𨻧隍印象,是留隍知名学者榕林人陈先生转载何小雄 院长《𨻧隍印象》。
一个学者眼中的留隍是什么样子呢?
非常的唯美,富有文化底蕴。
2019-03-31
关键词:何小雄先生,留隍印象,𨻧隍印象
何小雄 先生的*《𨻧隍印象》
何小雄:广东省南粤公益基金会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院长
隔江眺望古镇
𨻧隍是粤东潮梅交界的一个古镇,属梅州丰顺县,是我去过的乡镇最有特色的一个。第一次听说这个镇名就觉得不寻常,写出来一看就觉得有历史。原来,𨻧隍应是留皇!当年元军追杀宋帝,被当地一间叫万江寺的寺庙收留并骗过追兵,把皇帝留下来了,故得此名称,后为避官而写作𨻧隍。万江寺至今犹在,屹立在临江的老街上,远远走过就见得到那个半圆的拱门和门内亭子的飞檐。
镇上大户人家
朱氏家祠
山上农家
农家小院的盆栽
屋边的笼鸟
和许多老镇如出一辙,𨻧隍也沿江铺开,只是近年的开发才让镇街的格局呈现纵深。流经𨻧隍这条江却大有来头,是惟一以名人的姓氏命名的,叫韩江,是纪念韩愈而得名。韩江的下游便是当年韩愈被贬的历史名城潮州,再向前来到入海口就是现代化的汕头,韩江上溯便是客都梅州。𨻧隍是潮梅的纽带,是潮州人和客家人的杂居地,这里的人民兼具潮州人的精明能干和客家人的勤奋俭朴。
韩江南望是潮汕
韩江北眺是梅州
流经𨻧隍的江有名气,江畔的山也名声在外。这山是潮州与梅州的界山凤凰山。凤凰山出品名茶凤凰单丛。我这次初去𨻧隍却是二上凤凰山,三十多年前从山的另一边上去过,那时只是一座茶山,现今山上建起凤凰镇,茶商云集、车水马龙,是一个以茶为特色的旅游景区。一个人如果想要体验一下仿如隔世的感觉,可以去很久没有去过的老地方看看,凤凰山就给了我这样的感觉。记得那年上山,正是梅子成熟时,山中梅子很好,很便宜,一车人疯拥购买,果农立马升价,成为车上的谈资。我在山上的茶店品茶,初识单枞名茶鸭屎香。置身茶的世界,人在草木中,却无草木之心,忘乎所以,一时贪杯,下山路上才意识到醉茶了。醉茶的感觉与醉酒不同,比醉酒来得温柔些,是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滋味。
江边温泉酒店
未曾想,醉卧凤凰山麓的草坪中,也是不寻常的体验,此地风光旖旎,风水甚佳,一座气势恢宏的佛寺,居高临下,傲视山下逦迤南去的韩江和江对岸苍桑千年的古镇。寺叫惠仁圣寺。不远处临江有一温泉,寺与泉见证着古镇的文化底蕴和资源丰腴。惠仁圣寺的雄伟壮观、金碧辉煌与台湾中台山禅寺或有一比,是我见过的最好佛寺之一。日落时分,盘桓小半日,又适逢从茶乡归来,颇有“禅茶同治”之意。
凤凰山麓惠仁圣寺,寺名为吴南生题
圣寺大雄宝殿
圣寺外观
金装佛像
我是来此地拜访当地的志愿者服务队的。这里的公益事业做得出色,带头的是一个姓罗的当地乡绅后人,有高等教育背景,致力于乡村教育和慈善,在南粤公益基金会的旗帜下,拉起一支百余人的志工队,遍及各个村,公益活动红红火火。志工队中有旅馆老板、农场主、酒坊经营者、小学教师,也有农民,敬佩他们的精诚,我题赠一幅六尺书法:大爱𨻧隍。
罗家书屋
一橱文化文明
我去过罗先生那孤零零耸立在田边的家,二层小楼,门前成溪,伸手可及屋边的橄榄枝,从楼上的阳台远眺,田畴对面是一个大村,村头的古榕从容淡定。楼上的厅里有一大橱书,此外别无他物,看得出来日子过得不宽余。十三四岁的儿子没上过学,跟着他读史背经、练习书法。这里耕读之风颇浓,民风淳朴。正因为如此,人才辈出,百业兴旺。
镇上敬老院
上凤凰山不只是观光品茶,是去山上的小学看望孩子们,还有老师。原本学校是要搬到山下去的,山上的孩子每天上下实在太远,就保留了。二十多个学生编成一个班,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四年级就去山下读。只有一个老师,还快退休了。有个六岁的孩子,带着三岁的弟弟来上学,场面让人希嘘。我惊奇于这样的教育也能培养出大学生,又一次印证我对城市教育的批判性思考,这就是过度教育。𨻧隍重教兴学,每年教师节老师们都会得到乡贤数千元的慰问金。但教育的不平衡依然存在。
山上保留有小学校,志愿者看望学生
志愿者进山扶贫
我住在镇对面的一间叫花城的小旅馆,离江也很近,正好有桥,清晨,桥上车水马龙,我在桥上眺望江水和成片的沙滩,阳光有点刺眼,江风有点凉,人却舒服。桥上匆匆的人流有刚刚结识的,热情地打着招呼,让我这个清晨的独行者感觉温馨而舒畅,于是,继续向对岸走去,融入老镇的喧嚣之中。
特色早餐,颇有潮汕风味
小油条
簕菜猪杂汤
煎粄,客家风味
甜粄,典型的客家美食
染红的发糕,喜庆
不得不提古镇的食物。也是兼有潮梅二地风情,潮州菜的豪迈和客家菜的内敛得到了很好的兼容,颇为自成一体。我们既吃到了潮州的粿,又品尝到了客家的粄,觉得同样的好和各自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