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人物 人物 关注:12 内容:762

    翰墨传情 传扬客乡——小记中华艺术形象大使朱友坚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人物 > 正文
    • 2
    • 人物
    • 紫天
      超级用户
      签约作者

      本文谨为纪念朱友坚老师。

      这是𨻧隍文化的丰碑。

      本文原作者李美秀老师文笔细腻,读来感人至深,怀念之情,跃然于纸上。

      翰墨传情 传扬客乡——小记中华艺术形象大使朱友坚

      李美秀 𨻧隍时光 2017-12-21 09:39

      翰墨传情 传扬客乡——小记中华艺术形象大使朱友坚

             朱友坚,1938年出生于广东丰顺𨻧隍,曾任初中语文教师、镇文工团编导,七十年代任𨻧隍镇文化站长,四十多年来从事地方文化工作。五九年、八一年分别被评为省文化先进工作者,九九年获“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2007年获“中国民族艺术家”称号。2010年获“全国诗书画大师成就”金奖;2011年获“齐白石”艺术美术类金奖;2011年受中国文学艺术协会、中国书画协会任命为“中华艺术形象大使”,艺术成就载入“国家名人档案”。


      翰墨传情  传扬客乡

      ——小记中华艺术形象大使朱友坚

      作者: 李美秀

            2014年5月27日深夜,收到文友其敏兄发来的短信,得知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朱友坚老师因病于当晚8时许在广州寓所与世长辞,深感悲痛。不禁忆及朱友坚老师生前为𨻧隍人民做出的贡献,现呈上两年前得知朱友坚老师荣获“中华艺术形象大使”后,专访了朱老师的点滴,以表哀痛之情。

       

      翰墨传情 传扬客乡——小记中华艺术形象大使朱友坚

             心怀感恩  推己及人

            朱老师出生于丰顺𨻧隍,是地道的丰顺人,自幼深受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熏陶,加上丰顺本身是“梅州南大门、潮汕后花园”,历来民风淳朴,人才辈出。

            说起朱老师从艺历程,朱老师说:首先感谢我的老师郑道明先生,是他的一举一动教会了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哲理。

            提起这段往事,朱老娓娓而谈,“五八年我任文工团编导,一直从事文艺工作,团里有位双目失明的,是县里的民间艺人,他每次把我写的要演出剧本与我一起作曲,我为他记谱。演出时他是头弦手,吹唢呐获五九年县汇演个人一等奖。平时他尚会钩出各色配色羊毛衣图案,下乡演出由我牵扶。”一说到老师,朱老一脸祥和,眼睛满是感激。

            在长期生活中,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学习,既是师长也是兄长。时而鼓励他要用双眼去洞察世界,更要在珍惜生活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写出千姿百态人民大众所需作品。“他让我懂得生活,懂得艺术,也只有懂得生活我才有今天这么多的老、中、青的乡亲父老和朋友给我无穷的智慧和艺术。”

            朱老师把师长对自己的无私奉献与教导毫无保留地传给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朱老师极善言谈,为人低调、真诚,他以自己的言行引导一批批年轻人。与朱老师交谈,总能学到许多东西,“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继续去挖掘、去写、去画、去演、去唱,去感恩”。可以想像,一个充满感恩之心的人,也是一个成大事之人。

