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人物 人物 关注:12 内容:762

    保护孙中山,近代史关键事件转折点的功臣,原永丰舰上校舰长陈剑侯是𨻧隍人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人物 > 正文
    • 3
    • 人物
    • 高级
      网站管理

      看到这段资料的时候,我再一次给𨻧隍前辈的伟大震撼了。

      从小没有听说过,影响整个近代史进程的永丰舰事件中,孙中山所得以保护的那艘战舰,时任舰长陈剑侯就是𨻧隍人。

      陈剑侯投学水师学堂,受到陈勉吾长兄陈励吾的影响与引进。

      整个近代史基本都是和广东人关系紧密,而𨻧隍人的深度广泛参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𨻧隍人到底要遗忘多少历史。

      难道是以一张白纸去迎接下一个伟大的时代吗?

      ——-潮客小镇网   人物志小组

      保护孙中山,近代史关键事件转折点的功臣,原永丰舰上校舰长陈剑侯是𨻧隍人

      忆刚正不阿的父亲——原永丰舰上校舰长陈剑侯

       

       陈绮文

       

             我父亲陈剑侯,字陈杰,乳名高科,他生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过着贫困的家庭生活。我爷爷陈大泉是一个地道的田中耕作者。以种草席草及种稻谷为生,并编织各种款式的草席,产品拿到市集上销售,换取食物和生活用品。清朝末年社会衰落,科学不振,人民难以抗拒大灾害,尤其是水患,大片的农田颗粒无收,生活常常是捉襟见肘。我爷爷处其景状,常常唉声叹气,奈何!我父亲看在眼里,暗自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他满十九岁那年,适逢清朝水师学堂招生,他获悉后,暗中邀约几位同学、好友,背着爷爷投考水师学堂(后改为黄埔海军学校),录取后既高兴又胆怯,跪在爷爷跟前禀告一切。起初老太爷一头雾水,明白过来后哈哈大笑,阔步上前扶起父亲,展开双臂紧紧将他拥至胸怀,随之泪水潸然,既高兴又舍不得科儿离开。但老太爷擦干泪水,坚毅地说:“去吧,好好学习,带着优异的成绩回来。”这时我父亲的心情百般复杂,他终于背上行装,告别爷爷奶奶奔赴广州。

      保护孙中山,近代史关键事件转折点的功臣,原永丰舰上校舰长陈剑侯是𨻧隍人

             我父亲自幼过着清贫生活,读过私塾,有着刻苦、勤劳、朴素、勇敢的品德。他天资聪慧,酷爱读书,手不释卷,获得优异的成绩,博得老师们的赏识,同学们的爱戴。他性格刚毅,重情重义,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在学堂学习期间,他受到民主革命的启迪,深受孙中山政治主张的影响,决心献身革命。毕业后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积极传播革命火种,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15年联络水师学堂新旧同学,发起了讨伐袁世凯的斗争,一举缴获北洋舰队的海圻舰、海探舰等多艘军舰,旋即成立了广东海军舰队,隶属于国民革命海军总部,称第四舰队,陈策为舰队总司令,我父亲任海圻舰中校舰长,后调任永丰舰上校舰长。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变,意图炮击观音山总统府,孙中山获悉后,星夜撤往沙面白鹅潭,登上永丰舰离开广州。由于事发突然,该舰乘夜启航时,适逢缺油缺水,此时我父亲当机立断,转航南下至葡属澳门,加足油、水,憩息一宿。翌日,我父亲邀约孙中山、宋庆龄到澳门茶馆喝早茶,并送上盘缠。茶毕,启航上海,到达上海安顿妥善,我父亲领航南下至虎门,参加讨伐陈炯明。翌年春,终于将陈炯明驱逐出广州。以后几年间,我父亲在陈策部下任职,历任广庚舰、海瑞舰、飞鹰舰上校舰长。在职期间,他忠心耿耿,认真负责,屡立战功。

