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嘉应学院新建的紫琳学院?
有问题是正确的,有问题没有答案,没有回应,才会让人猜测更多。
不管怎么样,最后要做出来,展示出来,才是最好的回应。
以下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
潮客小镇网编辑小幅度增加内容。
————-潮客小镇网 2022-04-04
上图:朱庆伊会长
上图:朱伟航,紫琳学院奠基讲话情景
有一个问题的确,很尴尬。
那就是,教育部的新规定。
不过确实很尴尬,19年奠基,计划21年招生,结果现在教育部要求所有独立学院转设,怕是建好了也没有名分。。。
教育部发通知,推进“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
商业践行者
一批民办将转公办或停止办学,各地“民转公”工作纷纷开始!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教育部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文件对公办学校参与义务教育民办办学做出了解释和规定,我给大家划一下重点:
1、要求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民办、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学校,应办为公办学校,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民转公”。
2、各地要着力增加优质公办义务教育供给,不得再审批设立新的“公参民”学校。
3、公办学校也不得以举办者变更,集团办学、品牌输出等变相举办民办义务教育。
与这个文件相匹配,现在,各地也在纷纷民办转公办:四川、江苏、湖南等省要求将民办初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占义务教育的比重调减至5%以下,大约会调减36.4万余人,并且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结合前段时间,民办独立院校转职业院校、民办小学初中转公立,这个趋势很明显了!以前,以前有人猜测,教培机构被整顿之后,民办学校竞争要激烈了,这下好了,好吧,竞争直接没有了。
不仅竞争没有了,连竞争的舞台——教育市场化也没有了。联系今天另一个新闻:上海严禁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联考或月考,不得组织学生购买未经国家或上海市审查通过的书本资料。不难看出,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力度,有多大!有人也许会问,不是市场经济吗?这一会儿打击学区房,一会儿打击校外培训,现在又搞“民转公”,还不允许联考活月考。
主要还是为了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生育、养育、教育等政策配套。所以,现在推进中小学“民转公”,禁止联考或月考,说到底,就是要让教育回归公共属性,不允许搞生源掐尖和豪华教育,降低教育成本,推进教育公平,也让更多的青年人敢生孩子、生三胎!
编辑于 2021-08-06
捐资嘉应大学建分院,嘉应大学紫林职业学院,只是扩大招生,职业学院的学生。民办可以分院,公办一样可以分院。
潮客小镇的大学梦
潮客小镇网:
紫琳学院可以说是朱氏家族乃至𨻧隍人的大学梦。
如果了解𨻧隍的人,会知道这里每一所中小学,都是华侨和国内的乡贤扩建,甚至新建的。
基础教育中,民间的力量不可或缺。
嘉应学院紫琳学院,2022年9月招生的事情,板上钉钉。
其实,欧美发达国家的很多优秀的大学,也不是在大城市。
学校远离喧嚣是对的。
多年以前,对偏隅一角的潮州韩山师范学院,也曾有如此感触。
很多学子以为大城市繁荣吵闹就是好,殊不知安静的环境,对学习沉淀的益处,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嘉应学院紫琳学院以一所不错的学院。
嘉应学院紫琳学院由梅州市人民政府、珠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嘉应学院三方共建,项目规划占地约2099亩,位于丰顺县汤南镇八角塘。
项目于2019年底正式动工,力争2022年9月实现首批招生。紫琳学院招生规模约1.2万名本科生,主要侧重于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办学管理体制机制,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
项目进展
2019年6月28日,梅州市在丰顺县汤南镇举行嘉应学院紫琳学院奠基仪式。活动现场举行了嘉应学院紫琳学院建设资金捐赠仪式。朱伟航代表广东珠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向梅州市捐赠10亿元紫琳学院建设资金。这是梅州市目前为止接受单笔数额最大的捐资。
2020年10月26日,梅州市委书记陈敏到丰顺县调研嘉应学院紫琳学院项目建设情况。
2021年1月,嘉应学院紫琳学院首栋建筑楼顺利封顶。该项目一期工程正积极抢抓岁末年初施工黄金期,全力提速冲刺。
以上资料:2021-07-10
丰顺大学今年9月首批招生
潮客小镇网 2022-03-17
项目技术总工 王贵华:B地块生活区宿舍那块也开始在投入建设,整个现场施工流程还是比较顺畅。
在广东供销(丰顺)天业冷链物流产业园,工人100%的返工率,使建设速度大幅提高。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集冷链仓储、加工、交易、配送等多功能于一体化,全力服务“三农”,助推乡村振兴。
项目经理 章阳华:预计我们在2月底3月初就能实现1号栋的全面封顶,我们的2号栋是一个加工车间,现在是在基础回填的阶段,整个项目预期在7月底实现全面的交付使用。
为什么叫做:紫琳学院?
这就要从紫琳慈善基金说起了。
朱氏三兄弟的父母,朱的先生和刘惠英女士的名义所设立的基金会。
朱的先生又名朱镇琳,朱的先生荣获:南粤慈善家称号,所以紫琳二字和两位老人家的名讳有直接关系。
同时,结合三元九运,即将全面进入的九紫运,就要到来。
对这个传统文化传承厚重的家族,应该是有讲究的,有另外的深意,也是有可能的。
紫琳慈善基金:刘惠英女士
刘惠英女士,广东省丰顺县留隍镇新美村人,著名慈善家。
朱的(朱镇琳)的夫人,朱氏三兄弟(朱拉伊、朱孟依、朱庆伊)的母亲。
紫琳慈善基金创办人。
相信以上的资料,比知乎和百度知道详细一些。
毕竟,对一个小镇来说,这是互联网的最后五公里。
欢迎大家指正,补充!
关于紫琳基金会,这里有补充
以下内容来自《朱的传》
2011年8月26日的《梅州日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一组标题为《丹心昭日月,慈惠留千秋》的缅怀朱的先生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朱的先生8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他的感人事迹数不胜数。
在青年时代,他投身革命事业,成为一名好战士;
在中年时代,他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一名好公仆;
在改革开放之初,他弃政从商,艰苦创业,成为一位鼎鼎有名的企业家;
在他事业辉煌之时,他全力回报社会,成为一位享誉南粤的慈善家;
弥留之际,嘱咐将他个人名下之现金、存款股票的80%作为紫琳慈善基金,继续用于慈善事业。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他始终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为人和善,生活简朴,治家有道,教子有方,处世低调,乐善好施,令人无比敬佩!”
有人说:“人生是一本书。”朱的81年的人生经历,就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教科书。它告诉人们,一个人应该有什么追求,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朱的,一颗从粤东凤凰山麓、韩江之滨升起的“慈善之星”,以一个优秀的老游击队战士、村镇干部、商界精英、慈善家的执著和追求,演绎着许多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透过时光的隧道,让我们一起回顾朱的的传奇一生,一起走进朱的的精神世界,一起领略朱的的大爱风范。
一曲大爱之歌,在南粤大地上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