             爱好广泛   翰墨传情

           艺术之为艺术,“艺”(技艺)只是一个渠道和躯壳,真正的关键内容在于“术”。其实所有跟“术”有关的东西,都存在着内在的奥妙和规律。算术、武术、医术甚至心术,最终都有一个“形而上”的归宿。朱老爱好广泛,平时不赌、不烟、不酒,每天六时起床,坚持太极晨练,修身强骨,志在活多几岁,闲时翰墨传情,以文会友,煮茶敢言天下事,力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他时常深入到老、中、青的各层次人群中去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地领他们跳舞,领他们唱歌,教他们练太极。在广州他被天河区聘任为艺术指导老师,举办青少年书画学习班。2007春节,代表党政于天河东圃广场免费为群众书赠春联,被评为先进文明工作者,事迹刊登“广州日报”,接受电台采访。在家乡于2008-2010年连续三年主动协助有关部门举办春节书画展。1999年创办𨻧隍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坚持深入田头、工地,上山下乡演出。其中潮剧《鱼水情》,舞蹈《欢天喜地》,独唱《好日子》。1999年受广州𨻧隍同乡会特邀春节团拜会演出,博得乡贤误认这是专业水平的队伍。陈小二会长观后情不自禁地向到会宣布这是“原汁原味的𨻧隍人节目”,在热烈鼓掌声中得好评。曾受梅州电台采访与报导。同年协助组建𨻧隍中老年太极队。多次组织与省、县太极拳友举行交流与联欢和表演,连续三年的2009至2010年获省三次金奖,填空了古镇太极文化登上省领奖台的空白。2010年帮助排练由一百六十多人参加的县老干参与的采茶舞“凤凰姑娘”、“狮舞”、山歌联唱:“桃源仙境我家乡”,并入镜《走进𨻧隍》大型纪录片,博得市台和潮州、汕头各界人士的热烈观看和好评。与此同时又协助组建东西两𨻧划破时空的每晚一百多群众自觉参加的广场舞,并于2011年8月参加县荣获二等奖,搞活了古镇群众文化,成为古镇“不夜城”的功臣。

      翰墨传情 传扬客乡——小记中华艺术形象大使朱友坚

              光荣与梦想  七十高龄犹奋斗

           “我虽不能延伸自己性命的长度,但我可以决定自己性命的宽度,那么在我未完的人生路上就得放宽自己的生活空间,努力珍惜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宝贵时间。”朱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兢兢业业,作品颇丰,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其作品计:大戏“九龙瓶”,九四年七月发表国家级刊物新剧本,并获市二等奖;大戏“明月何时圆”九八年获市重点加工作品送省评比,并发表个人戏剧作品选;小戏《项链情、《猪苗情》、《画中情》为市号称“三情”代表作;故事《郑家兰》,散文《漫话𨻧隍》等计三十多万字,分别发表省级、市级刊物并分别获市、省作品一、二等奖,书画作品于2007年、2008年分别于中山市、广州市、家乡举办个人书画展,其中 “雄风”、 “拜月”、“松涛”由国家有关部门收藏,入编“中国2007年书画年鉴”。2010年受珠江电影制片厂聘请编导《走进𨻧隍》大型纪录片。2011年连续三届获广东省太极大赛三块金牌。2008年出版个人编著三十余万字《𨻧隍风情》上集。

           当问朱老“七十高龄为什么尚要奋斗”时,他以诗作答:“趋炎桃李我无缘,执着清贫怡情酬。余生修书奉盛世,自慰九泉业箕裘。”目前的追求就是,誓把多活几天、几月、几年的时间,继续不惜代价投身到文艺工作当中,与好友们、老师们,齐心合力完成《走进𨻧隍》补拍、剪辑工作,早日与群众见面。努力提前脱稿四十万字的《𨻧隍风情》下集的定稿、出版,实现生前修书奉盛世的宏愿!

       

        朱老师的逝世,是𨻧隍文艺界,乃至丰顺、中国文艺界的一大损失。现引用文友的一首七绝,以表哀思:

      音容宛在斯人逝,

      乡土风情传人间。

      使命已了自归去,

       超脱轮回极乐天。

      ——原载《丰顺商人》

      翰墨传情 传扬客乡——小记中华艺术形象大使朱友坚

      翰墨传情 传扬客乡——小记中华艺术形象大使朱友坚

      https://mp.weixin.qq.com/s/uSwEMidH59S8PZp7HxMziw
      高级
      网站管理
      打赏了120金币
    • 榕林人陈先生谢谢! [s-69]
      拉黑 3年前 手机端回复
    •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