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纪念馆 纪念馆 关注:2 内容:28

    时代在变迁,乡亲协力和谐建设乡里的心是不变的,站口荒田变良田背后的一段历史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纪念馆 > 正文
    • 纪念馆
    • 高级
      网站管理

      在纪念许应裘长辈的文章中,经常会提到站口这片荒田变良田,甚至是生态蔬菜基地。

      一片欣欣向荣,洋溢新气象。

      时代在变迁,乡亲协力和谐建设乡里的心是不变的,站口荒田变良田背后的一段历史

      许应裘先生助力乡村振兴,丰顺县留隍镇溪南村站口自然村百亩荒地变良田。(吴腾江 摄)

      很难想象,站口村这个地方,现今是全镇荒田率最低的地方。


      反反复复山溪水


      时代在变迁,乡亲协力和谐建设乡里的心是不变的,站口荒田变良田背后的一段历史

      以前,站口村的这片农田,根本无法耕种。

      看起来是田,一年之中,黄金溪(产溪)水,反反复复,几个来回。

      十年耕种,九年是白忙的。

      还是走船水上营生来得实际。

      时代在变迁,乡亲协力和谐建设乡里的心是不变的,站口荒田变良田背后的一段历史

      尽管江边的农田无法耕种,但是公余粮还是照缴不误。

      这在当时的站口村民来说,是一笔极大的负担。

      很多年轻人,可能对缴纳公余粮制度不是很了解。

      时代在变迁,乡亲协力和谐建设乡里的心是不变的,站口荒田变良田背后的一段历史

      我国农民从2006年开始不再需要向国家交公粮了。因为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所谓“公粮”就是农业税的俗称,农业税是指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交公粮的历史至少在中国维持了两千三百年以上。我国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这项传统税收的终结,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转型新时期。2005年12月29全国人大十届十九次会议通过取消农业税。国家有钱了,而且比较重视三农问题,为了提高农民积极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综合考虑取消了交公粮。

      时代在变迁,乡亲协力和谐建设乡里的心是不变的,站口荒田变良田背后的一段历史

      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我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这项传统税收的终结。作为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停止征收农业税不仅减少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公民权利,体现了现代税收中的“公平”原则。

      同时还符合“工业反哺农业”的趋势。从1992年开始,中国改革开放正式对农业体制进行改革,2006年废除延续千年的农业税,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转型新时期。

      时代在变迁,乡亲协力和谐建设乡里的心是不变的,站口荒田变良田背后的一段历史

      取消公余粮,也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以及加速农村空心化。

      时代的大洪流,提前能够看透,那就是奇人异事了。

      站口的老辈人,如果没有记错的话。

      他们部分人会记得,在2006年的前二十年左右,也就是1986年前后,站口就不需要缴纳公余粮了。

      这是这么回事呢?

      时代在变迁,乡亲协力和谐建设乡里的心是不变的,站口荒田变良田背后的一段历史

      这里要谈到一个人,就是荷其塘的许能卷前辈,荷其塘许氏本来就是从站口村迁徙过去的,来到许能卷这代人,约十二代人,和站口许氏来往甚密。

      由于许能卷前辈早年带动村人种植青竹和经济药材缩砂仁等,获得梅州明珠人物称号,因此有机会参加县代表,于是有了递交向县委提交书面建议的机会。

      关键的提议

      当时,许能卷前辈已经多年关注站口浸水田的情况。

      大概做了如下的建议:

      补贴站口村农业耕种损失三年;

      把站口村的农田转为种竹的山地功能,免除农业税;

      同时阐明农田受水灾的情况。

      这个建议很快就得到县委的批复,并且得以实施。

      时代在变迁,乡亲协力和谐建设乡里的心是不变的,站口荒田变良田背后的一段历史

      可能很多站口村人,直到现在,都不知道当时的县委怎么这么了解基层情况,觉得很神奇。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用大白话讲:就是要感谢党和国家。

      时代在变迁,乡亲协力和谐建设乡里的心是不变的,站口荒田变良田背后的一段历史

      时隔三十年有多,荷其塘许氏重修祠堂的时候,由于各种内部情况,居然凑不够建筑款项,也正是有了许应裘前辈施以援手,出了60万,方才圆满建成。

      最近比较关注站口这片农田,所以记录这段往事,文中两位前辈均以作古,也都是各自大小对家乡有贡献的人,谨此纪念之!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