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客小镇:不能让农村老人八九十岁还自己劈柴做饭,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谦济堂文化 2022-02-11
养老困境,我们面临的大问题,作为人口大国,过去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缓解了人口暴增对经济、资源、环境的压力。但现阶段,我国逐渐面临人口比例失调、老龄化加剧的新问题。
2月9日,国新办就《“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在会上表示,我们不能够在最基本的需求没有保障好之前先去搞“诗和远方”,不能让城里老年人在互联网时代成为“需求孤岛”,也不能让农村老年人八九十岁高龄还要自己劈柴做饭。
一时间激起网友的广泛讨论。
中国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农村是具备中国特色的农村。
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很多农村逐渐空心化,留守老人的比例越来越少,而更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回到家乡,最多就在家乡所在的县城或者镇区去安一个纪念意义上的家,更多的时间是在城市里谋生。
事实上,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住习惯了,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意离开自己住了将近一辈子的家乡的。
欧晓理:“我们要力争在未来五年内,大城市老年助餐服务逐步覆盖80%以上的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能达到100%。”
欧晓理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聚焦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增强社区服务供给,补齐城乡社区服务短板,推动多层次多样化为民服务下沉社区。具体来说,主要想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做工作。
一是补齐公益性、基础性社区服务短板。在过去的调研中发现,很多社区仅仅停留在“发通知”“开证明”的服务层面,有的社区配备了一些沙盘模型、LED显示屏,修了展览馆,但是老百姓最需要的基本的便民服务却缺失。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拥军、文体服务有保障,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十四五”时期,特别是要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和普惠托育服务,扩大群众家门口的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
二是发展高品质生活服务。新时代的社区,是面向全龄人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每一个社区居民的需求都值得被重视、被满足。所以,我们要坚持全龄友好理念,以家政进社区为牵引,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健康、文化、体育、维修、助餐、零售、美容美发等社区服务,构建24小时生活链和15分钟生活圈。
要做到这一点,很关键的就是有一大批从事社区服务的专业化企业,让每一个细分的领域、每一个生活细节、每一个日常难题都能找到专业的市场主体来承接,形成“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相互配套、相得益彰的社区产业生态。同时,我们还要推动各地落实好水电等各项优惠政策,有条件的地方也鼓励他们采取积极地减免租赁费用,让进社区的企业能够降低成本、轻装上阵。
三是关注特殊困难人群的日常需求。从“十四五”开始到2035年,我国老龄化程度将不断加深,空巢、留守、高龄老人以及重度残疾人,需要我们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我们要聚焦特殊困难人群的日常需求,大力发展社区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助餐服务,这是老年人、残疾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一定要保障好。
养老困境,不仅是村镇面临的问题,也是城市长者面对的问题。
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配套的服务业是根本,大的政策是好的,指明了方向,而基层需要更多积极的探索。
说到底,还是一种新时代背景下的”摸着石头过河“,可别只光顾着楞在岸边,一动也不动呀。
潮客小镇互联网交互平台,一开始就是把三农和养老当成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的定位很清晰,目标很明确,如果一个特色小镇,尤其是潮客小镇留隍这样的地区,如果康养这一块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就没有其他的优势了,也意味着离失败不远了。
国家的大政策背景下,山清水秀的地理条件,潮客文化的交融地带,强有力的资本回乡加持,浓厚的中医药氛围,而且特色小镇的配套也起步较早,基本成型而且成熟,天时地利人和,已经赢在起跑线了,那么接下来就要在接力下赛中,取得更好成绩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