      保护孙中山,近代史关键事件转折点的功臣,原永丰舰上校舰长陈剑侯是𨻧隍人

      上图:孙中山安全登上永丰号军舰

            1930年粤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陈济棠军阀割据,独霸两广一方,四处扩充军力,企图控制、统领海陆空三军,自成西南土皇帝。时陈策极为不满,遂将所有军舰集中到海南岛,并培训了一支海军陆战队,由我父亲担任飞鹰舰舰长。这艘飞鹰舰为旗舰(即指挥舰)与陈济棠对抗,不久陈济棠派遣丁纪徐率空军战斗机疯狂炸沉飞鹰舰,由此瓦解了广东海军舰队的实力,中山舰等军舰全部调往上海归属中央领导。我父亲也被迫离开军旅,避居香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我父亲抗日救国心切,再次从戎,出任广东第四路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负责策划粤桂两省各江河之防务事宜。在职期间,他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为确保两广江河防务的安全做出了突出成绩,屡受上级褒奖。1940年,因我父亲不满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主义政策,而个人又无能力对抗蒋介石,只好解甲归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恢复军职,出任汕头海军接收办事处上校主任之职。翌年,接收工作完满结束了。由于我父亲爱憎分明,对蒋介石的各项政策极为不满,深恶痛绝,遂辞去汕头专署专员之职,再次退出军旅仕途。

      保护孙中山,近代史关键事件转折点的功臣,原永丰舰上校舰长陈剑侯是𨻧隍人

      图为孙中山在广州蒙难时所乘的永丰舰(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25年4月16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广东省香山县改名“中山县”,永丰舰改名“中山舰”

            1945年底,我父亲回到了久别的家乡𨻧隍,并在葛布村买了二十亩地,创办了一个水果园,种下他喜欢的水果,如香蕉、龙眼、蟠桃等,还种植经济作物如甘蔗、花生等,其乐融融。他慈心善助,经常帮助村里一些穷苦村民,不是掏钱就是送粮、油等。他为教育事业增砖添瓦,捐资刈布小学,被聘为名誉校长,为𨻧隍球山中学捐建一座图书馆,命名为“大泉图书馆”,大泉为我爷爷之名,以深表孝子之心,同时自己捐赠图书近万册,至今还有盖上“剑侯藏书”印章的图书。

            解放战争开始,蒋介石撕毁国共合作协议,大肆搜捕中共党员,破坏共产党组织,围攻苏区,包抄游击队,企图彻底消灭共产党,维护其统治。时汕头专署专员俞英奇、副专员洪之政,为向蒋介石邀功,组织兵力围剿老苏区仙蜂村和葛布村,借剿共之名,到此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其部属马大大队准备围剿苏区时,村民闻讯人心惶惶,四处逃生。在这危急关头,他挺身而出,跟俞英奇及其部下交涉,为民请命,冒危难于生死存亡之秋,不畏艰险,舍已救人。他据理力争,一言九鼎,而保全了两个村近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除此,他还经常送衣物、粮食、枪支弹药给苏区,为革命事业做过许多有益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父亲为共产党的政策所感动,认清只有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富强壮大,在丰顺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他被推选为人大代表,并被评为开明绅士。

             我父亲一生清廉刚直,嫉恶如仇,不阿谀逢迎,不取非文之财,不收非文之礼,不准下属对百姓敲诈勒索,滋扰惹事;对待官兵则十分体恤,爱护民众,深为士卒、百姓所敬重与爱戴。

            在我父亲刚正不阿、严于律己的高尚品德熏陶下,在他族系的子孙后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国家兴亡和民族振兴,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其中有海军舰长陈厚立、陆军团长陈汉苏、尚有三名侄子为国捐躯。目前他的后代在国内外中有将领、学者、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企业家、医生等。

             由于我父亲一生戎马倥偬,身心劳瘁,终因积劳成疾,于1951年6月在𨻧隍住宅猝然去逝,终年58岁。亲朋好友、百姓悉其噩耗,前来向遗体告别,哀痛殊深。

       

      榕林闲人注:陈剑侯为𨻧隍镇环市管理区下栅村人。

      原文作者:陈绮文

      整理:潮客小镇网


      延伸阅读:

      民国往事:永丰舰事件 

      2018-06-22 14:21

      保护孙中山,近代史关键事件转折点的功臣,原永丰舰上校舰长陈剑侯是𨻧隍人

      甲午海战大败后,苟延残喘的清政府为挽救日渐崩塌的满清帝国大厦于1910年在日本三菱长崎造船所和川崎造船所订购了两艘战舰来巩固其领海的防御。一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清廷垮台。1913年,袁世凯的北洋政府接管了刚刚交工下水的这两艘军舰,分别命名为“永丰”和“永翔”。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随即辛亥革命爆发,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王朝帝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为信守诺言,袁世凯在劝说清皇室与清帝让贤退位后孙中山也让出了总统给袁世凯。袁世凯上台后逐渐与民主革命以及三民主义的初衷渐行渐远,并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不顾,倒行逆施的登基称帝。于是,孙中山先生坚持不懈地在南方组织和率领革命志士们发起“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等讨伐袁逆的革命实践行动,旨在回到民国刚刚建立时那个冲破了封建制度束缚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民主政权制度。

