军统制官王胜和成闵与金战于淮阳军(今江苏邳县南)南二十里,水陆转战,掩金兵入沂河,死者甚众,夺其舟二百艘。八月,韩世忠围淮阳军。金人来援,世忠迎击于洳口镇,败之。又遣解元击金人于潭城,刘宝击金人于千秋湖,皆捷。成闵从统制许世安夺淮阳门而入,大战门内。世安中四矢,闵被三十余伤,力战复夺门而出。是役,成闵立奇功,韩世忠军威大振,顶住了金右翼军的南下。

      颖昌之战

      金韩常部在顺昌为刘錡所败后,驻颖昌府(今河南许昌)。绍兴十年(1140)闰六月,岳飞受命北上,派前军统制张宪攻颖昌府。壬辰,张宪军至距府城四十里处,与韩常展开激战,败之。岳家军乘胜进军,收复了颖昌。七月,郾城之战后,完颜宗弼又率军激战,董先与胡清率军出城相援,遂大破金军。不久,岳飞奉诏退兵,颖昌等地复被金占领。

      梁兴渡河连结义军

      绍兴十年(1140),当岳家军北上抗击南犯金军的同时,岳飞还派遣梁兴、董荣等渡越黄河,连接河朔忠义民兵。七月,梁兴等到达黄河北岸。随即占领了绛州垣曲城。尔后又会合忠义民兵,屡次击败金兵,收复翼城、赵城等地,扰乱了金军后方。岳飞班师后,他们又南渡黄河、占领怀州(今河南沁阳)、卫州(今河南汲县)。在开德府(今河南濮阳)界内,还策动忠义民兵截取了金朝的金帛纲和马纲。

      郾城之战

      绍兴十年(1140),顺昌之战后,金军退守河南。岳飞率师北进,连克颖昌府(今河南许昌)、淮宁府(今河南淮阳)、郑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等地,进逼开封,并遣梁兴等渡河,组织义军,扰敌后方。七月,宗弼见岳家军兵力分散,又探知岳飞只有少量军队驻于郾城(今属河南),遂率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和韩常等军一万五千人直趋郾城。己酉,两军交战。岳飞令其子岳云率轻骑攻入敌阵,往来冲杀。金军出动重甲骑兵。铁浮图作正面进攻,另以骑兵为左右翼,号称“拐子马”,配合作战。岳飞吸取了顺昌之战的经验,遣背嵬亲军和游奕军马迎战,并派步兵持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敌兵,下砍马足,杀伤大量金兵,使其重骑兵不能发挥所长。岳家军中的勇将杨再兴单骑突出敌阵,打算活捉宗弼,杀金兵数百人。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金军大败。辛亥,金兵再犯郾城,岳飞在城北之五里店再败金兵,杀死金将阿李朵孛堇。是役,宋军以少胜多,给金军以沉重打击。

      小商桥之战

      绍兴十年(1140)、金天眷三年七月,郾城之战后,宗弼集兵十二万屯于临颍(今属河南)。甲寅,杨再兴以三百骑兵出巡,在小商桥与金兵遭遇,杀死金兵二千多人以及一百多名将领,宋军也全部壮烈牺牲,杨再兴所中箭镞有二升之多。乙卯,张宪率岳家军再战,逐金兵出临颍县界。同日,岳家军又大破进犯颖昌的金军主力。

      两淮各路宋军奉命班师

      绍兴十年(1140),宋军北上节节胜利。秦桧想乘此议和,遂命张俊等班师南回,使岳家军处于孤立无援之险境。七月,下诏岳飞措置班师。岳飞不得不忍痛班师。九月,又派起居舍人李易赴韩世忠军前谕旨班师。是时,淮西宣抚副使杨沂中还师镇江府;三京招抚处置使刘光世还池州;淮北宣抚判官刘锜还太平州。从此不复出师。

      金杀完颜希尹

      金天眷三年(1140)九月,因完颜宗弼奏请,完颜希尹以“奸状已萌,心在无君”的罪名被处死。希尹,女真名谷神(又译作兀室、悟室、骨舍等),女真完颜部人。随金太祖兴兵,参预攻辽、建国等重大事件。是女真文字的创制者。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十月,任元帅右监军,与完颜宗翰等率军攻宋。金熙宗时,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加开府仪同三司,封陈王。为相期间,倡导学习汉文化,协助熙宗改定礼仪、制度。天眷二年(1139),与完颜宗斡捕杀太师、领三省事完颜宗磐,及太保、领三省事完颜宗隽。皇统三年(1143),因”死非其罪”赠以开府仪同三司、邢国公,改葬。天德三年(1151),追封豫王。

