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榴老师所著《在丰顺等你》中,有部分文章出自梦亦非老师之手。
文人笔下的丰顺美食,潮客特色美食,唯美生动,别有一番吸引人的境界。
原来,美食不只是食物,还可以是一道景观。
《在丰顺等你》番外番之梦亦非手稿。
本文所有:留皇,均为:𨻧隍
《在丰顺等你》番外番之梦亦非手稿;特产,一路甜美的旅程
特产,一路甜美的旅程
丰顺不仅是一个来了有吃的地方,也是一个走时可以捎的地方。手信一向是中国人的传统,俗语云:空手进门,狗都不闻。意思是若空手进家,不论自己家还是客人家,连狗都不高兴,更不用说人了。所以手信对中国这个“礼”仪之邦来说成了交际上的头等大事。
丰顺的手信以土特产为主,传统的土特产中老年人喜欢,新出现土特产,青年老年都喜欢,一个有土特产的地方,我们认为是有人情味的地方,来了高兴,离开也不遗憾——带走了让家人与朋友同样能体验到丰顺味觉的手信。
如果你从东边进入丰顺,东边第一站是留皇,留皇的云片锦糕名曰:留皇糕。留皇糕据说始创于宋朝年间。云片糕不稀奇,但奇怪的是这里的云片糕手技“传男不传女”。想来也有道理,若也传女,女儿嫁出去就会将工艺带走,久而久之形成与原产地的竞争,这可是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如今小吃类的糕点真不少见,所以做法也就不那么保留了。留皇糕主料——糕粉只取产于本地、无污染的泉水培植出来的糯米。糯米浸泡,磨成浆,装入布袋,压除水成湿粉,自然晾干。于配上橙糖、芝麻、杏仁、榄仁以及一些药材。现在没那么讲究,据说以前的讲究让我听了很惶恐:每天早晨巳时由专门挑工到龙崆的“龙井”,臽取泉水,称为“晨水”。挑工每五人一组,互为监视,不许换肩,只准直挑。回来后只取前四桶水,后桶水留做它用。原因是:人行走,背后带来灰尘入桶,不净则不用。如此三番五次地讲究,制成糕块,手工切成每片不超过0.2厘米的糕片,因质地柔软洁白胜云朵,所以呼为“云片糕”。
我没有机会吃到宋代明代的留皇糕(若碰到估计也不敢吃),在留皇镇时,吃到的是现时的留皇糕:每块中间夹有芝麻、杏仁等点缀的馅,可谓如满天星斗,榄仁又点缀于其中,算是锦上添花,所以又也呼为“锦糕”、“云片锦糕”。据说取片用火点燃,可以燃起美丽的蓝色火焰,最后只留下点点白色如珠的灰烬。我不敢浪费美食,故未以糕试火,只愿陶醉于口腔中的甜香。
留皇当地传说,宋朝最后一个皇帝赵昺逃到留皇,吃到此糕,打算回朝后封留隍糕为贡品。但可惜他老兄再没机会回朝,所以留皇糕终究未成为贡品。
留皇除了云片糕,还有青榄。
我们去青榄林散步,正是吃青榄的季节。我真对橄榄兴趣不大,“如嚼橄榄”是用来形容文章可以回味,但真吃橄榄我就不是那么着迷了。诗人黄金明与安石榴这两个在两广地区长大的美食家,就不同了,它们一进入榄林,这棵要尝尝,那棵也要尝尝,说是每个品种味道不同,同一个品种不同树的味道也不同。我嫌现摘的榄没水洗,不肯尝,而这两位著名诗人则在衣裳上擦擦,就往口里扔了,还边吃边赞。出林子的时候,路上有一些别人打果子时遗留的橄榄,两人全数捡起来,最后,两人带着两荷包青榄离开了橄榄林。
留皇的青榄有许多品种,本地称为土榄、香榄、三棱榄、甜榄,在留皇镇上与丰顺县城可以买到,橄榄迷们千万要记住了,留皇的青榄果粒较大,容易吃饱人的。
吃过留皇糕和青榄,随手带走一些当手信,继续往西,过黄金镇。黄金镇不产黄金,但产黄金姜糖——黄金镇产的姜糖,而非用黄金做的姜糖。