      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联合西南地方实力派军阀发起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反对独裁的“护发运动”(也称“护发战争”)。时任北洋政府海军总长程光潜因支持被驱逐的大总统黎元洪,反对国务总理段祺瑞,同时更反对张勋复辟而率部起义投奔南方革命政权,永丰舰就这样从上海驶入广州,与孙中山先生一同“护法”。最终,因军事实力差距和西南实力派军阀为争夺地盘而背信弃义,“护法运动”在1918年5月以失败告终。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孙中山先生只得谋求再一次的革命……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经“非常国会”推举出任“非常大总统”,此时的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与“中华革命党”经改组已成为“中国国民党”,在共产国际的协助下孙中山先生联合盘踞在广东的粤军准备“北伐”与“护法”。而在之后成为国民党另一位最重要人物的宁波人蒋介石因当时在粤军不受欢迎被排挤索性自行脱离军队前往上海,在“远东金融中心”蒋介石一道与国民党另外几位元老张静江、戴季陶和陈果夫当起了股票经纪人,为孙中山先生在南方的革命赚取经费。

      1922年,孙中山先生与此前已经合作的军事伙伴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因为在出兵“北伐”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4月,陈炯明被孙中山先生一次性免掉了广东省省长、粤军总司令与内务部总长这三个职务。

      1922年6月16日凌晨,气急败坏的陈炯明命令部下包围并炮轰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办公地总统府和居住地越秀楼(史称“六·一六兵变”)。情急之下,孙中山先生化妆成一名西医大夫携夫人宋庆龄女士从“陈家军”的眼皮子底下逃脱。之后的17日在,“永丰舰”舰长冯肇宪的掩护下登上舰艇化险为夷。

      保护孙中山,近代史关键事件转折点的功臣,原永丰舰上校舰长陈剑侯是𨻧隍人

      登上“永丰舰”后,孙中山先生急电蒋介石来粤,蒋介石便星夜兼程的奔赴广州。到达广州以后蒋介石便登上了“永丰舰”,在舰上与孙中山先生风雨同舟。从1922年6月17日至8月9日,共五十五天时间里,“永丰舰”全体官兵在孙中山先生与冯肇宪舰长的率领与指挥下,多次与岸上的陈逆叛军对峙激战。在蒋介石抵穗登舰后的四十几天时间里,他奋不顾身的保卫着孙中山夫妇并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也就是在这四十多天的时间里蒋介石更进一步深得孙中山先生的信任与赏识,从此也一举奠定了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

      最终在1922年8月9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离舰,经转道香港后在上海登陆,登陆后孙中山先生组织力量对粤军兵变进行平叛。同时,孙中山先生与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开始磋商并宣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3年1月,在苏联人的帮助和支持下,桂、滇、粤三方面军队组成“讨贼军”一鼓作气将陈炯明逐出广东。1925年,再次失势的陈炯明旅居香港。1933年9月22日,陈炯明病故于港。

      “永丰舰事件”又一次深刻的使孙中山先生认识到中国的革命想要彻彻底底达到他所畅想的“三民主义”和“天下大同”还有很崎岖的路要走,同时也再一次提醒先生想要取得革命成功必须要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现代化武装力量。也就是在“永丰舰事件”发生后,孙中山先生下定决心要建立一所培养专业指挥作战的军事院校,两年后“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别称“黄埔军校”)孕育而生,黄埔军校也为日后国共两党培养了大量杰出的将领。而蒋介石也因为对这次兵变果断应对、处置妥当、骁勇善战而在国民党内和孙中山先生心里倍受好评,为其之后攀爬至权力顶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5年3月12日,壮志未酬的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因病逝世。为纪念孙先生,“永丰舰”被改名为“中山舰”。

      2018.1.5

      下次内容提示:

      民国往事:黄埔军校建校始末


      中山舰事件真相揭秘: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始末 

      来源:https://www.sohu.com/a/37562760_114813

      导读:1926年的“中山舰事件”多年来扑朔迷离,众说纷纭。近来随着蒋介石日记逐渐公开,真相日渐明朗。

      1926年的“中山舰事件”多年来扑朔迷离,众说纷纭。近来随着蒋介石日记逐渐公开,真相日渐明朗。本文作者中山舰代理舰长章臣桐外孙梅宇亭先生试图在理顺事件脉胳的同时,以解封的蒋介石日记为依据,结合家族记忆、书信等一手资料,剖析这一历史迷案,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当时调舰的命令到底是谁下的?貌似偶然的历史事件为何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并使蒋介石加深对苏俄和共产党的疑心?