      金置屯田军

      金天眷三年(1140)底,金人复取河南之地。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金熙宗始置屯田军,将女真、奚、契丹人自东北徙入中原地区,与汉人杂处。然后按户授子官田,使自耕种,春秋量给衣物、马匹,以资接济;若遇出军,始发给钱米。凡屯田之所,自燕之南,淮,陇之北,俱有之。多至五六百万人,皆筑垒于村落间。

      宋置阳府寺

      绍兴十年(1140),宋置阳府寺(今江西景德镇)。元末毁,明洪武初重建,后又废。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路经此地时,曾在此寺住过三天,写下“机关不露云垂地,心镜无暇月在天”的题联。

      宋莫将等使金

      绍兴九年(1139)、金天眷二年,金政变,尽诛往日议和之人,且执王伦,放兰公佐归宋,重议岁贡、誓裘、正朔、册命。十年正月,宋以莫将充迎护梓宫、奉迎两宫使使金,济州防御使知阁门事韩恕为宣州观察使副之。

      王德取宿州

      绍兴十年(1140)闰六月,张俊北上至合肥,闻宿(今安徽宿县)、亳(今安徽亳县)间有金兵,遂命统制官赵密出西路攻宿州。经六昼夜,赵密始到达宿州城外,与金军战,败之。会淮西宣抚司都统制王德率兵从寿春亦到宿州,乘夜破金营寨,

      降其守将马秦。丙戌,复宿州。

      张宪取淮宁

      绍兴十年(1140)闰六月,岳飞遣统制官牛皋、徐庆等与张宪会师,追韩常至淮宁府(今河南淮阳),又败之。丙申,复淮宁府。韩常遁去。岳飞以胜捷军统制赵秉渊知府事。

      王胜取海州

      淮阳(今江苏邳县西南)之捷后,韩世忠部王胜于绍兴十年(1140)闰六月遣统制官王权、王升等进攻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海州守将王山出战败走。夜间,王胜以水军攻城北,火烧北门;又命诸军分地而攻。丁酉,克城,生擒王山。百姓以金帛犒军,而王胜不受。

      王德取亳州

      绍兴十年(1140)五月,金背盟南侵,郦琼屯驻亳州(今安徽亳县)。刘光世派人招降,郦琼焚书囚使,不听。闰六月,张俊率军至亳州城下。时都统制王德已取宿州(今安徽宿县),进至亳州,与张俊会师。郦琼闻知,惧弃城而走。戊戌,复亳州。

      吴瓘部取扶风

      绍兴十年(1140)五月,金右副元帅撤离喝渡河入陕,连克州县。宋命四川宣抚副使胡世将抵御。六月,世将命都统制吴璘,杨政与撤离喝约战。撤离喝派鹘眼郎君率三千骑兵直冲宋军,为宋都统制李师颜败。撤离喝退兵,鹘眼入守扶风县城。李师颜攻扶风,拔之。生擒金兵一百一十七人,首领三人。又派裨将攻风翔西城外敌塞。撤离喝列阵二十余里,在百通坊与宋军展开激战。宋统领姚仲等力敌,大破之,杀金兵甚众。金西路军遂退保凤翔。

      岳飞奉诏班师

      绍兴十年(1140)七月中旬以前,岳飞在郾城、临颖和颍昌府战役中连败金军。然而,是时张俊、王德早已在秦桧的“密旨”授意下从宿、亳地区班师回庐州,岳家军处于孤军深入的险境。壬戌,岳飞收到”措置班师”的诏令,遂忍痛自郾城班师。恐金兵掩及,于是扬言将进兵深入。后金军远去,始传令回军。北伐所收复的颖昌(今河南许昌)、淮宁(今河南淮阳)、蔡阳(今河南汝南)、郑州(今河南郑州)诸地又为金所占。

      杨沂中军渡淮南归

      绍兴十年(1140)七月,宋以杨沂中为淮北宣抚副使,沂中乃率骑兵至宿州(今安徽宿县)。八月,遭金兵诱伏,溃败。杨沂中遂至寿春府,渡淮而归。其统领官王滋、肖保不知沂中所在,奏于朝廷,宋廷大恐,遂令淮南州县权宜退保。是时,金人攻破宿州,屠城,溃兵由淮河上下数百里间三三两两而归,死亡甚众。沂中自淮西复还泗州,人心始定。

      来源:留隍信息网,丰顺县志,网络资讯

      整理:潮客小镇网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