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榴老师所著《在丰顺等你》中,有部分文章出自梦亦非老师之手。
文人笔下的丰顺美食,潮客特色美食,唯美生动,别有一番吸引人的境界。
原来,美食不只是食物,还可以是一道景观。
《在丰顺等你》番外番之梦亦非手稿(第二部分)。
菜粿:草长莺飞的境界
菜粿是能吃饱人的——记住,这是一个丰顺地方的真理。有天吃午饭时,我本来就不太饿,菜粿上得早,什么东西?扁圆米饼子香脆诱人,颇有视觉上的魅力,我一筷子挟了一个到碗中,尝一下,美味啊!软糯香甜又有韭菜的清味。“趁热吃。”席间的主人说。我吃了一个,不过嘴瘾,再来一个。两个菜粿下去……我竟然吃饱了。
然后,看着满桌的丰顺美食只能眼馋。
菜粿也叫菜粄,它本来是丰顺地区一种祭祀用的小吃,春节和冬至日、以及祭祀先人时都要准备菜粿。菜粿其实与捆粄大同小异,都是米皮包馅。先做“粿皮”——米粉加上少量的水,用慢火在锅里搅拌,搅拌成糊团状,再捞出来,又加一些冷水揉搓成团,静置待其冷却。这手艺想来不复杂,但考验耐心。然后是做馅料,馅料以韭菜为主——所以叫“菜粿”嘛 ,不过,韭菜在用来做馅料前,须提前一天把韭菜洗净晾干水分,隔天,将韭菜切小颗粒,加入盐和猪油、食用碱搅拌均匀。这道工艺不困难吧。好了,接下来请跟着有经验的师傅学(不过你可能不会去学这门手艺):包“菜粿”开始了,请把冷却下来的“菜粿皮”抓一小团用双掌搓成一个团子,压成饼状,用左右手的食者和拇指夹住“菜粿皮”慢慢拉,使得“菜粿皮”变大变薄,加馅料,像包包子一样包起来。请放心,它的成功率比做包子要高。最后一道工序是蒸,大火蒸一刻钟左右。
懒的菜馆厨师会在蒸熟后端上来给你吃,讲究的厨师则待其冷却后稍微煎炸下再端上来。一个菜粿吃着,让你边吃边想起春天,想起客潮软语——草长莺飞的春天就这样来到了你的味觉中。
碗粄:笑着把财给发了
有一年我到梅州,梅州诗人游子衿请我在一家以围龙屋改成的菜馆里吃了一桌客家美食,其间上了碗粄,“这是丰顺客家特色小吃。”游子衿介绍。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丰顺有一种好吃的小玩意叫“碗粄”。
老年人牙口欠佳,消化不好,所以我热爱碗粄,它有助消化——因为发酵过,它味道甜而不腻,口感又弹牙又软糯。游子衿介绍,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做碗粄,作为风俗。日常也有人把碗粄当早餐吃。碗粄制作很简单:在米粉浆中加入酵母(用小苏打粉即可),发酵几小时后加糖搅拌,倒入小陶钵中蒸熟。接下来就要“讲意”了,粄面会从碗里隆起来,会出现裂缝,像花一样,就像北方人蒸馒头一样。这种裂缝被丰顺人认为是“笑”,“笑”能“发财”。所以,在春节、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炊碗粄,用于拜太公,祭祖,回人客等,意寓赚钱。所以若没蒸出“笑”则是不吉利的。
这其实是大智慧在小吃中的体现,人笑,就心境好,就能感染人,有了这种人格魅力,做生意做事,何愁不发财?“人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唐人杜牧的诗,这两句诗好象是为碗粄写的似的。小小的碗粄,有智慧有诗境,让人吃一个也是醉了。
作者:
梦亦非,1975年生于贵州独山县翁台乡甲乙村,布依族,创办与主编民刊《零点》,“地域写作”倡导者,发起与主持每年一届的“中国70后诗歌论坛”,“东山雅集”召集人。出版有《苍凉归途》、《植物改变世界》、《爱在西元前——有关动物的98个片断》、《孔子日记》等诗歌、评论、长篇小说、随笔与学术著作近二十部。现居广州,为《南方周末》等写作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