      1910年7月,满清海军大臣载洵、海军统制萨镇冰以特派专使的身份前往日、美考察海军。回国后,经清廷批准,分别向英、德、美、意订造军舰18艘。其中向日本订造的有两艘,名曰“永丰舰”、“永翔舰”。但尚未完工,翌年便爆发辛亥革命。

      1913年,袁世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先后派员出洋监造以前清政府遗订的舰只。永丰舰由日本三菱造船厂制造。清廷派往监造的大员李国圻、郑贞能技术娴熟、督造有方,使该舰建造周期大为缩短,不到一年便竣工下水,造价为68万日元。该舰长62.1米,宽8.9米,排水量836吨,航速13.5海里/小时。有主副炮8门,满员编制138人。整舰比例适中,造型优美,是一艘颇具实力的新式军舰。

      保护孙中山,近代史关键事件转折点的功臣,原永丰舰上校舰长陈剑侯是𨻧隍人

      1922年6月l6日,陈炯明部下叶举在广州发难,炮轰观音山(越秀山),孙中山避难珠江上的永丰舰。随即召集舰队官长,号召讨逆,“乃命舰队先发炮,攻击在省叛军,以示正义之不屈,政府威信之犹在”。炮弹落在瘦狗岭、观音山等叛军阵地四周,连带着炸死无辜百姓过百人,激起义愤。迄至8月9日下午,孙中山偕陈策、蒋介石等人登上英舰,离开永丰舰去香港,再转道赴沪。

      孙中山逝世后,1925年4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将永丰舰命名为中山舰。

      1997年1月底,这艘满载历史包袱的军舰在武汉金口镇附近的江面打捞出水。现在,中山舰静静地躺在武汉江夏区金口镇,成为历史文物。

      1925年8月20日上午,国民党元老廖仲恺在广州中央党部大门前遇剌身亡。廖案发生,激起国民党左派无比愤慨。案发当天,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推举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组成廖案特别委员会,授以政治、军事、警察全权。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是汪精卫集团和蒋介石集团在明争暗斗。汪与胡汉民同为孙中山最倚重之战友,而蒋介石在资历和威望上还难以望汪项背,就是与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相比,也不在一个档次。于是,蒋介石以追凶为名,顺藤摸瓜,逼走了有廖案嫌疑的许崇智和胡汉民,剩下汪精卫一个重量级政敌。

      其时汪精卫是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而蒋介石只是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以及黄埔军校校长,两人皆是响当当的以孙中山忠实信徒自居的国民党左派人物。国民党政府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以俄为师,苏联顾问在政府中的决策举足轻重。

      鲍罗廷为苏联总顾问,季山嘉是军事顾问。蒋介石与他们有矛盾。矛盾的原因,除了蒋介石从苏联考察回来后,对苏联产生了看法,还集中体现在双方对北伐问题的分歧上。

      蒋介石十五年(1926年,下同)一月二十九日日记:

      下午,与静江兄叙别,谈本党与个人处境之难,不禁感慨系之。人才缺乏,精神涣散,同志不明事理,挑拨离间务尽其能,可不谓艰险乎。

      十五年二月二日:晚约孙文主义学会与青年军人联合会干部开联席会议,解决双方干事互入两会,惟高级官长,须令其退出也。

      解读:以上两学会是黄埔军校中国民党右翼军人与共产党(包括国民党左翼及其他人士)分别参加的不同组织,矛盾尖锐。蒋校长居中调停,让两派首要人物退出组织。这时蒋思想左倾,并不是后世所认为的包庇右翼的孙文主义学会。

      保护孙中山,近代史关键事件转折点的功臣,原永丰舰上校舰长陈剑侯是𨻧隍人

      十五年三月五日:单枪匹马,前虎后狼,孤孽颠危,此吾今日之环境也。总理与诸先烈在天有灵,其当怜而呵护之,不使我陷于绝境乎。

      解读:蒋介石与军事顾问季山嘉矛盾越发尖锐,蒋认为国民党与苏联顾问、共产党合伙整他,使他陷入绝境。

      十五年三月十日:近日反蒋运动传单不一,疑我、谤我、忌我、诬我、排我、害我者,亦所显明……

      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忧患疑惧已极,自悔用人不能察言观色,竟困于核心,天下事不可为矣。

      十五年三月十七日:上午,议事。所受苦痛,至不能说,不忍说,且非梦想所能及者。政治生活至此,何异于佛入地狱耶?

