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很想写关于郑绍玄前辈的资料。
从林韩璋老师的《丰顺人物辞典》开始。
《丰顺人物辞典》1996年12月第一次印刷。
精英人物:郑绍玄
郑绍玄,又名:孟甫,𨻧隍人亲切的称之为:郑专员。
姓名:郑绍玄
姓名拼音:Zheng Shaoxuan
出生年月:1905.7
性别:男
籍贯:广东丰顺,𨻧隍九河村
职务:会长
工作单位:丰顺旅台同乡联谊会
最高毕业学校:广州中山大学
社会职务:台湾潮州同乡会理事长、世界广东同乡会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永久通讯处:台北市丰顺旅台同乡联谊会
又名孟甫,生于𨻧隍镇九河村、1927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曾历任中国国民党广州党部宣传部干事,广西省、广东省党部干事,浙江省、江苏省建设厅技士,陕西省武功西北农学院讲师,广西省党部执委,广东省党部执委,广东省第五区(潮汕)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等职。
后到台湾定居,现为台湾省政府参议。
1984年在台北举行、共有海内外粤籍社团代表干余人参加的、世界广东同乡会第九次恳亲大会暨世界广东联络中心第五次委员会期间,被推选为世界广东同乡会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2年春被推选为丰顺旅台同乡联谊会会长。致力于加强对旅台同乡服务、联系及接待海外回台乡亲等工作。
以上资料,引用自《丰顺人物辞典》1996年12月第一次印刷。
婉拒陈绍雄的邀请,选择对大陆的博爱情怀
由于,𨻧隍和潮州的商业以及民间事务往来密切,尤其是依靠水路营生的𨻧隍人,在解放前多受郑专员荫护。
据了解,郑绍玄是接待过时任县委书记陈绍雄。
当时正当改革开放之时,陈书记有请求郑专员帮忙引进台商台资来丰顺和𨻧隍投资。
郑专员当时婉拒了。
从林老师的《丰顺人物辞典》中所记载,郑专员对大陆的情怀,可见一斑。
目前潮州𨻧隍乡会会址,就是郑专员手中购置的物业。
当时该场所的功能,用于给𨻧隍九河籍学生在潮州金山中学上学方便之用。
该物业后来由九河村委认领回来,现在做潮州乡会会址用。
潮汕行政督察专员郑绍玄
(2013-11-05 22:16:37)
标签: 昆江 名人 九河 文化 分类: 名人传记
郑绍玄,又名孟甫,(𨻧隍)留隍九河乡人(鲲江乡九河派系),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
郑绍玄天资聪颖,小而有志,加上家长的严格要求,自幼勤奋读书,中学、大学学习成绩优异。民国16年(1927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获学士学位。走入社会后历任中国国民党广州党部宣传干事、广西省和广东省党部干事、浙江省和江苏省建设厅技士、陕西省武功西北农学院讲师、广西省和广东省党部执委等职。1945年至1947年奉命出任广东省第五区(潮汕)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任专员期间,注重深入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尤其重视潮汕建设事业,策划当时潮汕急需兴办的三大建设,即引韩江水入榕江的大型水利工程“龙空涵”、重建扩建金山中学、建设潮留公路。此三大建设得民心,顺民意,在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不久便破土动工。后因时局变化,工程均中途停工。解放后,得到人民政府重视,积极重建,龙空涵、潮留公路均已完成竣工,金山中学因迁汕头礐石新校,原金山顶建成潮州市金山中学。
大陆易帜,郑绍玄赴台定居,任台湾省政府参议。积极参与宝岛建设,一心扑在水利建设事业上。他认真查访、勘察,建议在北部地区桃园县龙潭乡大嵙崁的石门峡谷,兴建现代化、多功能高坝大水库。报批省府核定后,被任命为石门水库建设委员会主委,带领7000余名员工,历时10余年,终于按计划依期完成。该水库建成,可供桃园、新竹、台北3县所属的22个乡镇防洪、发电、灌溉、公共给水、游乐等用,又带动了该地区农、工、商各业的发展,经济的起飞。当地人认为水带财,水库即财库,因此,咸称郑绍玄为水“财神爷”。
1984年,共有海内外粤籍社团代表千余人参加的、世界广东同乡会第九次恳亲大会暨世界广东联络中心第五次委员会在台北举行,郑绍玄被推选为世界广东同乡会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2年春被推选为丰顺旅台同乡联谊会会长。还担任台湾潮州同乡会理事长等职。他致力于加强对旅台同乡服务、联系及接待海外回台乡亲等工作。2004年,年届一百岁高龄的一代人杰郑绍玄不幸在台湾逝世。噩耗传出,中外震悼!他一生廉洁自持、严以律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艰苦工作、克己奉公的精神,值给后人敬佩和怀念。
