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留隍溪南村大湖天池到站口水路驿站,李大姐的革命起点活动根据地。
到底隐藏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革命事业本身为穷苦人民谋取幸福的生活,目标明确,也非常简单:
为人民服务!
—————-潮客红色往事录
潮客小镇留隍溪南村人,关于大湖天池红色往事的集体回忆
潮客小镇网 潮客红色文化 2022-02-26
2022年1月15日,留隍,丰顺,乃至梅州轰动一时的大湖天池项目,终于开始动工了。
大湖天池项目全称:梅州市丰顺县坚真大湖天池项目,很显然是乡贤企业家许应裘先生为了纪念革命家李坚真李大姐的纪念性质工程。
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开工仪式由广州凯源房地产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凯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应裘先生全额捐建。市委常委、秘书长曾永祥,副市长谢钦文,许应裘挚友田伟先生,广州凯源房地产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凯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桦等出席活动。
在很多人关注该项目的投入之庞大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溪南村这个叫做大湖山顶的地方,和李大姐的红色革命历程的联系。
到底联系有多大?
这个事情,要从100多年前,李大姐出生的时候说起了。
1907年,坚真大姐出生在大南村,由于家庭贫困,在她仅有八个月时,被卖到了黄金镇焦头窝一朱姓人家里。李坚真侄子李溪水告诉记者,当年姑姑虽然被卖到了黄金镇,但与家里仍有来往。特别是在姑姑十七八岁的时候,更是经常在深夜回到村里。
根据李坚真的侄子李溪水回忆。
李大姐叫一些年轻人在更楼下面不知道搞什么商商量量,而且还是晚上来,以后才知道原来是十九岁左右李大姐在澎湃的指引下启发下走上革命道路、开展土地革命以打倒地主豪绅为目的 ,所以来这里之后就会叫年轻人去开会,组织本村的年轻人,大家都会听她说讲革命的道理,听老一辈人介绍人站在八仙桌上面讲话,要求我们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团结起来,要向地主豪绅向反革命分子做斗争。
李大姐19岁左右,这个时间节点是1926年左右,离现在差不多整整一百年。
澎湃农讲所在粤东发展的时间线:
彭湃(1896年10月22日—1929年8月30日),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 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今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
澎湃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在广东海陆丰地区(今汕尾市)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
1922年(27岁)7月29日晚上,彭湃与另外5位农民组成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六人农会。5月4日,组织海丰学生举行庆祝五一劳动节的集会和游行。5月14日,与李春涛等创办《赤心周刊》刊行。6月2日,在《赤心周刊》第4期发表《谁应当出来提倡社会主义》。6月下旬,深入农村,开始从事农民运动。7月29日,“六人农会”在得趣书室成立。
1928年上半年,彭湃领导的农民武装加上徐向前带领的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部分兵力,在海陆丰、普宁、惠来、潮州一带开展游击武装斗争,捍卫苏维埃政权。1928年11月,彭湃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奉命赴上海,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
从以上澎湃同志的革命活动时间轴和活动范围,与李大姐的交集是非常大的。
站口交通站的推想
站口这个地方,历代是走船人家,地无三分平,一发大水根本耕种不了,村里的人只能在水路上营生,甚至过番,比如许应裘先生的父亲为了谋生,远走泰国,留下妻儿,甚至已经等不及孩子的出生了。
据了解,坚真大湖天池项目位于丰顺县留隍镇溪南村大湖山,韩江与丰良河交汇处,规划面积约2000亩,计划3至5年建设完成。该项目是重大民生工程、慈善事业和产业项目,规划为“四基地一中心”,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干部培训基地、青少年国防训练基地、休闲旅游康养中心。项目建成后,运营收益将捐给丰顺县用于改善民生事业。
丰顺县坚真大湖天池项目效果图。
我们从立体地图看到大湖天池的位置,如下图:
大湖天池,在一百多年前,应该还有一些水泉的,现在已经完全干枯。
在70年以前,溪南这一带,还是有很多高耸的树木,成片原始森林的。
大湖天池在久远的年代应该是曾经是一个天池的。
现在干枯了,可以看到地形大致像一个圆形簸箕状,如下图:
站口这里是丰良河出韩江交汇处,水路发达,适合做交通站。
【站口】站为驿站,该地有产溪驿。或者为黄金水路出韩江的中间休息站。口为产溪口。
【产溪】“产”指物产,产量,出产丰饶之地的溪流。产溪上游的丰良段叫丰溪,连起来是“丰产”。产溪出口韩江对面有小产村。《三阳图志·赋税》中的自耕农或佃户有“白丁”、“平民下户”、“小产”三种,其中:本州三县,小产最为贫窭,亩不出寻丈,岁入不过升斗。
最初的交集
就当李大姐在“掂山草”过程中,大湖天池应该是一个隐秘的落脚点,那么站口就在山底下。
多年以后,广州一个来自梅州的中学退休教师进军房地产事业,恰好改革开放大好时机,这个来自站口的许姓教师,也是退伍军人出身,找到李大姐。
很多人以为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交集。
如果把时光来回到1926到1929年间的大湖天池以及韩江边上的站口村。
那才是第一次交集。
革命队伍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如果驴友有机会现在去大湖天池这个地方体验一下生活,带上干粮生活他个十天八天,就知道什么是日子艰苦,那么山下的各个村庄百姓的供应就非常重要了。
很显然,站口村民给李大姐的印象应该是好的,要不然就没有后来的感人事迹了。
并非孤身作战
很显然,李大姐是很有领导能力和动员能力的,李大姐从一开始参加革命,都不缺并肩作战的伙伴。
根据黄金镇焦头窝以及白溪内一带,有朱姓大姐,年纪与李大姐相仿略大,并且共同接受澎湃的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革命的,在晚年的时候和其后人讲述和李大姐一同“掂山草“的光荣岁月。
非常巧合,朱姓大姐虽然没有坚持到最后,就先成家了,嫁到黄金镇埔东,也在溪南村大岽山以及大湖山顶望去,清晰可见的乡村。
朱姓大姐有一个女儿就嫁到溪南荷其塘,同时黄金埔东一带也有不少女人嫁到溪南村。
李大姐参加革命早期的事件,也在这一带广为人知。
人们对名将的横空出现,总会忽略一些过程,其实革命的过程,就是一个流血牺牲的过程,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闯过重重困难。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古人此话不假。
于是,我们重新解读毛主席在延安与李大姐握手时候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李坚真,你还活着啊!
黄金十年
我们还是有一些疑问,比如一个女孩子家怎么能够在那个时代走南闯北。
其实,民国时代,存在过一个辉煌时间段,现在有些学者也称之为:黄金十年,并非黄金镇的黄金啊。
所谓的“黄金十年”,是指从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一直到1937年11月20日国民党迁都重庆的十年。
当然这个黄金十年和我们这个时代改革开放的成果是不能相比的。
只能说在清王朝末年数十年的衰败和受国际列强的欺压。
到这个时间段,中国有了一定的自主权,民族意识觉醒,也引进了一定的工业革命成果,并且开放思潮,到处兴办学校报纸,并且鼓励男女平等,很多女生在这个时候接受了教育,是华夏民族的一大转机。
而李大姐接受革命新思潮,走上革命的道路,乃至参加长征,并且成功到达延安,也就在这个阶段。
结语:
关于大湖天池红色纪念工程,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我们就讲述到这里。
尽量用更加贴近生活,人性化的角度,还原当时的情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