      奇怪的调舰令

      中山舰事件前一月,蒋因不堪党内纷争,向汪精卫正式提出赴俄休养。开始汪精卫并不同意,但禁不住蒋坚决要求,为了缓和他和季山嘉的矛盾,同意了他的请求。此时刚好有一艘装载军火的俄国商船将来广州,坊间传言,因蒋与季山嘉翻脸,苏联判定蒋是反革命分子,怂恿汪精卫除掉蒋—— 正好将蒋强掳上这艘商船,经海参崴押往莫斯科受审。

      1926年3月18日上午八时许,广州国民政府海军局代局长兼中山舰国民党党代表李之龙参加完陈公博主持的一个会议,收到一个急件,是海军学校副校长欧阳格写的:

      之龙局长大鉴:

      兹有三事,格不明就里,请兄教我。一、中山舰为何升火?二、闻第二师有军队在舰上,究竟在否?三、中山舰目下维护如何?可否具备立即执行任务之能力?

      弟欧阳格 三月十八日上午

      不久前,一直觊觎中山舰舰长之位的欧阳格,散布流言恐吓舰长、其堂兄欧阳琳,使欧阳琳逃匿香港。随后李之龙以海军局政治部主任的名义,率宪兵到广南船坞,将正在那里修理的中山舰上受欧阳格挑拨的13名内讧的士兵缴械扣押。三天后,中山舰修完下水,恰逢海军局俄籍局长斯米诺夫奉调回国,而中山舰自欧阳琳不辞而别后无人负责。在这种情况下,汪精卫任命李之龙暂代海军局局长、参谋厅长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身兼四职,忙不过来,便建议汪精卫正式任命暂代理舰长之职的章臣桐为中山舰代舰长(实际行使舰长之职),并请第二师调兵一排上舰驻守,以加强保卫。

      李之龙知道欧阳格为人奸诈,他此番写信,必有用意,至少应敷衍他一下,于是提笔给欧阳格写了回函:

      格兄大鉴:大札拜读,不胜惶恐。现将所询,回复如左:(一)关于中山舰升火,已派人往查。(二)为安全计,第二师确有兵力两班驻舰。(三)据报,目下中山舰业已修理完毕,状况良好。……希勿挂念。

      复完信,李之龙找代理舰长章臣桐了解情况,章解释,中山舰升火是因为要检验船厂修理的烟囱和汽笛。两人分析欧阳格来信的目的,一致认为他在打中山舰的主意。于是李之龙交代章,要进一步加强舰上警备,各级人员严守岗位,如有歹徒阴谋夺舰,坚决镇压。

      保护孙中山,近代史关键事件转折点的功臣,原永丰舰上校舰长陈剑侯是𨻧隍人

      当日下午五点多钟,李之龙批阅完公牍,回到文德路上的文德楼,又收到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派人送来的函件。李之龙拆开一看,内容如下:

      李局长:军校办事处欧阳钟主任来局,谓奉黄埔邓教育长电话,转奉蒋校长面谕,饬海军局即将得力军舰两艘开赴黄埔,听候校长调遣。职已通知宝璧舰预备前往,其余一艘,只有中山、自由两舰可派,请在此两舰中决定一舰。

      李之龙不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需要动用军舰?但既是奉蒋校长面谕,必有急事,不可耽误。于是写了两张内容一样的手令:“着该舰长即将该舰开赴黄埔,听候蒋校长调遣。”书毕,一张当面交给同住一层的宝璧舰黄舰长,一张请黄舰长代交给也同住一楼但刚好外出喝酒的中山舰章臣桐代理舰长,并嘱他们立即执行。