【鲲江名人故事】郑绍玄推动《潮州志》编纂工作
(2013-11-07 22:15:23)
标签: 九河 昆江 名人 文化 分类: 故事正史
抗战胜利后,潮汕经济有些复苏,社会暂时稳定。民国35年(1946)3月16日,郑绍玄正式就任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4月29日,第五区年度行政会议决定:“鉴于修志之不容缓,爰提议编纂潮州新志一案,经会议一致通过,并定于七月一日成立潮州修志委员会,推郑绍玄为主任委员,负责修志事宜。”5月23日,区公署以教社字第256号文呈报省政府,此后着手做准备工作。6月3日,已初步拟好修志委员会名单、进行步骤及经费编制。7月1日,成立潮州修志委员会,决定聘两广监察使刘侯武的秘书、南华学院教授兼文史系主任饶宗颐为副主任委员兼总纂,并于7月10日由郑绍玄发出聘函。7月29日,广东省政府主席罗卓英指令:“关于编修潮州府志暨筹印先正丛书一节准予备案,书成后,应备检一部呈缴备查。”至此,可以说《潮州志》编修工作已正式开始。 '
志书名称:因以原潮州府范围(包括1914改名潮安的海阳、饶平、澄海、潮阳、揭阳、普宁、惠来、丰顺、大埔等9县及行政区划调整以后从中划出产生的南澳县、汕头市、南山管理局,共10县1市1局)的区域修志,初定名《潮州府志》,后认为不妥,议改为《潮州新志》、《潮州初志》或《潮州志》,最终定为《潮州志》。
志馆地址:潮州修志馆初设于潮安县专署内,1946年11月因考虑汕头已是交通中心,改迁至汕头市同益后路6号,后又迁至汕头市民生路7号。
组织机构:在广东省政府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下,设潮州修志委员会和潮州修志编纂委员会。
至民国38年(1949)3月24日出版时,由潮州修志委员会主任刘侯武、副主任饶宗颐报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的《潮州志》样本中的总目定为:卷首:序、述例、纂修题名、地图、全志总目、引用书目;本志:沿革志、大事志、疆域乡村志、气候志、地质土壤志、山川志(地形水文附)、古迹志、物产志、民族志、户口志、方言志、政治志(职官表附)、交通志、教育志、兵防志、财赋志、实业志、水利志、建置志、社会志、侨况志、风俗志、戏剧音乐志、宗教志、金石志、艺文志、宦绩志、人物志(选举表、仕宦表附)、丛谈、叙录;志末:修志经过。
而1949至1950年正式出版刊印发行的15门20册部分,篇目又出现了一些变化。如“疆域乡村志”仅为“疆域志”,“地质土壤志”仅为“地质志”,“水利志”改为“水文志”,“职官表”独立定为“职官志”等。
民国37年(1948)3月11日,修志委员会向督察专员公署报告称:“全志三十部门,广延专家从事编纂。匝岁以来,成稿三分之二,都二百余万言,更假以一载之功,可以观成。”
民国38年(1949)3月,修志委员会向督察专员公署报告称:“各部门先后成稿,决定本春付梓,估计全书印行二千部,以时价计算约需港币十余万元。现本会除分别函请各界人士踊跃认购外,谨奉样本一册呈请钧署察核,准予令饬所属各县市局政府转饬各区乡公所学校分别定购(每单位最少认购一部),俾集腋成裘,早付剞劂,以竟全功,实感公便。”同时修志馆还向社会发出《潮州志发售预约简章》称:“本志以仿宋字体精印线装连史纸八开本,分订50册,共5000页10000面,外附精制地图一册(包括州图及各县分图等)。本书定价港币二百元,预约作八折计算折实一百六十元。”可说饶宗颐先生的苦心应已结成甜果了。
然而由于时局变迁,《潮州志》终于未能全书印行,至1950年,仅出版15门20册,且无卷首,无目录,人们无法了解该志全貌。
【鲲江名人故事】郑绍玄推动《潮州志》编纂工作
【鲲江名人故事】郑绍玄兴办“龙空涵”水利工程
(2013-11-08 20:22:46)
标签: 九河 昆江 名人 文化 分类: 故事正史
郑绍玄,(𨻧隍)留隍九河村人,早年毕业广州中山大学农科,获学士学位,此后走入社会。1946年,被派任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他上任后,体察民情,关心民间疾苦,深入了解韩、榕两江流域,包括潮安、揭阳两县500万亩农田,经常因缺水而成为“望天田”;若遇久旱不雨时,农作物枯萎,民众无以为生,使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凄苦万状。他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决定由专署主办引韩入榕的水利工程(亦称龙空涵),并委任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揭阳县政府建设科科长郑亿准((𨻧隍)留隍九河人)主持全面工作。
