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18年,乃至更早之前的特色小镇的疯狂投入境况相比,时间来到2019年的特色小镇项目。
绝然是不同的场面,资力薄弱和浑水摸鱼的,还有投资技巧不成熟的管理团队和投资商,都逐渐的退出,剩下是真正有实力而且懂行的,已经不多。
更多留下的,也在苟延残喘,这就是当下的局面。
很显然,特色小镇在我国当下的国情之下,称之为蓝海项目,也是可以的。
加上广大的房地产商的集体转型,带动海量的资金的方向。
小镇建设的空白,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春风引导,促成这一切。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告诉行驶的列车,对没有经验的司机,落后的交通系统,甚至陈旧的轨道,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翻车只在一瞬间。
一个地区拥有优质的交通资源,不一定就能够很好的发展,这里我们要举一个例子:海陆丰地区的交通可谓发达吧,地处深圳高速中断的黄金位置,甚至还有得天独厚的海滨资源,很显然几年内的海丰沿海才发展起来,而之前丢失的足足将近三十年。
这背后是什么样的一种逻辑呢?
如果对这个事情有一定了解的人,会想到一个要点,就是地方风俗,人文风气。
人文和文化传统,对于一方水土来讲,是根深蒂固的。
同属于潮汕文化圈的潮州地区,则有韩愈来潮州做官八个月,则带来了潮州人崇文的儒商氛围。
海洋文化不仅仅只能从事海盗这一职业,吸收上岸的荷兰人,现在做出来的小尺度精雕设备,全球第一家。
敢干敢闯,也要有不敢为的自律和约束。
文化背后的逻辑就是教育,优秀的文化基因,背后因为有优秀的教育家在做无私的奉献。
作为潮客小镇,如果外来子弟回家乡,连一个高中学位都没有,还要谈什么更加优秀的教育,几乎是笑谈。
改革开放初期,胆子大,敢拼敢打,能吃苦,基本都能够成功。
那是时势造英雄,时过境迁,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甚至是为后世千秋,垫底厚实的基础的。
还是需要在教育上面下硬功夫,落实到实处,比如,图书馆在哪里呢?
退休的老师长者们,到底是去打麻将,还是去买六合彩,还是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奉献余热呢?
这也是一种氛围。
特色小镇到最后是用来干什么的?
发展成什么样的商业形态?
肯定是要让人来旅游,来玩乐,来小住甚至常住的。
那么必然是宜居的,是能够养生,适合养老的。
宾至如归,他乡则故乡,乐不思蜀,寻一城终老。
到底做到了多少呢?
最坚固的基础,打了几块地基呢?
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