      调舰一事,其实是这样的:当时粤省沿海和内河一带走私严重,海军中部分不法分子勾结走私贩子,私收过境船货保护费。尤其是大盐贩,公然将私盐运到沙角炮台交货,再由内河军舰运到广州赚取巨大差价。海军局军舰曾几次缉拿走私船只和人员,得罪了以陈肇英为首的一些国民党海军元老。为此,共产党广东区委怕影响国共两党的关系,区委书记陈延年曾给予李之龙警告处分。据说,欧阳格和陈肇英曾因此事到蒋校长面前告李之龙的状,但蒋对他们不屑一顾,摆明是支持李之龙的。

      中山舰事变前两天下午,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主任孔庆睿接到军校司令部值班室打来的告急电话,说一艘日本商船在黄埔江外海面遇劫,现停泊在黄埔附近江面,急需派兵保护。孔庆睿认为情况紧急,来不及报告,打电话给军校管理科科长赵锦雯,命赵速派巡舰一艘、卫兵16名前往保护。赵锦雯立即将命令下达给交通股。恰巧股长兼军校驻省办事处主任欧阳钟不在黄埔,赵便把股员黎时雍叫来,当面交待任务。当时军校有限的几艘巡逻艇或故障或外出,一时无船可调。黎时雍便自作聪明地向军校驻省办事处求援,反正顶头上司欧阳钟股长或许正在那里。

      欧阳钟带着王学臣匆匆赶往海军局。海军局的人早已下班,局长李之龙不在,由值班的作战科科长邹毅接待。调舰事非小可,欧阳钟同王学臣一样,也耍了个小聪明,把阶梯又提高一层:刚才接到军校邓教育长的电话,奉蒋校长面谕,要贵局派得力军舰两艘,连夜开赴黄埔等候蒋校长调遣。邹毅科长向欧阳钟要调舰公函,欧阳回答说事情紧急,来不及办理。邹沉思片刻,既是蒋校长和邓教育长的命今,军令如山,便匆匆给李之龙写了封公函,然后派传令兵带他二人去李局长公寓。

      谨慎的邹毅事后还催促欧阳钟立即补办调舰公函。欧阳钟照办了,补上公函:

      敬启者,倾接教育长电话,转奉校长命令,着即通知海军局迅速派得力兵舰二艘,开赴黄埔,听候差遣。

      蒋介石发动事变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九日早上六时许,江雾弥漫。前一天还在广南船坞修理烟囱汽笛的中山舰,在代理舰长章臣桐的指挥下,劈波斩浪快速前行,驶抵黄埔长洲岛。船甫停稳,章代舰长即上岸找军校教育长邓演达报到,请示任务。邓演达一头雾水,乃嘱该舰原地停泊,待弄清情况后再作定夺。

      另一头,海军局上午上班时,邹毅科长找李之龙局长汇报昨日之事,并报告日内将有苏联参观团要来白鹅潭参观中山舰,而蒋校长昨日已回广州。李之龙听罢,即挂电话找到蒋,向蒋请示:可否将中山舰调回广州?蒋介石原本就不知中山舰调动之事,接电话后,没好气地回答:“我没有要你开去,你要开回来,就开回来好了!”这一通电话,弄得李、蒋二人都满肚狐疑。尽管李之龙作了解释,但一时也说不清楚。工作要紧,于是李之龙立即电令中山舰开回广州。

      下午五时许,中山舰接令后即返航广州。此时是三月十九日,事变前一日。

      是日中午,本来有午睡习惯的蒋介石睡意全无。上午李之龙的电话,让他更坚信了汪精卫和苏俄、中共要共同对付自己的猜想。经过一番权衡,蒋介石决定以退为进,先去汕头暂避风头。汕头是他二次东征发迹之地,又有何敬之(应钦)的部队驻防,可确保安全。

      保护孙中山,近代史关键事件转折点的功臣,原永丰舰上校舰长陈剑侯是𨻧隍人

      踌躇再三的蒋介石,抱着鱼死网破的决心,拉开了发动事变的序幕。

      蒋介石当时的日记是这样写的:

      戒严是在深夜12时开始的。蒋介石以兼任卫戍总司令的身份,调动武装部队,首先包围苏联顾问团在东山的住宅,以及共产党的机关,包括“省港罢工委员会”;又派公安局长吴铁城率一部分武装警察包围汪精卫的住宅,美其名曰“保护首脑”;再派蒋鼎文占领海军局,派陈肇英和欧阳格率兵逮捕海军局长李之龙和中山舰代舰长章臣桐等人,并指定欧阳格取代章臣桐,任中山舰代舰长。蒋介石又亲自电话命令第一军所属的各师、团长,要他们将部队党代表中的共产党员立即加以扣押,并加派二师师长刘峙率领部队配合行动。