龙空涵水利工程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2月动工。工程规模宏大,先开凿沟渠水圳,后分段设闸。进水口在湘子桥以上,竹竿山以下。潮州西门外河岸是一大片硬石层,用炸药多次炸开一条大水渠,洞口用钢筋水泥铁板构筑以坚固水闸。建成后,平时水闸能正常进水,保证几十万亩农田得到灌溉;若洪水到来,则能关闸拒水,是潮汕有史以来的最大水利工程,时被新闻界称为“黄金水道”。
为建好该工程,郑绍玄殚精竭虑,历尽艰辛。他首先争取暹罗救济祖国粮荒会主任郑午楼的支持,捐助大米1千石作为建筑经费;然后派人远赴台湾采购水泥及钢材,协助联系有关进出口的繁琐手续。同时,又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因当时群众普遍心理迷信风水,城内一些居民认为水口处是由丰顺山脉延伸东来的“龙头”,如果炸断“龙头”,无疑就是破坏地理,对城内居民不利,于是,人心惶惶,发展到群起反对。郑绍玄以最大诚意与毅力,反复做群众说服工作,晓以情理,以理服人,遂使人心归向,从反对态度到支持此举。
因时局变化,至次年夏,工程中途停工。但龙空涵的始建为解放后修筑安揭引水工程奠定了基础,郑绍玄为此作出的努力,功不可泯。
以上三篇来自新浪微博:鲲江乡的博客
潮客小镇网按:
郑专员在潮州兴办“龙空涵水利工程”居功甚伟,也奠定了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潮州城的生活格局。
前人做事,后人就来做记录吧。
协编民国《潮州志》的揭籍学者
民国35年(1946)3月16日,丰顺人郑绍玄就任广东省第五行政区(辖属含今潮汕地区及丰顺、大埔等地)督察专员,时值抗战顺利,百废待兴,郑氏乃有识之士,就任后即发起编修民国《潮州志》,并于7月1日成立了由其担任主任委员的潮州修志委员会,聘请各方专家学者和本地硕彦鸿儒,分别纂辑,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其中,受聘担任分纂和特约编纂、协编该志的揭籍学者有林建中、林超、陈恺、释宽鉴、林德侯、林蔚南6人。
林建中(1883~1948),字裕民,揭阳(今属空港经济区)渔湖镇江夏村人,潮汕名宿,同盟会会员,民国元年(1912)任揭阳真理高等小学校长,后又任真理中学校长、董事长,一生为办好真理中学,亲赴海内外筹款,《潮州志》组稿时被聘负责《宗教志》中基督教的编纂工作,后改由林之纯、罗锡嘏组稿。
林超(1909~1991),林建中长子,著名地质学家,1925年就学于岭南大学,1926年转学于中山大学,1938年获美国利物普大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理学院代院长,1940年参与筹建中国地理研究所,历任研究员、所长,1946年潮州修志时被聘负责分纂《地质土壤志》,隔年因其已负责四川《北碚志》之《地理》篇编写工作,未能完成《潮州志》的《地质土壤志》编写任务,遂推荐陈恺负责。
陈恺(1905~1990),揭阳县(今属揭阳市榕城区)梅云镇石头村祠堂围人,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47年3月接替林超负责的《潮州志》之《地质土壤志》分纂工作,并于同月20日到汕头作纂稿前的实地考察,1949年刊行的《潮州志》中有其编纂的《地质志》一门。
释宽鉴(1920~1969),俗名徐监渊,揭阳县(今揭阳市揭东区)新亨镇北良村人,精禅学,为佛教知名法师,1940年出任泰国灵莲寺副主持,1943年为潮州开元寺方丈、岭东佛教会主任,1945年任广州六榕寺主持兼广东佛教会委员,隔年应邀分纂《潮州志。宗教志》中的佛教部分。
林德侯(1911~1976),揭阳县(今揭阳市蓝城区)乔林村人,民国十八年(1929)毕业于榕江书院,广阅群书,尤注重地方文献,对潮州文史颇有研究,著作甚丰,1946年倡修《潮州志》时负责其中的《户口志》《丛谈志》《古迹志》的分纂工作,就各人负责门数而言,自总纂饶宗颐以下,无能出其右者。
林蔚南,1918年出生于揭阳县(今揭阳市蓝城区)乔林乡,在省立金山中学毕业后从戎抗日,胜利后考进南会学院农业经济系,1948年受聘于揭阳县农业中学任教,同年兼任《潮州志》中《实业志》的《农业志》之编纂工作。
标签: 近代人物潮州志郑绍玄
作者: 蔡金河
来源:
揭阳日报(2014.11.03)
以上资料来自: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特藏网
以上资料中,所有字眼:留隍,均是:𨻧隍。
1947年12月27日,广东省政府主席兼广州行辕主任宋子文委派少将军官喻英奇到潮汕接替郑绍玄,出任广东第五“清剿”区司令兼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
搜狐网:南阳山区人民革命斗争史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