我是热性体质,素不喜吃姜,但还是尝了一下姜糖,软,弹,浓烈的姜味,有如一个身穿黄金甲的英雄在口腔中骑马冲撞,于是便忍不住买了几盒。姜糖用生姜、白糖、淀粉、果糖一起熬制,放凉、切片、包装,镇上的糖厂同时生产更好吃的柚皮,柚皮爽而微酸,满口生津,更博得我的喜欢。
继续一路向西,向县城进发,快到县城,可以去批发一些蓝田菌当手信——如果你愿意,如果你车的后备厢够大。蓝田农业有限公司的老总据说是个文人,书法不错,公司大门是他亲手写的对联:蓝天作栋伟业千秋随畅想,田地当家生机万派任耕耘。字很好,联亦佳。它家的会客室名“来鸿轩”,联曰:鸿裁锦绣凭君度,来画河山任我行。可谓好联好字好胸襟。……对了,它家不是文化公司,而是生产金针菇的公司,你若有兴趣可以参观一下生产流程,金针菇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田地里种出来的,要请你现场品尝不太可能,但你可以买走一些包装好的,带回家下火锅、炒肥牛。
看完金针菇,我们继续向县城进发,晚饭去埔寨吃牛肉,博寨有名的是牛肉、纸花、火龙、火龙果。你以为我讲笑话,多打一个字,火龙变火龙果,其实非也,埔产的土特产是火龙果。某家农场在半岭村种了上千亩的火龙果,远远看去像一些外星人披着奇怪的带刺的小辫子,齐整整地站在山坡上,要使出一种叫“火龙”的果子当武器来征服人们的味蕾。你可以到农场现摘,当然要对季节才有。吃着火龙果,看着埔寨人民舞火龙,这才叫红红火火的日子。
埔寨牛肉吃了,火龙舞看了,火龙果也捎上了,我们下一站去八乡山。八乡下几乎成了“原生态”、“优质”的同义词,在县城的大街小巷,不时可见“八乡山特产”店。八乡山最有名的是什么?牛肉、大峡谷、茶叶、红薯。
诗人、小说家、散文家黄金明是“红薯教主”——我策封的。因为他特别迷红薯,迷红薯的劲头超过迷橄榄,我们在丰顺县游山玩水的日子里,吃饭如果有红薯,他连别的好东西都不顾了,先把红薯吃饱再说。每顿饭都如此。在八乡山吃午饭,红薯自然是必备的,那一餐,黄金明连好吃的牛肉都免了,直接吃红薯到饱,连碗都不用端。
写累了,抄一段八乡山镇政府网站上吹嘘红薯的文字作为此文的结尾罢——
八乡山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是平均海拔600多米的高寒山区,常年云雾缭绕,土地湿润,昼夜温差大,土壤多为赤红壤土,有机磷质成份高,非常适宜番薯种植,其色泽分为红色、黄色、紫色、白色。红黄色番薯主要由过去的“暹罗红”、“红尾狗”、“甜粄种”等品种逐步改良至现在的“细蜜黄”、“龙岩”、“四桂红”等品种,此类薯,红黄皮,红肉,色泽明亮,产量较高,肉质软脆,清甜蜜味较浓,但不宜长时间储藏。紫色薯主要有“榄壳薯”、“紫薯”等品种,此类薯红皮,紫色肉质均匀,硬度较大略带香甜,一般可以储藏半年以上。白肉薯主要品种有过去的“细藤子”、“慢石榴”、“鸟翻”、“普薯”、“泥粉种”等逐步改良至现在种植的“长冬接”、“潮薯”等,此类薯种植时间较长,白皮白肉,有的桔色肉,肉质品味于紫色薯相似,不论何种色泽番薯,均可生吃,蒸、煮、烤、炸均可。实在是居家旅行、强身健体,必备良药——开玩笑,后面这句是我自己加上去的。
这就是可以捎走的丰顺,甜美你一路的旅程。
梦亦非,1975年生于贵州独山县翁台乡甲乙村,布依族,创办与主编民刊《零点》,“地域写作”倡导者,发起与主持每年一届的“中国70后诗歌论坛”,“东山雅集”召集人。出版有《苍凉归途》、《植物改变世界》、《爱在西元前——有关动物的98个片断》、《孔子日记》等诗歌、评论、长篇小说、随笔与学术著作近二十部。现居广州,为《南方周末》等写作专栏。
如果您想关注更多潮客小镇网
请关注:潮客小镇云 公众号
长按关注二维码,方便了解更多