      凌晨三点,在夜幕掩护下,一群荷枪实弹的军人在欧阳格率领下,强行登上中山舰,逮捕了舰上的共产党员,宣布由欧阳格接管军舰。

      中山舰事件冲击波

      梳理以上事情的脉络,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变”,与欧阳格和欧阳钟有直接关系。欧阳钟是欧阳格的侄子,由于这层关系,他与海军局也很熟。那天当他接到下属军校驻省办股员王学臣申请调舰的汇报后,为了显示能干,以蒋校长的名义去海军局要舰船。事后担心自己的“矫诏”行为被蒋介石追究,于是与其叔欧阳格密谋,利用蒋介石与汪精卫及共产党的矛盾,散布流言,嫁祸汪精卫和共产党。而生性多疑的蒋介石不辨真假,真以为汪精卫和共产党调动中山舰要绑架自己去海参威。加上蒋身边的陈立夫、王柏龄、欧阳格等人乘机挑拨离间,遂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发动政变。

      事件的主观原因是蒋介石生性多疑,为谣言和谗言所误。仔细想想,身处那样一个大变革大震荡的年代,各种矛盾尖锐复杂,个人生死往往命悬一线,对事情做出过激反应,不是完全不可理解。

      事件的客观原因上面已基本厘请,用一句话概括便是—— 阴差阳错,步步错扣。

      保护孙中山,近代史关键事件转折点的功臣,原永丰舰上校舰长陈剑侯是𨻧隍人

      事变之后,汪精卫忧愤交集。3月22日,国民党政治委员会议在汪精卫病榻前召开,汪当着与会的党政大员劈头盖脸训斥蒋介石,直骂得蒋面红耳赤,不敢抬头。几天后,对政局失望之极的汪精卫干脆一走了之,隐匿在广州荔枝湾,玩起了失踪。

      蒋介石在党内党外及部分军队实权派人物的压力之下,一度非常悲观及害怕,写出“自请处分呈文”: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为了继续显示自己革命的决心,蒋介石在打了左派一拳后,回过来又打了右派一拳。不久,他便先后下令逮捕中山舰事件的肇事者欧阳格、陈肇英,拿办吴铁城,不理古应芬、伍朝枢,并多次痛斥国民党极右政治集团西山会议派。4月16日和17日,蒋分别下令解散黄埔军校内左派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右派的“孙文主义学会”,饬令军警驱散右翼团体的游行抗议。

      当事人际遇各异

      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政变后,李之龙挥笔写就《3·20反革命政变真相》的讨蒋檄文。后参加张太雷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被迫赴日本避难。

      保护孙中山,近代史关键事件转折点的功臣,原永丰舰上校舰长陈剑侯是𨻧隍人

      中山舰事件另一位主角,时任中山舰代舰长(实际主持该舰)的章臣桐,在事变结束被释放后,推辞了蒋介石正式让他担任中山舰舰长的委任,调任远离权力斗争的海军学校(筹)副校长。后因北伐军起,海军学校筹备工作中止。章臣桐自此脱离军界。1927年回沪筹备恢复商船学校未成,旋即担任江苏省水上公安队均和舰舰长。1934年复入招商局,历任该局江靖、江清、江襄等轮船长。1938年抗战撤退入川任招商局航务组主任、副处长兼考核科科长等职。

      1949年后,章臣桐派往招商局南京分局,任驻埠船长(总船长)、海事科科长等职。1952年调任长航局上海分局监督科科长至退休。

      “文化大革命”中,章臣桐因担任中山舰少将代舰长及海军学校副校长的历史包袱,不堪频繁的检查交待,目睹运动的日益残酷,遂在上海虹口寓所服安眠药自杀。章死后,家属对外宣称其自然病逝。

      一会说陈勉吾是东留人,下会说是下栅陈剑侯的兄长??
    • 潮客柒同宗的。 原文:陈剑侯投学水师学堂,(是)受到陈勉吾长兄陈励吾的影响与引进。
      拉黑 3年前 电脑端回复
    • 潮客柒这种关系,就是推荐人,启蒙老师,的关系。希望可以帮到您!
      拉黑 3年前 电脑端回复
    •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