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陈勉吾将军孙女婿米山的美篇,由米山先生提供资料。
本文所有留隍字眼,均是:𨻧隍。
乙未年为2015年。
【口铺村】鹿湖、埔头、口铺、乌石塘、大板桥、凤山脚。包括阳光、新光、春明、新桥。
老屋 . 祠堂 . 奖章
作者:米山 2020-01-21
农历乙未年初秋的九月,我们迎着秋日的阳光,从成都到粤东汕头的舅舅家,然后去岳母的老家广东丰顺县,领取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给中国远征军新编55师陈勉吾师长(陈将军是咱老婆的外公)家属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慰问金。
九月一号早上,我们从汕头舅舅家驱车前往丰顺县留隍镇东留乡埔头村陈润甫的老屋拜访和到陈氏祠堂拜祖;再去丰顺县统战部领取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和慰问金。
此行,是对抗战将领的表功,是亲情乡情交融,感慨万千,终身难忘。
【镜头一:老屋】
广东丰顺留隍依山傍水、人杰地灵。我们到时,天空放晴,迎接60年第一次来留隍老屋的“游子”。
驶过横跨韩江的留隍大桥,就快到祖籍广东丰顺东留乡埔头村了。
游子归乡,族人相见,格外亲切。
老屋是心的归宿。东留乡埔头村的同宗族人,在村头迎接我们的到来。彼此虽从未蒙面,何不相识?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同根同族、乡音乡情、血浓于水、真的到家了。
老屋是典型的“四马拖车”,坐北朝南,由一进、一进,一个院子、一个院子组成的。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眼前的老屋己有一百多年了,虽己残破,但从这老屋走出了拥护民主共和,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率部参加“黄花岗起义”、1911年任粤军第四军军务长的陈励吾;走出了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军事教官、参加“淞沪会战”、正果之战唯一打败日寇的指挥官,并于1942年率部加入“中国远征军”序列,入缅与日作战的新编55师师长陈勉吾。
这“四马拖车”的老屋,现在无人居住,有着大洞小洞的屋顶;破烂的屋角;脱落的墙壁;断裂的梁柱;残缺的门窗……岁月的印记留给老屋的是伤痕,但同宗族人仍在堂屋内延续供奉香火,“德馨传家”的家训代代相传。
老屋是心的归宿。“游子”回到“秋溪世家”老屋,在堂屋烧香瞌头,祭拜祖先。
表表我们寻根问祖的心意
只有走进乡下这栋老屋才算回家。在老屋前留个影,记住老屋!不忘祖宗!
【镜头二:祠堂】
一个宗族的存在,取决于祠堂的存在和族人的宗谱修撰延续,它是族人“如木有根”的精神圣地。图为广东丰顺留隍镇东留乡埔头村陈氏宗祠外观。
陈氏宗祠的崇汇堂始建于1892年,历经岁月磨难,圮坏呈现,危机四伏。在族人的召集下,聚宗亲之所捐,精工以修缮,于2012年11月15日崇汇堂重建功竣。图为广东丰顺留隍镇东留乡埔头村陈氏宗祠正门外观。
工艺精致,散发出迷人光彩的陈氏宗祠正门。
工艺精致的陈氏宗祠侧门
“入门思敬”和贴有“门神”年画的大门
雕樑画栋,有着鲜明客家人建筑绘画艺术特点的陈氏宗祠房屋樑架。
崇尚同根皆舜裔 汇归一姓立陈祠”,齐心合力报效祖恩,故曰:“崇汇堂”。图为精美的“崇汇堂”匾牌。
悬挂在房屋樑架上,弘扬宗族优良传统的匾牌。
祠堂是祭祀先祖,续家谱,进行家规族约,爱族爱乡教育的重要场所。图为陈氏宗祠祭祀的各位先祖名贤。
“一门二丞相”、“九代八太师”,先祖名贤图表。
祠堂悬挂的历代名贤之一,陈氏三杰:
左:陈勉吾(中国远征军55师师长)
中:陈家乐(泰名:比裹.帕侬荣)(1956年10月6日毛泽东接见时任攝政王比裹.帕侬荣,同其亲切握手交谈。)
右:陈励吾(广东省第四军军务长)
陈氏宗祠门外的拴马石桩
祠堂门上贴有“入孝”、“出悌”的标语,告诉族人要格守礼制。
重建后的祠堂,传承了祖祠的风范,工艺精致, 讲究实用,格守礼制,重视教育,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获的锦旗也挂在祠堂,彰显族人的荣光。
客家人风俗,回乡进祠堂,要吃红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家和万事兴。图为进入祠堂,吃红汤圆。
“ 崇尚同根皆舜裔 汇归一姓立陈词”,齐心合力报效祖恩。
聚餐、品茗、交谈、尊祖敬宗,爱国爱乡,其乐融融。
【镜头三领取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慰问金】
9月3日,是中华民族取得杭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九州欢庆,世界铭功。“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来到广东丰顺县委领取,县统战部向陈勉吾将军家属,代发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慰问金。
统战部的领导在丰顺县会议室与陈勉吾将军的孙辈交谈。“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历史不会忘记抗日的将士们,丰顺县共有三位抗日将领获此殊荣。
精美且意义重大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统战部领导为陈勉吾将军的孙辈送上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和5000元慰问金。这“沉甸甸”的纪念章,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沉淀着历史的重量,铭刻了舍身报国的英雄儿女的卓越功勋。满含着情感的温度,承载了后人对民族英雄的无上崇敬与深深怀念。象征着美好的祈愿,寄托了中国人民对正义与和平孜孜不倦的追求。
握手告别,感谢党和国家的关怀!
更新于 20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